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3日 星期日

〈从泛突厥主义到新奥斯曼主义 ——论冷战后土耳其外交政策调整-宋斌〉

  1. 冷战后土耳其外交调整的内容
    1. 外交思想转变:从泛突厥主义到新奥斯曼主义
      1. 泛突厥主义
        泛突厥主义产生于 19世纪晚期,鞑靼知识分子为了反抗沙皇迫害最先创立了“泛突厥主义”。它 是一种社会思潮,其宗旨是联合突厥语民族建立所谓的“突厥语国家共同体”,范围包括土耳其、塞浦 路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 国家和地区
      2. 新奥斯曼主义
        2002年埃尔多安领导正发党上台后,推行被称之为新奥斯曼主义的外交政策。正发党在随后的 2002年、2007年和 2011年连续三次选举成功,一直执政至今。
        新奥斯曼主义的目的,是要调整冷战 后泛突厥主义追随西方的外交路线,力图转变加入欧盟失败的尴尬局面;利用历史上奥斯曼帝国的影 响,推行独立自主的多元外交,改善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积极介入中东事务,企图把土耳其打造成为一 个地区性的大国。
        1. 现任土耳其总理艾哈迈德·达武特奥卢倡导的战略纵深理论
          1. 地缘纵深
            地缘纵 深客观上要求土耳其与周边国家保持积极的互动,以实现其成为地区中心国家的目的。
            在他的学说里 面大量借用了马汉的地缘政治学观点,强调所谓“战略堵塞点(chokepoint)”的重要性,这些堵塞点包 括苏伊士运河、曼德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等。他提出地理位置对穆斯林世界来说十分有利,地理位置 的优越给穆斯林世界带来机遇和挑战
          2. 历史纵深
            历史纵深是一个国家的特征,世界历史上八个帝国的继承国 具有历史纵深,这些国家包括:英、俄、法、德、中、日、土耳其和奥匈帝国。
            作为奥斯曼帝国的继承国, 土耳其要繁荣奥斯曼帝国和伊斯兰的历史文化传统,并把这些文化当做现代土耳其的软实力。
    2. 调整周边外交政策:从挺进中亚到零问题外交
      冷战后中亚国家的战略地位凸显,西方国家将此作为利益争夺的重要地 区,由于中亚与西方国家在历史和文化上缺少联系,土耳其因其独特的语言文化和发展模式,成为西 方进入中亚的“桥梁”,被称为“桥梁国家”。

      2010年,达武特奥卢在《外交政策》发表一 篇题为《土耳其的零问题外交政策》的文章,论述零问题外交思想。零问题外交是战略纵深理论在外 交领域的具体实施,其目的是弱化“意识形态”差异,利用“软实力”化解矛盾,加强各周边国家的合 作
      1. 具体内容包括:
        1. 2004年土耳其和叙利亚两国首次实现高层互访。土耳其把叙利亚视为进入阿 拉伯世界的通道,斡旋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的关系,以实现两国的和解。
        2. 土加强和伊朗的油气资源合作,并且在伊朗核问题上和美国政策保 持距离
        3. . 2009年 10月,土耳其和亚美尼亚两国政府 签署“建立外交关系议定书”和“发展双边关系议定书”,为两国关系发展奠定了基础
    3. 大国外交政策调整:从倒向西方到独立自主
      土耳其是美国实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点,在阐述冷战后土耳其战略地位时,美国前国家安全事务 助理布热津斯基称:“土耳其稳定着黑海地区,控制着从黑海到地中海的通道,在高加索地区抗击俄 罗斯的力量,它仍起着削弱穆斯林原教旨主义影响的作用,并是北约的南部支撑点。

