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日 星期六

〈福克蘭群島去殖民化研究〉張怡菁

  1. ݈前言
    1. 「主權」分為外在(external) 和內在(internal)兩個層次
      1. 外在主權、法理主權
        主要 是指涉國家和外部國際社會的關係,強調國家必須獨立於外在力量之外, 不可受制於國家之外的其他權威,並且擁有在自己領土內的完全和獨佔的 權力
        1. 威斯特伐利亞主權(westphalian sovereignt)
          通過強調互不侵犯和干涉原 則做為支撐和保證
        2. 國際法主權 (international legal sovereignty)
          通過強調國家間相互承認原則作為基 礎
      2. 內在主權、經驗主權、內政主權(domestic sovereignty)
        主要是指涉國家和其他內部社會的關係,強調國家擁 有比在領土範圍內其他權威更高的位階,並且有權利去統治和控制領土範 圍內的社會各個領域,甚至包括個人的生活和行為
  2. 英國去殖民運動之發展
    英國帝國自身內部的「去殖民化」運動,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就 展開。而且關於英國的去殖民化進程自 20 世紀以來約可分為三波進行, 而因為殖民對象的不同分為白人移民型殖民地與非白人殖民地兩種。
    1. 自 20 世紀初期獨立或爭取到自治領的國家有加拿大、澳洲、 紐西蘭、南非、愛爾蘭等白人移民殖民區,這些以白人自治領地區如,加 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在第一次世界大戰間,便積極爭取獨立,脫離 大英帝國,後來終於爭取到自治領的地位
    2. 非白人殖民區的去殖民進程,其中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 二次世界大戰來做為斷限。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是以印度、埃及為首的 非白人殖民區為主的去殖民運動,因為受到民族主義的震撼,許多大英帝國內部的殖民地開始展開獨立運動,但是並沒有爭取到自治領的地位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鑒於殖民地對母國 的反抗心態,殖民地則以暴力的手段來破壞英國國內的社會秩序,而英國 本身無力再撥經費支撐殖民地的行政等等管理工作。
      英國不得不做出放棄殖民地統治的決 定,在處理帝國內的殖民地與自治領的獨立運動,亦大多採行循序漸進任 其獨立運動的作法(同意聯合國的其住民自決的原則),接受在『大西洋 憲章』中住民自決言或『聯合國憲章』第 76 條第 2 項,同意住民決定自 己的國家歸屬。英國大規模的去殖民地運動至 1950 年代緩和下來,各自 早年為英屬殖民地都紛紛取得獨立
  3. 福克蘭群島的歷史背景
    在地理條件上,福克蘭群島係由東、西福克蘭島及兩百多個附屬島所 構成。英國官方稱之為「福克蘭諸島暨屬地」( Falkland Islands and Dependencies),西班牙文稱之為:Islas Malvinas,阿根廷人則稱馬維納斯 群島:Malvina Islands。

    1833 年起,英國宣稱擁有福克蘭島嶼的主權,並在 1933 年大肆慶祝 擁有福克蘭島主權 1 百週年。而阿根廷於 1816 年脫離西班牙的統治獨立, 於 1833 年起開始抗議英國佔領福克蘭群島,認為阿根廷擁有繼承西班牙 統治福克蘭群島的主權,援用優先繼承(uti possidetis)的國際法觀念, 將福克蘭群島稱為馬維納斯群島

    福克蘭群島的人文概況較英國其他殖民地為特殊,因為福克蘭群島並 沒有原住民,島民大多是英籍後裔,一般被稱為 Kelpers,島上的經濟發 展狀況不佳。島嶼住民有 96%為英國人的後裔(以蘇格蘭人、愛爾蘭人及 威爾斯人為主體,英格蘭人佔少數),所以當福克蘭群島遭到阿根廷的入 侵時,大部分的福克蘭居民都希望能被英國政府所保護

