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3日 星期二

〈軍人勢力對緬甸新政局的影響:「式微」或「延續」?〉司徒宇

  1. 前言
    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the National League for Democracy, NLD)分別於上、下議院獲得 135 席與 255 席,而代表軍 系勢力的「聯邦鞏固與發展黨」(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 USDP)僅各獲得 12 席與 30 席。全民盟不僅贏得緬甸國會多數席 次,更具備完全執政的條件,躍升成為緬甸第一大黨。
    而全民盟黨員—丁覺(U Htin Kyaw)與班提育(Henry Van Hti Yu) 則分別獲得下議院與上議院提名支持,於 2016 年 3 月順利當選成為緬甸 自 1962 年以來首位民選文人總統與第二副總統。另外,翁山蘇姬雖受限 於緬甸憲法,失去參選總統的資格,卻也出任外交、教育、電力能源與總 統府等四個單位的部長,往後將可直接參與甚至主導國家重要政策的制 訂。在此情況下,國際輿論普遍看好緬甸選後政局將趨於穩定,且軍方的 影響力可能日漸「式微」

    本文期望藉由緬甸非制度性(軍人)與制度性(行政、立法、司 法)要素的互動探討,形塑緬甸當前國家政治的結構,進而分析、預測此 結構將為緬甸新政局的發展帶來何種影響。
  2. 文獻回顧
    1. 新制度主義的理論內涵
      新制度主義作為對行為主義的反動,嘗試汲取舊制度主義與行為主義 的優點,並修正二者的弱點,從中得到新的研究方向與啟發。例如:新制 度主義承襲舊制度主義著重結構與歷史因素的分析優點,卻改變了舊制度 主義過於整體、靜態的研究取向,及其在理論建構方面的缺乏。再者,新 制度主義吸收行為主義在動態科學方法與理論建構上的優點,卻未如行為 主義忽視制度的重要性,反而進一步將傳統制度所定義的範圍更加廣 化、深化。
    2. 緬甸軍人勢力「式微」和「延續」的觀點
      1. 「式微」觀點
        持「式微」觀點者,多半由 2015 年大選結果出發,表 示從開放競選的席次比例中可觀察到,全民盟已獲得全國性的支持,躍升 為緬甸國會與地方議會的第一大黨,代表民心思變的政治氛圍已轉換成支 持改革的實質選票。儘管登盛於 2013 年訪問美國時表示,軍方未來仍會 在政府內扮演特殊角色,但 2015 年大選結果顯然說明,緬甸之春的政治 改革仍在持續且難以逆轉,在此情況下,軍方未來的影響力勢必不若以往。
      2. 「延續」觀點
        主要從「憲政體制」說明軍方如何在 敗選後繼續擁有對緬甸新政局的影響力。國際危機組織於 2015 年針對緬 甸大選結果及其影響發佈的報告便指出,代表軍系勢力的鞏發黨雖是大選 的輸家,但軍方卻是贏家,因為選舉結果符合它們的中長期目標,此些目 標包括:發展對美戰略關係以平衡中國影響力,以及提升軍方低落的國內 聲譽等。然而,這並不表示軍方不在意選舉結果,它們對全民盟的執政能 力高度懷疑,也擔心翁山蘇姬太過親近西方(特別是曾經殖民緬甸的英 國)。但軍方已利用過去執政的優勢,將其影響力和主導權載入憲法,無 需倚靠任何政黨支持來鞏固其特權;換言之,儘管軍方對大選結果感到失 望,但其利益並未受到實質的負面影響,且軍方允許選舉自由進行,並在 選後促進政權的和平過渡,皆對其樹立開明形象,恢復與西方國家的合作 關係大有助益
      3. 研究架構圖

