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南韓總統的選舉制度〉李憲榮

  1. 前言
    本文將討論歷次憲法修改,歷任總統, 現行南韓總統制度(包括選舉方式、競選活動、總統的彈劾和免職、總統 的彈劾和免職、南韓總統的缺位與繼任等),並分析 1987 年民主化之後 的幾次總統大選以及選總統選舉的特殊現象
  2. 歷次憲法修改
    1. 九次修憲
      1. 1952 年 7 月(在首任總統李承晚的任內):改國會為兩院 制、正副總統由人民直選,任期仍為四年。
      2. 1954 年 11 月(也在首任總統李承晚的任內):限制主權及 變更領土須經國民投票、取消對首任總統連選連任次數之限制
      3. 1960 年 4 月(因為學生革命推翻了涉及不當選舉的李承晚 政權):改採議會內閣制、新設中央選舉管理委員會為憲法機構,期能公 正管理選舉事務
      4. 1960 年 11 月(為收拾學生革命之後事件):增訂政府得制 定特別法,來懲處於該次總統時有不正行為、違反民主行為或以不正當方 法蓄積財產者的權利。
      5. 1962 年 12 月(因為 1961 年 5 月,以朴正熙為首的少壯軍 人發動軍事政變,獲得政權之後,準備還政於民):全面修訂憲法,建立 政黨政治、採單一國會、總統中心制政府、總統連選得連任,並設立國民 投票制度。
      6. 1969 年 10 月(為使朴正熙總統繼續執政):延長總統連選 連任之次數
      7. 1972 年 12 月(為因應 1972 年 10 月當時國內外的急迫情勢 下,朴正熙宣布全國緊急戒嚴,大幅度的維新改革,冀能建立新體制,修 改憲法,實施「維新政治」)
        『維新憲法』是一部總統權限高度膨脹的憲法,有人將其與法國戴高 樂憲法相媲美
      8. 1980 年 10 月(因為朴正熙遭到刺殺和「光州事件」政治局 勢混亂)
      9. 1987 年 10 月(因總統的選舉及國會議員產生的方式,未能 符合當初之民意): 
    2. 前總統盧武鉉於 2007 年 1 月 10 日向全國人民發表 電視談話時提出,並於 2008 年 2 月正式提出憲改案,距上次 1987 年的憲 改已 20 年。1987 年所定五年單任制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總統透過不正當的 手段長期把持政權。盧的提議主要目的是把五年單任制改為四年兩任制, 以確保國家政策推動的連續性。盧的憲改理由是南韓民主制度已臻成熟, 無須再擔心總統獨裁,且單任制下,而五年任期接近尾聲時難以推動政務, 總統也無法將任內政績交給下次選舉評判
      由於當時反對黨「大國 黨」在國會擁有三分之一席次,修憲案並未通過 
  3. 歷任南韓總統
    1. 李承晚:1-3
    2. 尹潽善:4
    3. 朴正熙:5-9
    4. 崔圭夏:10
    5. 全斗煥:11-12
    6. 盧泰愚:13
    7. 金泳三:14
    8. 金大中:15
    9. 盧武鉉:16
    10. 李明博:17
  4. 南韓現行的總統選舉制度
    1. 基本規定
      南韓現行總統的選舉制度是 1987 年第九次修憲時定調的。有關現行 制度規定於『南韓憲法』第 67 條
    2. 競選活動之規定
    3. 競選活動之禁止事項
    4. 總統的彈劾與免職
    5. 南韓總統的缺位與繼位
  5. 南韓民主化後之總統大選
    1. 1987年選舉
      1987 年南韓選舉第 13 屆總統,也是民主化後的第一次公民直選,競 爭非常激烈,候選人人有 8 組,但主要的四組是盧泰愚(代表民主正義黨──執政黨),金泳三(代表統一民主黨──最大反對黨),金大中(代 表平和民主黨──激進反對黨),和金鍾泌(代表新民主共和黨──朴正 熙的延續)。