    以福克蘭群島的戰略價值而言,它西可控制進出太平洋與大西洋南端 的麥哲倫海峽,亦可控制繞道南美洲的最南端的合恩角(Cape Horn),並 且控制進出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杜拉克水道(Dreak Passage),與整個南極 水道,乃至於整個南極大陸(Antarctica)的補給與運轉。尤其杜拉克水道 與巴拿馬運河同時是大西洋通往太平洋航線必經之路,但是巴拿馬運河在 通行上有其極限,一旦中美洲危機出現,極容易受到破壞或被關閉無法通 行。

    從阿根廷的角度來觀察福克蘭群島的戰略價值時,福克蘭群島除了是 阿根廷進入南極大陸的門戶外,還是阿根廷協助蘇聯控制南大西洋進入西 非的門戶。尤其在 1970 年代時,蘇聯欲將勢力推展至拉丁美洲與西非國 家時,便與阿根廷從事經濟貿易的合作,進而想從阿根廷控制福克蘭群島 進入南大西洋水域抵達西非,但事與願違。蘇聯與阿根廷想控制福克蘭群 島的野心並沒有在 1970 年代達成,這也種下 1980 年代初期,英阿福克蘭 爭奪戰爭時,蘇聯願意幫助阿根廷,並透過間諜衛星提供英國的軍事行動 資料,協助阿根廷攻擊英國船艦及飛機。
  4. 福克蘭主權的爭議
    1. 在聯合國會議的討論發展
      1. 在聯合國大會的密切關切下,英國與阿根廷從 1965 年起,每年在倫 敦或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行福克蘭群島主權談判,也每年向聯合國提出談判 概況。英國在談判中仍然堅持福克蘭群島主權是不可分割性的原則,阿根 廷也仍然重申自己繼承西班牙的權利,兩國在經歷多次會商談判後,並沒 有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英、阿雙方在 1970 年代舉行一連串的所謂「特別 磋商」(special talks),並於 1977 年協定設立 2 個工作小組,分別專責磋 商。包括主權問題在內的政治關係,以及兩國在南大西洋地區的經濟合作。 希望達成所謂促進福克蘭島與阿根廷之間人員、貨物自由交流,及所在文 化、社會、經濟方面建立聯繫(links)等等,在某些具有建設性的領域內 擬定可行的措施。但是兩國卻以照會方式,表明在磋商結束時所發表的聯 合聲名(joint statement)不得被解釋為「任一方政府放棄對福克蘭諸島的 主權(sovereign rights),或承認獲支持他方對該群島的領土主權立場」;「依 此聯合聲名所做之行為或活動,不構成主張、支持、或否認任一政府對該 等群島主權的基礎」
      2. 2005 年 6 月 15 日,聯合國大會的特別委員會繼續 20 世紀討論福克蘭 的去殖民問題。福克蘭群島的代表強調福克蘭群島島民根據『聯合國憲 章』賦予的權利,可以行使「住民自決」的權利,而且福克蘭群島與阿根廷本來在文化、語言等等方面無一與阿根廷有共通點,阿根廷在 21 世紀 不應該使用「外力」來脅迫福克蘭群島島民。
    2. 英國與福克蘭群島對「主權的觀點」
      福克蘭群島從屬地域(dependency)來分析,在性質上長期以來都是 英國的屯墾殖民地(settled colony),所謂的屯墾殖民地是位在本土以外形 成的新社會,亦即在固有之殖民地意義下取得之地域,這類地域通常少有 原住民居住,該氣的氣候、風土亦近似英國,故相當於英國社會的延長
      1. 1964 年 9 月,福克蘭群島居民 選出代表,參加聯合國大會告知聯合國,聲明福克蘭群島願意維持在英國 統治下的現狀
      2. 1966 年 1 月,英國的外長米歇爾‧史都華(Michael Stewart)訪問阿 根廷,他是英國第一位訪問阿根廷的英國外相。他的到來主要還是為了解 決英、阿之間對於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問題,在兩國溝通下,作出暫時性妥 協的方案(modus vivendi),也就是英國與阿根廷在原則上,都接受「未來 將繼續進行福克蘭群島主權談判」,而沒有其他附加議案的通過。同年 7 月,英國與阿根廷雙方開始進行福克蘭群島主權談判,但是沒有任何的決 議。 
