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搶奪定義權:何謂「母豬教」
- 八卦板內文含「母豬」一詞之文章出現的關鍵詞統計表
- 「母豬」的定義
- 強化傳統性別角色的刻板印象, 像是強調女性應具有的美麗姿態(所以 又醜又胖的就是母豬),或是女性該具 備的婦德價值,如屈居從屬地位、不威 脅男性尊嚴等(所以有公主病是母豬、 愛錢的是母豬、跟男性出門不各自付帳 (AA)是母豬、劈腿或讓男友戴綠帽 是母豬、跟白種男性交往(CCR)意味 著輕視黃種男性自然更是母豬)
- 將女性貶為性客體,認為女性 的存在價值僅在其作為性對象的可能 性,無論自己是否有能力欲求此性對 象,都以此物化的型態將女性簡化 為只是局部的身體,既將女性 標誌為只是男性的玩物,也 藉此限縮女性主體的完 整性
- 與 其說「母豬」特質是一種客觀定義, 倒不如說那是一種權力關係的展現。 當定義者擁有凌駕於被定義者的權力 時,他就可以隨心所欲詮釋他者, 定義其可欲之處,也定義其可鄙 與否;自然而然的,他也可以詮 釋自己的定義行動是否具正當 性
- 鞏固主導權:「母豬教」背後 的網路空間性別階層
- Jenson 與 de Castell(2013)認為此網路仇女 的現象涉及了個人、結構文化和制度/ 政府三個層次。
- 在個人的層次上,「母 豬教」等仇女言論或性別挑釁的行徑確 實會引起個別女性的不快,此不快感不 只是種具體的冒犯,同時也會促成一種 隱微的敵意環境,並創造一種恐懼、恫 嚇、和屈從的氛圍(Citron, 2011), 因而引發寒蟬效應,讓個別女性在發言 時選擇自我審查、偽裝身份,或是乾 脆自我噤聲、完全撤離以避免被冒犯 的可能性。
- 「母 豬教」在攻擊個別女性時,同時也傳達 出一種傳統的性別角色訊息,即女性是 次等的、主要價值僅為性功用、不該出 現在公共領域高談闊論、而膽敢僭越者 應該被趕回原來的私領域或受到懲罰 等
- 這樣的「默 會」訊息會形成網路文化理解和實作中 的一環,讓網路環境逐漸變成一種男性 主導的不公正空間,進而排擠女性網友 理應享有的活動自由(如導致女板改成 唯讀三天,或是萌生至 PTT2 另開新板 的念頭),或是迫使女性運用偽裝的方 式來妥協自我的女性認同。因此,「母 豬教」事件所侵害的並不只是個別女性,而是藉由將行動連結到社會和文 化的性別規範——關於女性如何在公 共空間現身(在什麼標準下才是一個 「好」女人)、公私領域的界線如何區 分、這個區分如何被工具化來支撐性 政治、誰的公共言論可以被支持或原 諒、誰又無法被法律保護——來訴諸 對整體女性和社會性別文化的控制權
- 當法律介入干預此般網路 性別歧視的行動後,一則可以讓潛在加 害者體認到從事網路性別歧視的行動 並不是沒有代價的;二則可以正當化打 擊線上性別歧視的行動,讓受害女性不 需獨自面對辱罵,而能訴諸公眾來產生 道德和文化支持
- 結語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PTT的母豬風波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大概這樣啦,女性主義者覺得母豬這個詞有性霸凌的意涵,認為應該訴諸法律行動,並為此提供社會學理論背書
如果我們把網路當作無政府地帶,萬人對萬人的戰爭,那也許除了引進法律與公領域的秩序,模仿男性的攻擊方式,也許會有另一種效果。
另外,我想要抨擊的是,其實女性不一定要就這樣接受男性的攻擊,直接回擊不也是一種方式嗎?我想自由主義與言論自由底下的核心應該是溝通,強迫男性來理性論述,或以不理性的方式回擊,我想也是一種方式,引進法律秩序,難免有管太多的嫌疑
大概這樣啦,女性主義者覺得母豬這個詞有性霸凌的意涵,認為應該訴諸法律行動,並為此提供社會學理論背書
如果我們把網路當作無政府地帶,萬人對萬人的戰爭,那也許除了引進法律與公領域的秩序,模仿男性的攻擊方式,也許會有另一種效果。
另外,我想要抨擊的是,其實女性不一定要就這樣接受男性的攻擊,直接回擊不也是一種方式嗎?我想自由主義與言論自由底下的核心應該是溝通,強迫男性來理性論述,或以不理性的方式回擊,我想也是一種方式,引進法律秩序,難免有管太多的嫌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