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名詞釋義
- 創制(initiative)
由人民直接提案,並進行投票 - 複決(referendum)
針對政府立法部門或行政部門所立之法,或所提之案,由人民進行投票的辦法 - 公投(plebiscite)
非建制投票,如針對領土、主權歸屬 - 民粹主義與自由主義之爭
- 投票的矛盾
其所顯示的意義是,任何一種投票結果的出現,都是任意的,無論何者勝出,都有一定的偶然成分 - 民粹主義與自由主義
從前者的角度來看,民意是無可取代的,然自後者之觀點視之,保障個人-無論其為多數或少數之一份子,是一個根本的考量 - 贊同與反對公民投票的其他理由
- 支持
- 促進民眾的參與
- 解決政治僵局
- 避免政府受制於特定的利益團體
- 反對
- 決策品質不一
- 導致社會對立
- 行政與立法怠惰
- 特定動員能力良好利益團體所把持
- 結論
公民投票基本上用以補充代議民主之不足,而非取而代之,或者比較穩妥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針對公投內涵進行討論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這篇提出了很多公民投票可延伸的議題,如亞羅定理、協和式民主、民意與憲政的衝突、多數與少數等,但沒有展開來討論,就純粹一個概略
這篇提出了很多公民投票可延伸的議題,如亞羅定理、協和式民主、民意與憲政的衝突、多數與少數等,但沒有展開來討論,就純粹一個概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