      3. 1976 年 1 月 2 日,阿根廷外交部長(Sr. Arauz Castex)向卡拉漢抗議 英國福克蘭群島總督薛可頓非法佔領福克蘭群島,尤其英國自 1833 年以 來,一直是不友善、考慮欠周的佔領福克蘭群島。卡拉漢也於 12 日再回 應阿根廷外交部長的說法,阿根廷則又於 13 日再度向英國抗議佔領福克 蘭群島主權問題,這些交鋒的動作,讓卡拉漢覺得阿根廷政府對於談判是 不積極的,甚至沒有談判意願
      4. 1979 年英國與阿根廷恢復邦交,但是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問題仍懸而未 決。柴契爾夫人在 1979 年 5 月獲得大選勝利,她任命彼得‧坎寧頓(Peter Carrington)為外相,主持外交事務工作;新外交部次長則是尼克‧雷德 利(Nick Ridley)。坎寧頓與雷德利針對加強福克蘭群島的開發,他們認 為首要解決的事打開談判僵局
        坎寧頓認為解決福克蘭主權 爭端之道,包括有
        1. 主權凍結(sovereignty freeze),英國不再跟阿 根廷尋求和解或進行談判。如果重開協商大門時,只能談經濟合作事項
        2. 共治(condominium),兩國共同經營福克蘭群島。坎寧頓認為這是 最佳的解決之道,但是他沒有進一步深入探討
        3. 回租,坎寧頓認為回 租是務實的外交方式,將福克蘭主權劃歸給阿根廷,再跟阿根廷租回島嶼 使用權。坎寧頓以為回租政策的必要性,是英阿雙方不必在因主權議題談 判。同時,可以開發島上資源,比不斷的談判要有效率
        4. 福克蘭堡壘化(fortress Falklands),因為在英國與阿根廷進行談判 的同時,阿根廷未曾停止恫嚇福克蘭群島的海域安全,阿根廷人甚至還登 上史丹利港升上阿根廷國旗,在史丹利港大唱阿根廷國歌。因此坎寧頓建 議將福克蘭群島堡壘化,讓阿根廷無法入侵
        5. 戍守西南大西洋(deployment south-west Atlantic),讓皇家海軍在福克蘭海域佈署最新的 潛水艇、軍艦,加強福克蘭群島的武裝。
    3. 主權歸屬的解決途徑
      1. 關於福克蘭群島的主權歸屬,目前英國、阿根廷、福克蘭島民三方面, 討論出可能處理的方式有為四種方式:
        1. 將福克蘭主權將由英國處置,其施行的辦法有「共享主權」 (pooling sovereignty)與「回租」兩種。
          1. 「共享主權」的做法,是指對主權有爭議的兩個國家一起「共享主權」,但是對於主權的歸屬則只能屬於一個國家
          2. 回租的想法在 1940 年 代曾被阿根廷政府討論過,但是不被英國政府接受。時至 1970 年代,工 黨執政。工黨重新研議回租的可能性,希望阿根廷同意英國以 1 百年的時 間,讓英國妥善解決福克蘭主權轉移的問題,而且百年以後,阿根廷將可 以擁有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英國則向阿根廷租賃福克蘭群島的使用權
        2. 將主權問題交由阿根廷政府處理。阿根廷政府為 能獲得福克蘭群島的主權,曾經向英國政府提出「放棄主權」、「英阿共治」 等等解決之道。
          1. 「放棄主權」的辦法是福克蘭戰爭結束後,由阿根廷政府 所倡導的。阿根廷政府認為英國屢次反對阿根廷與聯合國的斡旋行動,主 權爭議的協商之所以進行不順利,都是英國從中作梗所造成。如果英國政 府可以放棄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則福克蘭主權爭議自然可以落幕;同時, 在英國放棄福克蘭主權後,阿根廷將會擔負福克蘭的區域性國防安全,並 給予福克蘭島民適度的經濟援助。英國在獲知阿根廷有此想法後,加速對 福克蘭群島的開發計畫,並把福克蘭群島堡壘化、要塞化,將福克蘭的區 域安全,納入英國國防的考量之中,讓福克蘭群島突顯軍事戰略地位
