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29日 星期三

〈英國在伊拉克的託管及伊拉克的誕生與戰禍-賀允宜〉筆記


  1. 一場荒誕的對話:國聯的託管與中東禍患的肇始
    1. 為了處理鄂圖曼帝國與其他戰敗國的殖民地,戰勝國特地藉〈凡爾賽條約〉的第二十二條,制定了與帝國主義本質相同、但美其名為「託管(Mandatory)」制度
    2. 敘利亞:法國
    3. 巴勒斯坦、摩蘇爾:英國
  2. 鄂圖曼帝國與英國侵吞
    因庫特與加里波里兩場戰役的失敗,促使英國政府注意力轉向鄂圖曼所佔領的亞非地區,期待能藉由反政府軍的革命,來推翻鄂圖曼的政權。
  3. 反鄂圖曼帝國革命運動的蜂起與英國的承諾
    英國協助哈西米特反抗鄂圖曼,卻於巴黎和會中,與法、俄以託管名義瓜分中東
    最後,哈西米特的費瑟與阿不都拉分別被指派為伊拉克與約旦國王
  4. 英國不堪負荷的託管伊拉克困境
    1. 摩斯爾的反英運動,帶給英軍財務大量的負擔,因為同時還要處理希土戰爭
    2. 邱吉爾於1919回歸內閣擔任國防與空軍部長,奉命縮減軍備。他想以伊拉克為重點,縮減軍務,並要求設立中東處進行管理,還聘請勞倫斯為助理部長。
  5. 開羅會議與現代伊拉克的創立
    1. 邱吉爾在中東所要的,不是一個領土廣大、但充滿沙漠的空曠帝國;他所要的是以最經濟的方式,繼續控制對英國有利的小型帝國。
      因此開設開羅會議,招集當地的40名殖民官,討論統治者、駐防軍以及管理的疆域。
    2. 當時組成伊拉克的土地為北部摩蘇爾的遜尼派庫德族、中部巴格達的遜尼派阿拉伯、南部巴斯拉的什葉派阿拉伯
  6. 託管終止與伊拉克獨立
    1. 1922年,英、伊兩國長期二十年的結盟條約簽署生效。
      根據該條約,英國得享有參與伊拉克軍事、司法、財政等內政與外交政策的決定權;伊拉克則答應遵守信仰自由、平等對待各國、保障外國人安全等基本原則。
    2. 1924年通過稱為"基本法"的憲法,於1925生效
    3. 1932成為國聯會員,脫離託管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4. 費瑟之後的加志(1933-1939)與費瑟二世(1939-1958),因過度注重泛阿拉伯主義,而遭到極端伊拉克民族主義的軍方推翻,直到2003的海珊為止,都是軍方控制。
  7. 結論:歷史責任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現今伊拉克地區的紛爭如何與英國一戰後的處置措施有關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是覺得作者只有提一戰後如何如何,然後說這些跟現代的紛爭有關,這看起來挺有關連。
但是中間一有句話"1922-1958的悲劇",完全沒講到啊!,然後說現代紛爭是1922-1958的再現,這完全讓人搞不太清楚。(意思是說這是常識嗎?如果要提,就講清楚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