  3. 軍人在緬甸「行政」的角色
    1. 尼溫(Ne Win)
      尼溫於 1962年上任後,立刻廢止 1947 年憲法,25並任命 17 名軍事將領組成「革命委 員會」(Revolutionary Council)取代原有文人政府,形式上是委員會制度,但 實質上由尼溫一人主導,杜絕一切反對聲音。尼溫更同時解散國會,將行 政、立法、司法三權交由革命委員會控制 
    2. 蘇貌 (Saw Maung)
      蘇貌於 1988 年上任後,亦仿照尼溫的革命委員會成立了「國家法 律 與 秩 序 恢 復 委 員 會 」( the State Law and Order Restoration Council, SLORC),該會表面上由 19 名軍事將領組成,共同負責制定國家 政策,但實際仍由蘇貌一人主導決策,核心目標就是鞏固軍事執政團以及 蘇貌本人的領導地位
    3. 丹瑞
      蘇貌雖於 1992 年被迫辭職,但繼任領導人丹瑞仍延續過去獨裁手 段,特別是他在 2007 年 9 月 3 日強力干預國家議會運作,通過自行設計 又符合軍方利益的修憲架構,美其名是為 2010 年 11 月的國會議員選舉鋪 路,但實際上是要讓軍方永遠合法的主宰緬甸政局。因為該架構中明白指 出:一、緬甸未來總統須具備處理高階軍事事務的能力;二、各區(邦) 的議員候選人應由該地之軍事指揮官提名;三、應任命軍事官員到各級行 政體系內;四、當國家面臨暴力威脅或分裂危險,軍事最高指揮官有介入 處理的權力。
      最後,此部新憲在軍政府嚴格控制下,於 2008 年 5 月強迫 民眾公投通過,雖然獲得 92.48%的贊成票,但進度與過程全由軍方操縱。換 言之,儘管 2008 年憲法成為日後緬甸政治運作的基礎,卻也讓緬甸擺脫 不去軍人干政的夢魘
    4. 2016 年的政權轉移也為緬甸行政體系帶來重大改 變,最明顯的是舊有鞏發黨政治菁英的「被邊緣化」。緬甸本屆新政府具 有三大特色:
      1. 部門大幅縮減
        上屆登盛政府設立 36 個行政部門,而本屆新政府為提高政府效率、減少國家開支,將其精簡合併為 21 個部門,並 新設「民族事務部」,企圖分散「邊境事務部」在少數民族議題上的主導 權
      2. 由多黨派與社會精英共同組成聯合政府
        過去清一色由軍系人 馬擔任政府部長的情況已不復存在,全民盟也並未憑藉強大民意支持獨攬 行政大權,反倒為緩解利益紛爭、避免政治極化現象,乃調動多方資源共 同治理國家
      3. 翁山蘇姬成為「超級部長」
        其於新政府上任之初,同 時擔任外交、教育、電力能源與總統府等四個重要單位的部長,不僅對國 家未來走向有極大的影響力,亦可介入與民眾生計相關的政策規劃
  4. 軍人在緬甸「立法」的角色
    1. 總統選舉方式
      緬甸並非內閣制國家,國會兩院選舉結果底定後,非由 下議院多數黨領袖出任內閣總理,而是由上議院直選議席、下議院直選議席與兩院軍方指定議席,三方各推出一名總統候選人,再經兩院全體議員 投票,得最高票者為總統,其餘二位則為副總統。
    2. 《國務顧問法案》
      根據此法,緬 甸設立了「國務顧問」(State Counselor)這個新職務,並由翁山蘇姬出任。儘 管佔有 25%下議院議員席次的軍方代表全都投下反對票,並發出譴責欲抵 制投票結果,由軍方推舉的新任第一副總統敏瑞(Myint Swe)也表達對「國 務顧問」一職與總統地位同等,可能牴觸憲法的擔憂;但最後法案仍然通過,並由總統丁覺於 2016 年 4 月 6 日正式簽署同意。根據《國務顧問法 案》,國務顧問的任期與總統一樣,皆為五年;而設置此職之目的在實現 國家和平繁榮,並發展市場經濟與聯邦制度。翁山蘇姬得以向政府各部會 與組織尋求建議與諮詢,其負責對象是聯邦議會,職權類似總理或者首 相,可以執行跨部會工作,擔任行政與立法部門之間的橋樑
  5. 軍人在緬甸「司法」的角色
    1. 1974憲法
      緬甸自 1962 年的軍事政變後,第一任領導人尼溫雖廢止 1947 年憲 法,將行政、立法與司法三權交由革命委員會控制,但其政權始終沒有合 法性基礎;為彌補此憲政缺憾,尼溫就在 1974 年 1 月頒布新憲法,賦予 其實施軍事獨裁的正當性及合法性

      就司法層面而言,1974 年憲法當中 規定成立「國家權力中央機關」(Central Organs of State Power),負責執行 國會通過的所有法案及工作,其中包含四個委員會:
      一、部長會議(The Council of Ministers)
      二、人民司法會議(The Council of People‘s Justices)
      三、人民律師會議(The Council of People‘s Attorneys)
      四、人民檢察會議 (The Council of People‘s Inspection)。
      不過,在這四個委員會之上,還有 一個憲法明定的最高治權機關-「國家評議會」(The Council of State),此 會有指揮、監督、協調中央及地方各級政府工作的權力,但其成員如何產 生和任期長短並未被規範。顯而易見,尼溫的目的是運用此機構鞏固其獨 裁統治
    2. 2008憲法
      丹瑞於 2008 年主導通過的緬甸新憲,其中雖針對司法機 構設置了最高法院、軍事法庭、憲法法庭等部門,但實際上司法審判仍全 由軍政府控制和干預,有關單位並無獨立的審查權。而緬甸扭曲的司法體 系,不僅使政治異議人士倍受嚴重打壓,經常以莫須有的罪名遭到逮補,也 造成緬甸政治改革與民主推展的結構性障礙,翁山蘇姬便長年因司法迫害 遭受監禁,而無法參與緬甸政治與民主化過程
  6. 結 論
    1. 軍人勢力對緬甸三大制度層面的影響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2015緬甸大選後,軍人勢力的增減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是覺得在軍隊國家化之前,或仍有地方武裝之前,軍人勢力永存,只要一天軍人勢力存在,政變就永遠存在,宵想跟軍人一同民主很困難,民主化十年後的2021又政變了
1990政變-2011開放-2021政變,快變成跟泰國一樣的輪回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