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0日 星期六

《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結論〉陳翠蓮


  1. 戰後美中體制與台灣
    在美國所構築的遠東秩序架構中,相較於主要利益所在的中、日等大國,台灣是整體架構的最底層、台灣人利益是政策考量的最末端
    美國身為遠東秩序的領導者,將台灣交給中國佔領統治的主導國,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原本具有重要的發言地位,但因選擇國民黨中國作為戰後遠東新秩序的合作夥伴,所以仍支持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
  2. 中國統治模式與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事件中的特務機關、政治派系、陳儀政府與國府最高當局,均未檢討台灣統治失敗的原因、面對人民的不滿與痛苦,未將政治視為追求最大集體利益的公共領域;反而出於私人的、個別的、主觀的考量與算計,以獲取一己權位或集團利益,這是國民黨政府所帶來的中國政治文化與統治模式的重要特性。
  3. 臺灣人政治性格之檢討
    從美國戰略情報局所做的"台灣報告書"中可知,台灣菁英們樂於接受"世界四強之一"的祖國統治,估算著選擇獨立的國際政治效益,流露出明顯的現實主義、事大主義傾向
    台灣菁英面對新時局時,多主動投入中國式政治、積極學習新移入的政治文化。姑且不論紛紛加入統治集團、協助建立社會控制網路的半山人士,戰後也有大批本土精英競相表達政治效忠,積極協助新政權控制台灣社會,無論左派、右派莫不加入三民主義青年團、國民黨台灣省黨部及相關外圍組織,在新秩序下尋找機會。
  4. 戰後台灣政治史的未來課題
    1. 美中體制對戰後台灣的影響
      戰後台灣社會從日本統治轉換到國民黨中國統治,在美中體制下運作下,包括人才培育、教育體制、技術開發、文化移植等,都從日規換軌至美規,值得進一步探究
    2. 中國統治模式的延續與斷裂
      有關中國統治模式的展開及其影響,對台灣社會意義重大。二二八事件中展演了中國統治模式的幾項特徵,如特務控制、派系鬥爭,我們尚可追問,還有其他政治運作方式移植進入台灣嗎?
    3. 與東亞各國的比較研究
      與韓國濟州島事件、美國託管沖繩等相似局勢下的軍事佔領鎮壓進行比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