          2. 阿根廷政府除了向英國政府遊說放棄主權的做法外,也向英國政府推 行「英阿共治」的理念。英國在福克蘭戰爭開打前也將阿根廷政府的提議 列入考量,因為英國與埃及在處理「蘇丹」(Sudan, 1895-1956)的主權紛 爭時,已經援用過「共治」的處理時模式。而且英國與法國在解決新海布 里地群島(New Hebrides, 1914-80)即現今的萬那杜共和國(Republic of Vanuatu)問題,也採取「共治」形式,化解與法國在太平洋的衝突。英國 考量由阿根廷政府出面主導「英阿共治」,希望使用「共治」來處理在南 大西洋的問題,以防止南大西洋的和平再度惡化
        3. 將福克蘭主權問題,交由國際組織團體進行仲裁,其施行的 辦法可以包括:「多國共同管理」、「聯合國託管」、「南極條約處理模式」、 「主權凍結」、「國際訴訟」等等辦法。
          1. 「多國共同管理」的辦法是挑戰傳統國際法中對於「國家主權」認定 不容分割的觀念。在國際間有許多爭議地區出現「主權共管」的現象,共 管是指一區域由 2 個或 2 個以上共同行使「最後處分權」(Die Endgülltige Verfügunge Gewalt)是謂「共管」。而對福克蘭群島有意願出面管理的團 體分別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和南大西洋公約組織(SATO)。
          2. 關於「主權凍結」的概念,是根據『南極條約』的模式,希望比照辦 理福克蘭群島的主權問題。在英國與阿根廷雙方堅持主權所有的僵局下, 讓福克蘭群島的漁業資源開放給世界各國共享,同時兩國福克蘭群島的主 權凍結 25 年至 30 年。在這 25 至 30 年之間,英國與阿根廷都不再協商主 權的歸屬問題,但是可以研議如何共同在福克蘭群島的開發計畫。主權凍 結的解決辦法被工黨在 1970 年代廣泛的討論,至 1979 年柴契爾夫人執政 後,也曾經考慮將福克蘭主權凍結的提議;福克蘭島的居民對於英國所提 凍結主權的解決辦法也似乎較願意接受(Franks, 1983)。阿根廷對於英國 提議凍結主權的做法,表示不能接受。在 1981 年 2 月,阿根廷軍政府還 聲明:「阿根廷政府反對以任何形式侵犯阿根廷領土的做法。」在阿根廷 不願意接受英國所提的主權凍結辦法後,英國與阿根廷對於福克蘭主權的 爭議再度陷入僵局
        4. 將主權議題交由福克蘭島民自行解決,其施行的辦法包括: 「獨立」、「自治領」等等。
          1. 讓福克蘭群島進行「獨立」是聯合國的構想。 聯合國安理會曾做出『1514 號決議案』,要求英國盡快完成去殖民的歷程, 甚至要求英國放棄福克蘭群島的主權。但是英國政府認為,假如福克蘭的 經濟發展可以自給自足,則英國同意讓福克蘭在政治上獨立發展;反之, 如果福克蘭經濟仍需英國補助,則英國不認同福克蘭發動獨立運動
          2. 英國政府希望島民能朝「自治領」的發 展方向,以民主自治的方式,來解決主權問題。在福克蘭戰爭結束的前幾 天,艾倫島(Åland Island)正在慶祝成為自治領 60 週年慶。艾倫島主權爭議早在 1921 年以前,一直長期困擾著瑞典與芬蘭兩國。芬蘭與瑞典都 堅持自己享有艾倫島的主權,為了艾倫島的主權爭議,經常出現對立的局 面。直到 1921 年以後,兩國同意讓艾倫島成為自治領,島民擁有住民自 決的權利,有自己的行政、管理權。芬蘭對艾倫島享有「有名無實」的主 權;瑞典接受芬蘭享有艾倫島主權的事實,但是,瑞典還必須對艾倫島提 供教育資源。艾倫島民可享有對艾倫島的土地權,但是如果有需要時,則 可以選擇移民芬蘭。雖然,瑞典政府抱怨艾倫島的自治領形式,芬蘭還必 須對艾倫島提供相對的補助;但是以「自治領」的形式解決僵持不下的主 權問題,是兩國三地在長期紛擾下,彼此間都能接受的做法
  5. 結論-福克蘭的現況及對主權議題的啟示
    1. 英國的新夥伴關係
