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9日 星期二

〈立法委員單一選區兩票制之制度探討〉陳春輝

  1. 緒論
    單一選區兩票制(Single-District Two-Votes System),又稱「混合制」(MixedMember System),是一種結合了比例代表制和多數代表制(小選區制)的選舉制 度。選民需要投兩票,一票選人,一票選政黨,用來決定選舉最終的當選席次總 數。選舉時將全國分區,每個選區均推派候選人,而各政黨亦推出名單的候選人, 即為政黨代表。投票時每個選民有兩票,一票投選區域候選人,一票投選政黨。 區域候選人由第一票之得票率(在分區的排名)決定當選與否;而政黨推出的名 單候選人則由第二票之政黨總得票率按比例分配席次。此制主要可分為德國的「聯 立制」、日本的「並立制」及英國的「附帶席位制」三種,而我國則採與日本相同 的並立制。
  2. 研究方法與架構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是以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與比較研究法三種。
    2. 研究架構
      1. 研究架構圖

  3. 單一選區兩票制改革之政治背景
    根據 2000 年 12 月 1 日出版的天下雜誌第二三五期所公佈之「二○○一年國 情調查」,高達 63%的受訪民眾不信任立法委員是真正代表人民問政;有 30%的民 眾認為政黨惡鬥是台灣人覺得最不光榮的事情。根據 2001 年 5 月 24 日民調公司 之民意調查,高達七成七的受訪民眾不滿意立法委員的表現。
    另立法委員的密度偏高,台灣平均每十萬人中就有一位立委(如以第六 屆立委 225 席計算);美國眾議員 435 人,平均每 63 萬人產生一席;日本眾議員 480 人,平均 26 萬人產生一席;印度國會議員 543 人,平均每 156 萬人才產生一 席。我國屬於國會議員密度偏高的國家,再加上政治文化長年被黑金體制所塑造, 因而推論出能在選舉中勝出者,一半以上是專業能力及操守有成長之空間
    1. 民意民氣思改革
      美國政治學者道爾(Robert A. Dahl)所描訴「多元式民主」的國家,有六項必要條件那就是,選舉產生的代表;自由、公正定期的選舉;言論自 由;訊息的多樣;社團的自律自主;包容性的公民身分。一般認為「台式民主之台 灣」朝上層知識菁英與下層販夫走卒的兩極化迅速發展,而具理性、能把理念實 際化的中產階級相對疲弱,理性的中產階級公民社會有待強化。
    2. 有鑑於人民對立法委員的表現不滿意
    3. 立委的選制改革提昇國會的素質
      由於複式選區不可讓渡式,每一區應選的立委名額不止一名,而是五名、七 名、十名(台北縣甚至高達二十名),所以,候選人想要當選,毋須得到普遍選民 的認同,而是只要得一小部分特定人士的支持就可以篤定當選,而根據研究的結 果,許多當選人只得到一區中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七的選票
    4. 「單一選區」制度,必須努力才有當選機會
      1. 每個選區參選人數會減少(原則上每一黨應只提名一人參選),選民易瞭解 候選人的能力、操守,也會較用心去了解候選人的背景,因為選出來的將 是其地區唯一的代表
      2. 當選的人都是拿到選區中最高票的人,即那個地方最優秀、最多人認同、 第一名的候選人,立委素質自然提高
      3. 由於每個選區只有一個名額,所以若是兩大黨競爭,當選者的得票率會過 半;就算是三大黨競爭,首選者的得票率也至少會接近四成。也就是說, 任何一個政黨如果想贏得選區的席次,其提名的候選人必須是能夠向普遍 大眾做訴求的
      4. 由於每區只有一個席次,當選後立委的責任區非常分明,如果對地方的承 諾有做到,則有掌聲,如果做的差則連任就有危機;不像現在一區數席的 制度,一區多人,可以爭功諉過。
    5. 實施單一選區制,並不會使買票更嚴重
      1. 過去的複數選舉區才會使買票更為嚴重,因為一區可選多人,候選人只要 保住自己的地盤就可以當選了,所以,在各擁山頭林立、互不侵犯的原則 下,每個候選人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大肆買票
    6. 單一選區兩票制符合正義、公理、技術操作 
      1. 立法委員選舉長期以來,受到地方派系的影響
        自從 1949 年,國民政府播遷來臺,辦理全國 性地方選舉以來,地方派系即逐漸主宰與壟斷地方政治、經濟等國家大政,進而 干預中央權力的分配。在一黨獨大的威權時期,地方派系勢必與政治、經濟利益 相結合才得以壯大
      2. 賄選買票嚴重黑金政治氾濫
        精省後黑金政治氾濫,賄選買票嚴重,且立法委員提出之議題及其表現易走 極端,而且影響立法院議事品質與效率
      3. 鄰近韓國與日本制度對國內有激勵作用
        先前與我國同樣實施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投票法制度的韓國與日本,已經將 其選舉制度作大幅改革,姑不論其時空背景因素為何,放棄複數選區單記非讓渡 投票法制度而改採單一選區與比例代表混合使用的方式(但韓國是採一票制形式 而日本是採兩票制形式),更是替我國選舉制度的改革增加動力來源。
  4. 臺灣實施單一選區兩票制之評析
    1. 選民會有明顯「分裂投票」的傾向問題
      在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的情況下,如果同質陣營若有 多人參選,這時選民會在「惜票心態(西瓜效應)」的作用下而扭曲其投票行為, 亦即怕他認為最好的人不會當選,而把票投給他可能並不是最喜歡,但當選機率 較高的人,以防止最討厭的人當選。
    2. 單一選區制主要在於「贏者全拿」問題
      單一選區制主要的問題在於「贏者全拿」(Winners take all) 廢票(死票)的產生而犧牲少數民意的制度,的確會造成國會席次分配不公,第 七屆立委選舉結果即明顯發生,使大黨代表過多,小黨代表過少,不能精確地反 映民意及政黨實力,單一選區制度會讓小黨不太容易有生存空間
      改進之方法,即增加不分區名額,不分區的席次由現行大幅提 高到二分之一的程度,尊重小黨的存在,用選政黨的方式彌補小黨在國會席次分 配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
    3. 單一選區制實施之後,有關相對多數決問題
      經整理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 亦有下面的缺點:
      1. 對較有分裂傾向的意見群屬不公平,例如歷次選舉中,所謂藍營的分裂傾 向通常高於綠營,因此,在分裂藍對團結綠的情況下,易出現在特定選區 中,泛藍選民多於泛綠,但卻因候選人分裂使得綠營的候選人當選,嚴重 違反多數民主的精神。
      2. 易製造政客籌碼,亦即特定政客會挾參選自重,向己方陣營索求分贓
      3. 單一選區相對多數決制優點為手續簡單明瞭,缺點則是沒有過 半數選票也能當選,有代表性不足的問題存在,應該改成單一選區絕對多 數決。 
    4. 有關政黨5%的得票率門檻問題
      不分區席次比例越高,對較小政黨有利,關鍵在於進入政黨 的門檻,門檻低的話,就能讓小黨有生存空間,且能保留政治反省空間
    5. 有關兩票制並立制問題
    6. 有關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與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之比較
      1. 單一選區兩票並立制
        依其政黨得票率來分配應以政黨比例代表選出的固 定名額,與各政黨在區域選舉中的當選席次之多寡無關
        1. 優點:
          1. 當選席次之分配較為簡易
          2. 選民可同時表達其政黨偏好與候選人 偏好
          3. 政黨選票之名單候選人與單一選區之候選人平行競爭,彼此無排擠 效應。
          4. 防賄效果優於現制
          5. 無超額當選問題
        2. 缺點:
          1. 政黨得席率與得票率易形成落差。
          2. 有利於大黨與既有政黨,較不 利於小黨或新興政黨。 
      2. 單一選區兩票聯立制
        以第二票(政黨得票率)為基準來決定各政黨應得的席次,扣除各政黨在單一選區中已當選的席次,再來分配比例代表席次
        1. 優點:
          1. 公平性較高,政黨得席率與得票率一致,小黨將有生存空間。
          2. 選民可以同時表達其政黨偏好與候選人偏好。
          3. 防賄效果優於現制等。
        2. 缺點:
          1. 當選席次之分配程序較為複雜,席次分配結果與小選區選舉結果出 入頗大。
          2. 易形成超額當選、總席次增加的情形。
          3. 易形成小黨林立。
          4. 易 有分裂投票之現象。
          5. 政黨於小選區所獲席次愈多,愈不利於政黨名單候選 人,容易造成政黨內部同志之緊張關係。
    7. 有關原住民立法委員選區問題
      平地及山地原住民立委選區仍然維持複數選區,亦即維持全國為一個選 區各選出 3 席,造成選舉區太大、服務選民困難、選舉社會成本高等問題仍然存 在,已有部分原住民委員醞釀要檢討劃分為單一選區制之提議
    8. 主要國家憲政設計與選舉制度比較

