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1日 星期日

〈烏克蘭危機的啟示〉林泰和

  1. 俄國出兵破壞國際規範
    1. 「赫爾辛基最終議 定書」(Helsinki Final Act)
      1975 年在赫爾辛基召開的「歐洲安全與合作會議」(Confidence on Security and Cooperation in Europe, CSCE),催生了所謂「赫爾辛基最終議 定書」(Helsinki Final Act)。
      「議定書」的第一部分,即所謂「赫爾辛基十 誡」(Helsinki Decalogue),其核心部分包含:
      (一)主權平等,尊重包含在 主權下的國家權力
      (二)避免使用武力或武力的威脅
      (三)國界不可侵 犯
      (四)國家領土的完整
      (五)和平解決爭端
      (六)不干涉國家內部 事務。
      簡單來說,議定書的精神是以維持並承認當時冷戰時期歐洲領土的 現狀,換取歐洲的和平與發展,同時奠定了冷戰和平落幕的基礎。
    2. 俄國持續增加集結重兵於與烏克蘭邊界以及俄羅斯強硬出兵克里米 亞,全面攻佔烏克蘭駐克里米亞的軍事基地,首次以武力改變了冷戰以後 歐洲的版圖,造成冷戰以後,最嚴重的東西衝突,也是對美歐主導的國際 秩序的一大挑戰。在俄國軍事武力掩護下,克里米亞於 2014 年 3 月 16 日 舉行獨立公投。槍口下公投的結果,97%參加投票的選民贊成加入俄羅斯 聯邦,結果毫不意外,因為克里米亞也是烏克蘭惟一俄裔人口佔多數的一區。Putin 於 2014 年 3 月 21 日簽署法案,完成兼併克里米亞(Crimea)的 程序後,俄羅斯獲得 2.6 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包含約 200 萬人口,更確保 了俄羅斯出黑海的必經之地,這也是 2008 年 2 月科索伏(Kosovo)宣佈 獨立後,歐洲政治版圖的首次重要更動。
  2. 西方制裁的限制
    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德國的能源供應,40%依賴俄羅斯;而西歐整體 約有三分之一能源需要俄羅斯供應,這可以解釋為何歐洲對於俄國的經濟 制裁,舉棋不定,因為沒有歐洲國家領袖希望在冬天冒著能源短缺或價格 飆升的風險。而沒有歐洲國家充分配合,經濟制裁的力道沒有辦法充分發 揮。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對此問題陷入分裂。波蘭、瑞典與波羅的海國家屬於鷹派,希臘、賽普勒斯與義大利屬於鴿派。前者因為歷史因素,對 俄羅斯戒慎恐懼;後者則是陷入金融危機,需要俄羅斯的金融協助與觀光 收入
  3. 烏克蘭出現分裂危機
    此次俄羅斯之所以能夠不發一槍一彈,輕易兼併克里米亞,有三個主 要原因。第一是俄羅斯在克里米亞已有合法的軍事武力,及黑海艦隊;第 二是東部與南部俄裔民眾的同意;第三是脆弱的臨時政府,被俄羅斯的臨 時舉動所突襲,無能應變
  4. 俄羅斯的「世界新秩序」
    在烏克蘭危機之前,俄國的經濟狀況已經呈現衰退。即使國際原油超 過一桶一百美金,俄羅斯 2013 年經濟成長率最好的表現也僅能達到 1%, 大約美國的三分之一。石油與天然氣的出口約佔俄羅斯政府收入的 50%, 若西方國家實施禁運,則俄羅斯每年將損失一千億美元外匯收入,更不用 說盧布在 2013 年對美元已經貶值 10%。俄羅斯經濟的痛苦將會造就美國 的市場收益,投資人會在美國債券與股市找到安全感。長期而言,俄羅斯 委靡的經濟情況將無法支撐往後成為世界強國的基礎
    在外交上,俄羅斯將會被國際社會孤立。德國總理 Angela Merkel 宣 布,鑑於烏克蘭目前的局勢,作為重要政治平台的八國集團(G8)停止運 作,俄羅斯已在所有國際組織中被廣泛孤立。在克里米亞加入俄羅斯聯邦 後,西方國家可能與俄羅斯建立「新的伙伴關係」,將俄羅斯從一些國際 組織中除名
  5. 西方未來的努力方向
    克里米亞成為俄國新版圖已是既成事實。西方國家目前需要在政治上 強力支持基輔的烏克蘭新政府,財政上提供必要的支援,以協助其國內經 濟改革。最後幫助烏克蘭成為歐盟的一部分,畢竟 75%烏克蘭裔的公民是 傾向與歐盟發展更緊密的關係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就講一下俄羅斯在烏克蘭危機之後的事情,看完之後,可能會覺得俄羅斯這次併吞是錯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