      。1998 年英國外交部秘書長柯克(Robin Cook)提出「新夥伴關係」(A New Partnership),他對於在 21 世紀要處理 20 世紀所遺留的海外屬地問題,有 幾項原則。首先「住民自決」的權利是至高無上;其次,海外屬地與英國 之間希望可以保持聯繫;第三英國希望配合海外屬地去執行屬於他們真正 關心的事務,例如福克蘭群島舉行自由選舉;第四英國會對海外屬地提供 緊急服務以及協助當地發展經濟,這就是 1982 年英國要救援福克蘭群島 之所在

      英國在 21 世紀對福克蘭居民所要提供的協助包括在國防方面,繼續 派遣皇家海軍、空軍,戍守南大西洋的安全;在外交方面,英國願意讓福 克蘭政府參與英國的國際事務,例如,讓福克蘭政府派代表出席聯合國的 會議,特別是透過外交談判形式來保護福克蘭群島的生態環境或航空權, 甚至於是談判福克蘭群島的主權。英國進一步希望福克蘭當地可以更落 實民主政治,這意指在福克蘭當地可以因地制宜修訂自己的法律、選出 3 席的行政官等等,使福克蘭政府更能發揮效力。但是對於福克蘭經濟發展 的需求,英國政府在 1997 年以後,就減少對福克蘭的補助,因為英國難 以承擔對福克蘭經濟發展的經費
    2. 聯合國的處置
      1. 在 2005 年 6 月 15 日,聯合國大會的特 別委員會繼續上個世紀討論福克蘭的去殖民問題36。福克蘭群島的代表強 調福克蘭群島島民根據『聯合國憲章』賦予的權利,可以行使「住民自決」 的權利,而且福克蘭群島與阿根廷本來在文化、語言等等方面無一與阿根 廷有共通點,阿根廷在 21 世紀不應該使用「外力」來脅迫福克蘭群島島 民。
      2. 阿根廷代表則強調自 1833 年以來,福克蘭群島即阿根廷之一部份, 阿根廷擁有福克蘭島主權不容置喙,福克蘭群島的海域資源應該由阿根廷 主導開發,福克蘭群島可以參與阿根廷的漁業計劃,開發福克蘭群島。 
    3. 福克蘭的前途
      從文化史觀點分析福克蘭島民的意識形態,福克蘭島民的希望卻很不 同於同是殖民地人民的理想,福克蘭人認同自己的文化型態是英國殖民地 文化,島民認為自身的文化淵源是繼承英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在面對阿根 廷的拉丁美洲文化時,福克蘭島民的行為模式或思維方法則顯得格格不 入,島民視阿根廷人是敵人,是入侵者,對福克蘭群島不懷好意,島民自 己認為自己是福克蘭人,不是阿根廷人,不希望和阿根廷的拉丁文化相連
      福克蘭島民「住民自決」的訴求是福克蘭群島不要獨立、要英國政府 提供對福克蘭島民經濟援助與各種津貼。福克蘭島民的「住民自決」訴求 內容,不同於其他大英帝國的殖民地的要求。福克蘭島民的決定與大英帝 國其他舊殖民地區爭取獨立的情況相比,福克蘭島民的決定是一種另類的選擇。
    4. 其他海外屬地經驗對福克蘭群島的啟示
      琉球群島與夏威夷群島的實例,帶給福克蘭島民新的思考模式,福克 蘭群島民在血緣上而論,本來就是英國人的後裔居多,不若其他脫離殖民 獨立的地區,擁有自己的原住民。而且現階段福克蘭群島的國防、經濟、 財政,無法達到自給自足。
      對於福克蘭島民而言,若能與大英帝國繼續結合,則福克蘭群島的國 防、政治、經濟問題,都可以交由英國政府出面處理,福克蘭群島在面對 強鄰壓境時,也不用再害怕。尤其是當阿根廷再次發動無端入侵時,福克 蘭島民相信,大英帝國政府將會再度基於保護福克蘭島民的安全,替福克 蘭爭取應有的權益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福克蘭群島議題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在當今國家政治下,島民自決與去殖民是主流浪潮,但在福克蘭議題上,兩者卻相互衝突,就出現了福克蘭群島不想獨立,也不想加入有歷史淵源的阿根廷,卻相投靠曾經殖民自己的英國(雖然這是因為島上大都英裔,被洗人口了)
有意思的是聯合國三次投票都判給阿根廷,但英國不接受,感覺聯合國也不是很重要了XD
最後還是要靠打仗來解決,當然是英國戰勝,不過也損失了一些戰艦,感覺也不是很符合經濟效益,會想保留福克蘭還是因為軍事利益與近南極利益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