      正发党执政以来,土耳其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双方在中东问题、伊朗核问题和库尔德问题等问 题上产生分歧
      1. 例如:
        1. 不再追随美国一味偏袒以色列。
          2009年 1月,总理埃尔多安在瑞士达沃斯论坛上在 对加沙问题进行辩论时,当众怒斥以色列总统佩雷斯。
        2. 在库尔德问 题上和美国产生分歧。
          2007年,土耳其议会通过越境清剿库尔德武装分子的议案
    4. 零问题外交升级:从韬光养晦到有所作为
      依靠软实力,缓和和协调与周边国家关系,以此来提高实力的韬光养晦的零问题外交政策在“阿 拉伯之春”后升级
      1. 例如:
        1. 土耳其配合北约支持利比亚反对派,首 先推翻了卡扎菲政权,然后在伊斯兰国家中第一个站出来呼吁埃及穆巴拉克下台。
        2. 在叙利亚乱局中, 土耳其从叙利亚的友好邻邦国家迅速转变为反对巴沙尔·阿萨德的重要力量,原因是巴沙尔没有推 动改革。
        3. 为了支持叙利亚反对派,土耳其筹备承办“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庇护政府叛逃人员,在 土叙边界军演,积极策动叙利亚政权更迭。
  2. 土耳其外交转型的原因分析
    1. 美国战略调整,地缘格局变化
      美国战略转移使得美土的安全合作失去了主要动力。土耳其对美国减低了安全依赖,这为土耳 其扩展外交空间提供了可能。美国从中东地区撤军,留下了真空地带。土耳其利用其实力增长和美国 盟友的身份,不断推进自己的战略纵深战略。
    2. 土耳其自身实力提升
      土耳其在 1999年和 2001年经历了两场严重的经济危机,2002年土耳其正发党政府上台后,总理 埃尔多安对经济体制进行了市场化改革
      经济的快速崛起要靠完善和稳定的政治制度作为保障。
      目前初步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 西方多党制民主制度,多党制以及不断完善的政治制度,把世俗、民主和宗教很好地结合起来,形成了 土耳其模式,成为伊斯兰国家争相效仿的对象。
    3.  泛突厥主义受挫
      先从理论上来看,泛突 厥主义所谓的民族统一是以分裂别的民族为代价的,“突厥民族”只是历史遗存于现代社会中的一个 幻影。
      从实践上来看,土耳其也逐渐看到,要想把突厥语系民族统一到土耳其一国之内,凭借其目 前国力很难实现
    4. 入盟外交失败
      土耳其对于欧洲而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地位。欧洲依赖土耳其在打击伊斯兰恐怖主 义、防止核武器扩散和欧洲难民问题解决等诸多问题上提供帮助,而且土耳其是美国的盟友,在入盟 问题上美国一直支持土耳其。有这么多的利益需求联系,欧盟拒绝土耳其,说明从现实和观念两个方 面土耳其还没能达到欧盟的标准
  3. 土耳其强势外交现实困境及走向
    1. “零问题”变“零外交”
      为了增强国家主体意识,土耳其依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奥斯曼帝国历史,欲成为“中心国家” 而改变冷战时期从属西方联盟“侧翼国家”的地位
      从本质上看,“零 问题”外交是为了谨慎谋求地区领袖地位,而采取搁置与邻国的争议问题,缓和与邻国的关系外交政 策,“零问题”外交的目标是要协调好与周边国家关系,并将其统一到土耳其的外交轨道中来。
      中东地区出现乱局后,土耳其采取具有“新奥斯曼主义”色彩的强硬外交政策,积极介入地区事 务,利用地区混乱扩大势力范围。政治强人埃尔多安竭力推动土耳其强势外交,而被视为继凯末尔后 最有影响力的领导人
      1. 周边外交陷入困境
        外交实践中,土耳其以支持民主为借口公开支持 利比亚、埃及、突尼斯以及叙利亚的反政府力量,导致土与中东多国关系陷入紧张甚至敌对的状态,面临被孤立的尴尬境地。
        强势外交的失 败,一方面由于复杂的地区局势,另一方面因为土耳其目前尚不具备在周边国家强力推行“土耳其模 式”的能力。
        在安全上,美俄等西方大国决定着地区局势,而土耳其只能参与和协调解决地区安全问 题,既无力为周边国家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也不可能决定安全局势的走向。
        在经济上,土耳其无力 推动地区经济的整合,没有办法通过经济手段改善地区局势。
      2. 美土关系趋紧
        埃尔多安政府从国家利益出发, 改变了对美国唯命是从的外交取向,很难再与美国的步调一致。美国缩减在中东的战略投入后,希望 土耳其继续发挥铁杆伙伴的作用,在反恐与遏制俄罗斯向前苏地区扩张势力方面发力。而埃尔多安政 府穆斯林世界的“带头大哥”举动和成为地区中心国家的思想着实让美国和西方国家担忧。
      3. 美土在引渡居伦问题上存在分歧
        2016年 7月 15日土耳其政变发生后,土耳其政府声称流 亡美国的宗教人士居伦就是政变领导人,并一再要求引渡居伦到土耳其审判。美国坚持要求土方提供 确凿证据证明居伦参与政变策划。美国的态度引起了土耳其的不满,该问题检验着美土之间的友谊。
      4. 击落俄战机事件恶化土俄关系
        土俄在叙利亚问题上存在严重的对立,土出于对俄空袭叙境 内“伊斯兰国”目标的强烈反对,击落一架俄罗斯苏-24战机。土俄关系迅速恶化。俄在军事上采取 了断绝和土耳其一切联系,并在土边境为土战机划定禁飞区的制裁措施。此外,俄在经济上也对土采 取了一系列的制裁。
    2. 土耳其外交突围及走向
      土耳其的强势外交让其在地区陷入孤立的境地,曾经让土耳其人炫耀的“零问题外交”如今已经 沦为全是问题、四面树敌的“零外交”

      军事政变后,美土关系虽然面临调整,但是从长远来看,美土同盟关系不会根本改 变。被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称之为“无所适从的国家”的土耳其,从目前看难以决心离开与美欧合作的 跨大西洋同盟体系,但在同盟体系内部难以得到重视,又要在跨大西洋同盟外寻找临时伙伴或“盟友”。

      美国战略东移已成现实,中东地区将面临美国撤离后的新的大国博弈。中东现在的乱局需要土耳 其,然而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二流实力国家的土耳其,没有足够的资源去处理周边基于宗教、民族、文化 和利益的冲突,土耳其在博弈中推行强硬外交和谋求霸权的战略是没有出路的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近20年土耳其外交政策的變化,從對外強勢到卑屈的過程(轉折點是阿拉伯之春)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覺得這篇很好的掌握了近年土耳其外交發展的脈絡,讓人可以很容易在複雜的中東局勢中拉出一條脈絡。
但是泛突厥跟奧圖曼主義不是同一時期嗎?雖然90年代承認中亞五國主權,到10年提供援助,其實沒什麼變不是嗎?
與中亞國家加強聯繫有必要放在泛突厥脈絡裡嗎?難道不能放在奧圖曼主義裡嗎?
而且泛突厥主義作為一個外交政策好像也沒太多著墨,幾乎都是在講奧圖曼,感覺硬要提泛突厥有點多餘。(我是覺得題目好像只有後半部比較對得上內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