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本文將 藉由國際關係中的互賴理論(Interdependence Theory)及地緣政治經濟 學(Geo-political-economy)為視角,以北韓的地理環境及戰略結構為基 礎,來分析北韓如何轉變其與俄羅斯及中國的依賴關係為互賴關係, 以求取在中、俄、美、日等強權間較大的自主外交空間,同時發展國 家經濟以解決其貧困的民生問題。 - 理論基礎與研究框架
- 互賴理論
新自由主義學者 基歐漢與奈伊於 1977 年提出的「互賴理論」最具影響力,甚至挑戰之 前主流的現實主義觀點。他們認為國家間的經貿往來並不見得是對稱 的,互賴關係也可能存在著敏感性(sensitivity)與脆弱性(vulnerability) 問題而不見得能互蒙其利。敏感性指他國的政策改變對己方所可能造 成的潛在影響;而脆弱性指為了回應他國的政策改變所必須付出的調 整代價。兩相比較,後者的衝擊更為直接具體。如此,國家間除了軍 事力量的展現外,也可以從不對稱的經濟交往中取得權力
基歐漢和奈伊強調,不對稱互賴僅是形成一 種對資源的控制狀態或潛在的權力,而不會直接對結果產生影響,必 須經過政治的協商談判過程,例如進行議題的聯結(issue-linkage),才 能把該潛能作為籌碼以轉化為實際的力量。換句話說,還要把相關行 為者(包括政治領導者或其談判代理人)的能力和企圖納入思考,才 能更準確的解釋非對稱互賴關係的結果
目前金正 恩主政下的北韓,正承襲金正日時期的地緣政治經濟戰略─利用其特 殊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天然資源及彈性靈活的外交政策,如與中國共 同開發礦產資源,以及計畫讓俄羅斯在北韓境內投資興建天氣然管線 等合作關係,來建構其與兩大強權鄰國間的互賴關係與塑造新的東北 亞戰略結構 - 地緣政治經濟學
傳統地緣政治學是一門探討地理條件或空間位置如何決定一國國 家利益,或如何影響國際關係與形成國際政治結構的學說,是屬於國 際關係理論中的現實主義派別
過去純粹為爭奪生存空 間而以軍事手段進行領土擴張的觀念已不合時宜,國家的經濟利益與 國際間的經濟交往關係已成為國家對外行為的最重要考量因素。尤其 是區域集團化與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趨勢,更是推動國際政治格局多 極化的主導力量 - 地緣經濟學(Geo-economics)就是研究如何從地緣角度出發,在特定區域範疇內以經濟手段來謀求國家利益的學科或理論。這些經濟手段包括:共同
開發能源、天然氣輸送管線過境許可、設立邊境自由貿易區及加入區
域經貿組織等,經由這些方式可以與鄰國或區域國家形成更緊密的互
賴關係。
過去地緣政治學側重於探討國家或國家集團間在特定 地理環境下的軍事競爭或政治聯盟,如何以軍事力量為後盾來控制實 在的地理空間,以保障國家生存安全;而地緣經濟學則更注重探討國 家或國家集團間如何為了實現自身利益,通過對國際或國內資源的控 制,以獲取對某特定區域的經濟支配力量,進而謀求在世界經濟體 系,甚至是國際政治中的支配地位。 - 北韓轉化其外交與經濟困境最大的立基在於地理條件 賦予北韓的機會。北韓擁有的東北亞地理戰略位置,是俄羅斯擴展其 遠東地區戰略空間與影響力的極佳著力點。由於此一戰略點對俄羅斯 而言具有難以替代之作用,而使北韓掌握足夠的籌碼從俄羅斯國家復興計畫中換取北韓所冀望之能源、經濟及外交等資源,並轉換之前對 中國的過度依賴關係,形成北韓-俄羅斯間的新戰略互賴關係。另一 方面,正逢中國極力推動東北地區再發展計畫,北韓的出海港及優越 的礦產資源等地緣政治經濟條件正可補足其再發展之需,此一互補性 可成為兩國間依賴關係轉換的契機。此外,北韓對中國而言,除了經 濟門戶與資源庫外,也是其政治戰略操作的棋子,是中國面對俄羅 斯、日本及美國時,重要的地緣戰略緩衝國(buffer state)
- 地理環境與戰略結構
- 地緣的限制與機會
- 在 地緣政治上朝鮮半島位於一個關鍵的位置,從此處可以支配日本海、 黃海與遼河流域,同時控制庫頁島與鄂霍茨克海,從而影響著俄羅斯 遠東與中國東北的命運;換句話說,朝鮮半島的軍事戰略射線可以直 擊整個東北亞地緣政治板塊的要害,因而直接左右著相關 列強的權力互動。這是北韓操作核威嚇戰略受到大國關切的重要因 素,也是未來北韓進行地緣政治經濟新戰略的基礎條件
- 北韓經濟區分布圖
- 戰略結構與政策選擇
蘇聯協同中國對北韓進行大規模軍事援助,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其 需要一個東亞地區的戰略性據點,來對抗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軍事聯 盟。蘇聯認為其遠東地區真正的威脅並不是來自南韓,而是來自於 「華盛頓-東京-漢城之間三方軍事聯盟」的基本作用,因為這一軍 事聯盟會將其影響力擴展到印度洋及太平洋的所有地區,並在美國主導下對抗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集團,而日本則可能依循美國以加強 圍堵防線為由,來提供協助防禦體系,屆時蘇聯將會同時遭受東、西 兩大戰線威脅:一為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另一則是北大西洋公約組 織(The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NATO),此兩大戰線的連 結將嚴重影響蘇聯歐亞主義的地區戰略計畫 - 從依賴到互賴
