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 星期四

〈台灣選舉行為調查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陳義彥

  1. 台灣選舉行為調查研究歷程的分期
    1. 萌芽時期1964-1975
      鄒文海教授,1964年台灣地方選舉研究
      蔡啟清教授,1969年台北市選民的投票行為研究
      江炳倫教授,1970初期政治文化研究,其中包含選民的投票行為
      華力進教授,1971-72台灣選舉的研究
      當時的研究主題,以探討選民的投票行為為主,研究途徑是社會學的研究途徑
      抽樣方法是非隨機抽樣法,統計方法採次數分配與卡方檢定
    2. 關鍵時期1976-1988
      這個時期的研究主要還是面訪調查的方法,採隨機抽樣。檢定採Chi-square、Pearson Correlation、Regression
    3. 發展時期1989-2000
      政治版圖與選舉預測的研究開始變得重要
      另外方法學的部分,如經濟學研究途徑(理應抉擇模型,如TEDS)、質化
    4. 國際接軌時期
      TEDS的研究題目跟CSES是一套的,因此可以做跨國比較研究分析
      統計採multionmial logit與ordered logit為主
  2. 台灣選舉行為調查研究蓬勃發展的關鍵因素
    1. 前輩的眼光
    2. 國科會的支援
    3. 台大胡佛政治體系與變遷研究室,以及政大選舉研究中心
    4. 1990之後除了1999年之外,每年都有選舉
    5. 電話民調的發展
      有學術界的、大眾傳媒、商業的、政黨的、政府的、政治人物的
  3. 未來的研究方向 
    1. 傳播與選舉之間的關係或傳播對選舉的影響
    2. 選舉策略的研究
    3. 變遷的研究
    4. 基層的研究
    5. 量化與質化的並重
    6. 本土化理論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就大概是台灣選舉研究的回顧,對學術界的動向是一個不錯的介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