      執 政黨的支持來自農村和代表既得利益的慶尚北道地區,金泳三來自慶尚南 道,受中產階級的支持,金大中來自全羅道,受社會較低階層和青年學生 的支持,金鍾泌來自忠清道,軍人出身,支持來自忠清道和肯定朴正熙的 社會人士。
      1. 這次選舉 勝負的關鍵在於下列數項
        1. 金大中和金泳三的問題。兩人皆反對政府,反對軍人干政,打敗 執政黨的目標一致。如果一人退出選戰,或兩人合作,盧泰愚將 很難得勝。
        2. 公權力與金錢介入問題。執政黨利用各級公務員到處拉票,或亂 開支票,且以金錢換選票的情事甚多
        3. 缺席投票的公正性問題。當時南韓總統選舉法規定,凡軍、警、 航海及航空人員,因病住院臂醫療人員均可作缺席投票。此次軍 方要求軍人可在營區做缺席投票。缺席投票人口總共約 80 萬人, 軍人佔 60 萬人,因此這些選票可能決定選舉的勝負
    2. 1992年選舉
      1. 金泳三、金大中、李鍾贊、和鄭周永的四強局面
        四強各有所長。在年齡方面,金泳三、金大中、和李鍾贊較適合(鄭 周永當時已 77 歲)。以學歷而言,亦復如此(鄭雖有豐富企業經驗,但 僅小學畢業)。以經歷而言,李最為完整(但有軍人背景),兩金皆有民 意代表經驗,但無行政經驗,鄭則僅有企業經驗。以財力而言,鄭最雄厚, 金泳三和李鍾贊各有其靠山,金大中最弱。以群眾基礎而言,各有其長, 實力相近。 金泳三以原有執政黨之優勢為背景,加上已參選一次,知名度甚高。 金大中氣勢不弱,但民眾對反對黨的不信任是其包袱。李鍾贊和鄭周永的 狀況較不明朗。
    3. 1997年選舉
      1. 金大中、李會昌、和李仁濟三強鼎 立的局面
        金大中已出選總統選局多次,屢敗屢戰,堅守反對黨立場,頗受尊重與同情。李會昌形象頗佳原被看好,但後因兒子逃避兵役問題,聲 望下跌。李仁濟因不服輸而脫黨競選被認為不遵守遊戲規則。兩李均受金 泳三形式上或實質上的支持,在金泳三行情下跌後,對兩李已不造成利多
      2. 學者林秋山(2009:86-98)列舉金大中勝選的六個主要原因如下:
        1. 執政黨新韓國黨的分裂與消失。新韓國黨因為李會昌宣佈與金泳 三劃清界,與漢城市長趙淳合作,將新韓國黨與民主黨合組為大 國黨,而許多脫黨的人士則與李仁濟組成國民新黨。
        2. 慶尚道人的內訌。南韓重量級政治人物和企業人士多數來自慶尚 道。由於金泳三法辦全斗煥和盧泰愚,使慶尚道人士未能支持李 會昌或李仁濟
        3. 財經風暴使選民支持金大中。金大中的政治立場本來是他的包袱, 但因當時的財經風暴使選民產生換人做做看的想法。
        4. 金大中與金鍾泌結盟。金鍾泌擔任內閣總理多年,有豐富行政經 驗而且穩健溫和。兩人結盟使選民如果金大中當選總統,有可能 捨棄易使總統制流於獨裁的總統制而改採內閣制,而轉而支持金 大中。
        5. 北韓一向會在總統選舉時製造事端,企圖影響南韓選情,選民反 而會支持執政黨。此次大選,北韓一反過去並未有所動作,使選 民淡忘金大中左傾和同情北韓的立場
        6. 金大中個人特質。金大中畢生堅持反對運動立場,屢敗屢戰,終 獲選民尊重與支持。 
    4. 2002年大選
      2002 大選是 1998 年政權首次輪替後的第一次改選,具有特殊意義。 金大中政府在執政期間弊案不斷,其家族、親信、首政府部會首長都牽涉 到貪瀆事件,即連其經濟改革和「陽光政策」亦受批評,執政黨所屬國會 議員紛紛脫黨,情勢並不看好
      就執政黨而言,國務總理,也是有金大中的義子之稱的盧武鉉,代表 執政黨新千禧民主黨競選的希望最大。上屆敗於金大中的李會昌再度捲土 重來,代表大國黨。李行政經驗豐富,是一位擇善固執堅守原則的人,勝 選希望很大。另外鄭周永之子鄭夢準原先支持盧武鉉,約定盧當選後由他 擔任總理,後來眼見盧聲勢不佳,自行代表黨競選,形成三強局面
