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3日 星期二

《政治學》〈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耿曙、關弘昌

 《政治學》,吳重禮等著,陳義彥主編,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6

  1. 何必了解國際政治?
    1. 安全層面:生存的學問
    2. 生活層面:全球的融合
  2. 國際政治:研究的對象、源起、方法
    1. 研究對象:國際關係或跨國關係
      1. 兩種觀點
        1. 傳統-國家之間的關係
        2. 晚近-超越國家的關係
          1. 國家與國家
          2. 國家與非國家行為者
          3. 非國家行為者之間
          4. 所有跨國的影響
      2. 國際關係與外交政策
        1. 國際關係
          關注在互動的國家或國家的互動,因此,互動的相互刺激加上體系的行為制約,便成為國家政治分析的關鍵。
          國際政治對國家行為的理解,是由外而內
        2. 外交政策
          以國家為本位,在既定的國際環境中,擬定其對外政策。其關注焦點,主要在影響政策形成的因素,諸如國家利益、國家能力,以及政策過程
          因此外交政策領域,對國家行為的解讀,通常是由內而外
    2. 國際體系的源起:西方與非西方
    3. 國際政治的研究:高調乎?常識乎?
  3. 國際政治的分析觀點:現實主義、自由主義、建構主義
    1. 現實主義/權力觀點
      1. 理論預設
        1. 國際政治的特徵,在於無政府狀態
        2. 國家是國際政治主要行為者
        3. 國家是理性行為者
        4. 國家為求生存,將力圖擴張其權力或安全
        5. 國家將以實力來維護其安全,此將導致軍備競賽,形成安全困境
        6. 權力格局將影響對外關係的制定以及國際政治的運作
      2. 古典現實主義-Hans Morgenthau
        主張國際政治就是權力政治,權力是國家最根本的利益,必然專務於權力爭奪
      3. 新現實主義、結構現實主義-Kenneth N. Waltz
        重視無政府狀態與權力格局,在無政府狀態中,國家為保全自身安全,而加強實力,迫使對方跟進,形成安全困境
      4. 攻勢現實主義
        強調國家為求絕對安全,追求權力將永無止息
      5. 守勢現實主義
        主張自身安全雖先於一切,體系卻未必鼓勵侵略
      6. 新古典現實主義
        國家追求多元的目標,並不僅限權力或安全
    2. 自由觀點/交易觀點
      1. 新自由主義
        1. 強調多元且低度政治面的互動(如經濟等),透過國家之間的交易,將加深互相的依賴
        2. 引渡經濟學有關制度的理論,特別側重國際建制的作用。透過交互形成建制,一則有助協調國家行為,降低互動時的不確定與不信任感,再則有助降低談判協議與監督履約的成本
      2. 新現實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爭辯的焦點
        1. 是否過於誇大國家間互賴的程度
        2. 是否過分貶抑國家對安全的關切
        3. 是否過於突出建制發揮的力量
        4. 是否過分低估強國或權力的關切
    3. 建構主義/文化觀點
      質疑過往分析的前提:客觀、實存的國際結構,強調國際結構乃是主觀、觀念的建構。
      1. 認為社會建構的過程,主要由
        1. 物質力量
          物質力量的國際結構,須通過觀念所認定的國際結構
        2. 共契觀念shared knowledge
        3. 行為實踐
          國家的對外行為,固受國際結構制約,國際結構的變化,卻又繫於國家的行為實踐。進一步觀察,國家相互行為實踐的過程,同時建構國家的身分與利益
    4. 小結
  4. 國際政治的分析焦點:兩造層次、內政層次、國際層次
    1. 「層次」框架的意義
      區別分析層次的目的,主要在發展解釋的架構,換言之,即認定及勾勒不同的分析層次,使得所觀察的現象得到解釋
    2. 「兩岸框架」作為解釋的對象
      狹義兩岸關係:台灣與大陸之間的雙邊關係
      廣義兩岸關係:另外包括雙方當中任一方對另一方的單方行為,如台灣的統獨之爭
      1. 「兩造」層次與兩岸關係研究
        以兩岸為"互為對照的行為者",並據此分析雙方互動
        1. 結構
          著重兩岸彼此之間客觀環境或條件的異同,從而探討這些條件如何影響雙方之互動
        2. 過程
          強調兩岸互動的歷程,亦即兩岸互動的時間縱剖面,並分析此歷程對於雙方關係的作用
      2. 「內政」層次與兩岸關係研究
        明辨國內不同"分析/行為單位"的利益與認知,並凸顯各單位間的消長互動,如何形成國家整體對外政策,如大陸對台政策對台灣民意的影響
      3. 「國際」層次與兩岸關係研究
        強調國家的行為能力,不僅與該國本身綜合國力大小有關,更需視該國在國際上是否受到制約而定
  5. 臺灣的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研究
    1. 回顧過往
    2. 展望未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