  5. 結語
    1. 聯立式的選舉制較符合台灣當前政治文化
      單一選區兩票制如改採德國的「聯立式之單一選區兩票制」,似乎較符合台灣 當前政治文化特色意義,也較有利於小黨發展,適度給予小黨發展機會,讓各種 不同意見者有機會提出看法,正符合議會政治的理念。
    2. 為增加立法院小黨參政空間,政黨門檻似宜降為 3%
      政黨比例門檻之設置,雖為了避免立法院政黨體系的零碎化,但若太高小黨 無法生存,壓縮小黨的參政空間,太低則造成政黨林立,容易形成關鍵少數,小 者議事運作,大者影響政局安定。惟就以第七屆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只有國民黨 及民進黨可以分配不分區席次,對於小黨之參政明顯不公平,似宜將門檻降為 3%, 以切合公平正義與維持各政黨之發展空間。
    3. 選風之敗壞,與媒體的報導、公民道德教育有關
    4. 並立制對小黨不利與因應策略
    5. 如單一選區中選擇絕對多數選舉制,有助於政局之穩定發展
      意即在第一輪投票時可以相互競爭,到第二輪投票時,再彼此聯合,如此, 國內就可以維持三至五個,甚至六個相關政黨數目,而不一定要變成兩大政黨。
      理由很簡潔的說:
      第一、是可以把選舉民主深化成憲政民主。
      第二、是有助政局 之穩定發展。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遊戲規則所彰顯的代表性及平等均值等的理念可以在憲法中以憲政價值的方式被標舉出來,非勝者全拿,小黨亦有生存發展空間。
    6. 雖然兩票制仍然無法直接解決許多諸如賄選的問題,但對政黨政治的形成 較有幫助
    7. 兩票制能否減輕派系對政黨的影響是一個複雜且沒有定論的問題,因為兩 者間沒有直接的關聯性
    8. 多元社會論,證明第七屆,第八屆立委選舉單一選區兩票制是使政治走上 清明之路。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單一選區兩票制的好壞,然後提出一些修正建議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感覺很多重複的立論,也沒有什麼新的論述,就不斷地重複基本概念    與一些模糊不清的描述
然後參考書籍也太灌水了八,一堆跟內容無關的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