      選戰開始前,鄭之聲勢最高。鄭有現代集團的背景,曾任國會議員, 且因籌辦世界盃足球賽獲得空前成功,民意支持度甚高。但在宣佈參選後, 各種企業經營和促進北韓交流的秘聞曝光後,聲望急轉直下,在新千禧民 主黨黨內初選敗於盧武鉉,且最後時刻又背棄盧武鉉,反被民眾唾棄,終 而退出選局,使選戰成為盧李兩人對決的局面。
    5. 2007年大選
      盧武鉉以年輕、形象清新、富改革精神,對美強硬,對北韓包容,就 任之初支持度甚高,選民對其期望頗高。但不久其胞兄即涉嫌人事關說, 其親信幕僚(包括許多會議員)收賄,親戚涉嫌非法吸金,各種弊端層出 不窮,甚至公開過去不當之私人行為,使其形象大受損害。由於國會選舉 在即,國會議員為求自保,連署成立總統彈劾案。彈劾案使盧之任期中斷, 當然更損傷執政黨的形象。
      1. 代表 大國家黨的李明博、代表執政黨(大統合民主新黨)的鄭東泳、和獨立參 選的李會昌。
        執政黨提名的鄭東泳則因為受盧武鉉的低迷的民調跟聲勢影響,選情 一直處於不甚樂觀的情況,鄭東泳更是直言盧武鉉拖累他的選情,且於投 票日前一個月始被正式提名,倉促上場聲勢不佳。 李會昌是前大國黨總裁,又兩度參選總統失敗,不但不全力輔選該黨 候選人,反脫黨獨立參選,難以取得選民認同。 李明博曾服務於現代集團很長久的時間,棄商從政後曾擔任國會議員 兩屆,也曾擔任首爾市市長,在經濟上見其長才。在時機上,李明博佔有 優勢。李明博在鄭周永和鄭夢準參選時均曾參與其事,對選戰有很多經驗, 且因在首爾市長任內排除萬難整治清溪川成功,聲名大噪
  6. 南韓總統選舉的特殊現象
    1. 強人執政,民主尚未深化
      韓國人生性強悍素為世人所知,從第一屆李承晚總統到現今的李明博 都是極為強勢的總統。其中尚有多位系軍事強人,作風慓悍,即使是文人, 亦多展現慓悍之作風。 
    2. 少數總統:政情不穩
      不管總統是由公民直接選出或國會間接選出,都是採行相對多數當 選,極易產生反對者多於支持者之「少數總統」。由於南韓是社會共識不 高的國家,此情況會影響總統的正當性,故自盧泰愚至金大中皆無法解決 「跛腳總統」的困境。
    3. 總統卸任後處境不佳
      首任總統李承晚乃被迫下台並前往海地尋求避難,在流亡期間死亡。 朴正熙遇刺身亡。全斗煥被判犯有叛國罪和貪污罪等罪行,被判處死刑, 後減至終身監禁。盧泰愚亦被以叛亂及貪污罪判處 17 年監禁。金泳三家 族企業龐大,其子涉及貪腐問題被囚禁。金大中在執政前遭全斗煥和盧泰 愚迫害,執政時一度被以賄賂北韓金日正談判被調查,下任後被放逐美國。 盧武鉉曾以助手涉嫌受賄和收受非法政治資金等問題,遭國會彈劾未成, 卸任後於 2009 年跳崖自殺。 
    4. 個人色彩濃厚
    5. 社會分歧與地域主義濃厚
      純從地域人口數而言,以金泳三的釜山與慶尚南道最多,金大中的光 州與全羅南北道次之,盧泰愚的大邱與慶尚北道第三,金鍾泌的忠清南北 道最少。以政黨的傳統支持者,執政黨在農村,在野黨在都市較強。從 社會關係而言,金大中的支持來自貧窮大眾與青年學生,盧泰愚的支持來 自既得利益階層和軍公教人員,金泳三和金鍾泌無明顯支持群
  7. 結論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南韓總統的WIKI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既然是討論制度,應該多在制度上著墨,有的文章會說南韓是雙首長,但又說是總統制
選舉制度也有點狹小,感覺沒啥可講,應該擴大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