- 北韓與俄羅斯的戰略互動
從北韓的角度來看,如果美國對其展開軍事行動,不論是南韓、 日本或中國,都無法或沒有意願對北韓提供安全承諾與協助,但長期 與美國對峙的俄羅斯卻可以扮演一定的牽制角色,並提供外交與軍事 支援。更重要地是,北韓與俄羅斯的合作有助於降低其對中國的依賴 與靈活外交戰略的運用 - 俄羅斯
在戰略考量上,俄羅斯希望經由介入北韓問題,將自己形塑 成亞太地區安全事務的關鍵角色,卻同時又希望能避免東北亞的真正 衝突發生。因此,維持東北亞的權力現狀將是該地區的最佳狀態,所 以俄羅斯必須保持北韓政權的存在並增強與其之間的關係,藉以重新 強化自己在朝鮮半島的地位,建構有利於俄羅斯遠東地區經濟發展的 國際環境,進而取得制衡美國權力擴張的槓桿,如此東北亞的權力互 動關係才能在俄羅斯的掌控下避免衝突。這正是為何俄羅斯將北韓定 位為經濟全球化下,其亞太地區重要戰略點之緣由 - 北韓
金正恩政權能善用北韓在東北亞的地緣政治位 置,藉由俄羅斯的鐵路、天然氣管線及電力輸出等經濟計畫,擔負俄 羅斯(歐亞大陸)與南韓之間的地理空間連結點,是可以換取俄羅斯 對北韓戰略的協助。北韓預計每年將會有一億至兩億美元的管線過境 費與天然氣轉運費收入,且亦可解決北韓能源匱乏的問題,有助於強 化北韓經濟並降低對中國的依賴,特別是能源方面。另一方面,北韓 將握有俄羅斯天然氣轉運權,掌控天然氣是否能安全輸送到南韓的權 力,以及朝鮮半島鐵路南、北運輸的控制潛能。可以說,北韓因而握 有威脅南韓能源安全及重要商品運輸供應鏈的槓桿工具,此已成為南 韓所認為的潛在隱憂 - 北韓與中國的政經互動
北韓與中國關係之形成,對北韓而言是情勢所趨。隨著蘇聯 崩解,中國因戰略之故,自然地接替蘇聯與北韓間的宗主互動關係, 而北韓也自然地接受中國的經濟與軍事援助,甚至達到很深的依賴程 度。1989 年蘇聯解體後之外部環境的改變並未改變北韓軍事武裝建國 的本質與其所造成的經濟虛弱體質。基此,北韓與中國互動的主要目 的:一方面為尋求大量經濟與資源的援助,另方面則期望倚仗中國予 以軍事及外交協助 - 中國
中國提供大量物資給北韓是以地緣戰略作為考 量,主要是為避免朝鮮半島發生戰爭及防患北韓內部因饑荒而引發動 亂,最終目的則是維護中國東北的安全與東北亞的秩序。此外,由於 北韓與中國相交的邊界有 1,416 公里,鄰接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區─東 北三省(吉林、遼寧及黑龍江省),因而在中國追求穩定發展的區域 政策中,並不希望北韓採取任何激進的外交政策來解決其內部問題, 以致影響到該地區的經濟安全。因此對中國而言,東北亞最好的權力 分配狀態是維持現狀,北韓繼續依賴中國,如此才能夠保持中國對北 韓的政治影響力,而有利於其對東北亞的戰略操作。同時,此一穩定 的東北亞和平現狀,對中國正積極經營的南海地區策略相當重要 - 北韓
金正日主政時期以來與中國自由貿易區的設立、借港 出海及礦產資源開採權等合作關係,係利用北韓優勢的地緣政經條 件,經由互惠與互補關係逐漸與中國形成相互依賴關係。當然,目前 雙方的互動關係尚未達到對稱的互賴程度,但在現今全球物質稀缺化 的狀態下,北韓所擁有的大量礦產及稀有金屬,再加上北韓在東北亞 的戰略位置,即是北韓與中國互動最大的資產。與南海資源爭奪相 較,中國自北韓獲取天然資源相對容易與低成本 - 結論
處於東北亞邊緣地帶的北韓,一方面想繼續借助陸權國 家─中、俄兩大強鄰之力與核威脅政策來保障其國家安全,另一方面 又希望能改善目前窘困的民生經濟,使其在東北亞及國際政治經濟關 係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後者,不僅單純牽涉北韓的國家經 濟開發計畫,而且也與中國東北三省工業再發展的國家戰略,以及與 俄羅斯積極擴展亞洲能源市場和其國家復興戰略緊密連結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北韓的地緣位置給予北韓在外交戰略上的戰略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雖然總是提地緣戰略的,但是北韓似乎沒的選,要不是中國就是俄羅斯,還有別的嗎?
倒不是地緣位置影響北韓的外交策略,而是地緣政治導致過去發生的政治衝突(中俄VS美日),導致今天的局面,並進而形成現今的外交戰略
感覺因果關係應該要仔細釐清
雖然總是提地緣戰略的,但是北韓似乎沒的選,要不是中國就是俄羅斯,還有別的嗎?
倒不是地緣位置影響北韓的外交策略,而是地緣政治導致過去發生的政治衝突(中俄VS美日),導致今天的局面,並進而形成現今的外交戰略
感覺因果關係應該要仔細釐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