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建的義利觀
重義輕利是中國封建社會占統治地位的價值觀念,其核心是重精神的價值,輕物質的價值,好名而不好利,務虛而不務實,這與西方資產階級注重經濟利益和實際效果的功利主義思想截然不同。
中國近代社會的頑固派是傳統義利觀的繼承者,他們無限誇大義的作用。
針對傳統的義利觀,洋務官僚和維新知識分子公開提出了要言利、求利的主張。 - 封建的本末觀
本指農業、末指工商業。中國歷代統治者都執行重本抑末的政策
針對傳統的本末觀,洋務官僚和維新知識分子中的一部分人公開打起了"商戰"的旗號,提出了"商本"的口號,把復興工商業和富國強兵聯繫在一起
洋務運動期間,工商企業的相繼出現,與傳統價值觀念的變化是分不開的。 - 黜奢崇儉
黜奢崇儉被視為傳統的美德,到近代,這一觀念卻成為頑固派反對開源理財的藉口
針對當時清政府的財政困難,他們重彈"節流"的老調,認為國家要在消費方面節流,就必須抑商、簡政,對洋務派開辦的各種機構和企業,一律視為奢侈,不止一次地要求清政府加以裁撤。
洋務官僚和維新份子對傳統的黜奢崇儉觀和頑固派的言論進行了抨擊,並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他們認為,在新的形勢下決不能再拘泥舊的消極的靠節省為主的理財方式,因為"求省費則必屏除一切,國無與利,終不得強"
洋務派的"欲富財必先費財"觀,就是要通過財政支出,使集中於國家手中的貨幣進入生產、流通領域而增值,這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傳入中國的反映。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當時中國社會價值觀的轉變與衝撞。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覺得拿幾個有名人物的話,就可以代表整體社會是不是有點牽強,題目應該要縮為"朝廷內部革新與守舊派價值觀衝撞",畢竟我們光看文章,很難知道下層民眾在想什麼。
我覺得拿幾個有名人物的話,就可以代表整體社會是不是有點牽強,題目應該要縮為"朝廷內部革新與守舊派價值觀衝撞",畢竟我們光看文章,很難知道下層民眾在想什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