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吳重禮等著,陳義彥主編,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6
- 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
- 直接民主
一般公民自己參與政治來遂行統治,國家的重要決策都由全體公民組成的公民大會決定,每一個公民都是平等的,他們面對面集會,自由地參與討論、辯論,不止自己統治,同時也被統治,政府官員與一般人民沒有兩樣,並不因為擔任政府官員而有特權 - 公民要達到"全能民主公民"的條件
亦即對政治有興趣並積極參與,對政治事務有充分的資訊來源,且依理性與公義的原則來做政治決定 - 代議民主
不主張每一個人對政治介入的程度相等,因為在事實上不可能
而是強調一般民眾選出代表,並且對這些代表加以適當控制,而民眾之所以能夠控制這些代表,是因為這些代表是否能掌有政治職位,決定權在民眾的手裡 - 民主政治的原則
Austin Ranney將民主政治定義為"一個依據主權在民、政治平等、人民諮商與多數決等原則而組成的政府形式" - 主權在民popular sovereignty
指一個國家最後、最高的決策權,他對於在這個國家領土管轄之下的人民,擁有完全且獨佔的合法權力來制定並執行法律。這個主權,在民主國家裡,是掌握在全體民眾手中,而非掌握在一個人或少數人手中 - 對人民負責的政府
代表統治的合法性來自於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如果這些代表得不到大多數民眾的支持,則要去職 - 有意義的選舉
- 有競爭性
- 有權力更替的可能性、選舉的不確定性
- 持異議與不服從的權利
這個權利是確保主權在民的最後防線,人民固然將統治的權力賦予政府,但是在必要的時候,人民也可以收回,迫使政府下台 - 政治平等political equality
每一個公民都有平等的參與政治決策與爭取公職的機會 - 一人一票,票票等值
- 每位公民都有平等陳述政治觀點,以爭取政治職位的機會
- 人民諮商popular consultation
- 政治體系必須有某種機制,使政治決策者可以了解人民的期望
- 當政治決策者知道人民的期望之後,會加以採納
如果民意沒有清楚的指示,決策者則以人民整體意見為一個大方向 - 多數決majority rule
政治決策總是很難獲得全體人民一致的共識,這是因為價值的稀有性與人類的歧異性
價值是指一個社會上多數人所渴望的標的,如權力、財富 - 多數決原則不是用來壓制少數人
- 多數所選出來的候選人並不因此就被賦予至高無上、毫無限制的權威,仍應該遵循適當的法律規範
在民主政治裡,制度的設計較多數的支持更為重要,當多數支持與制度的設計違背時,必須捨多數支持,而就制度的限制,前述這個原則,是憲政主義的的具體實踐 - 民主政治的制度要件
- Dahl認為的民主政治
政府回應公民的偏好,視公民為平等的,並提供所有公民同樣多的機會去形成偏好、表達偏好,且使他們的偏好在政府行動時被平等對待
達成使目標的兩個標準 - 公開競爭
指政府體系的自由化,以使競爭者有自由公平的競爭機會 - 包容成員
政治體系中的每一個永久居住且守法的成年人都被賦予政治參與的權利 - Dahl設定的要件
- 選舉產生的官員
- 自由公平的選舉
- 表達意見的自由
- 接觸各種不同來源的訊息
- 社團的自主性
- 包容性的公民身分
- 民主政治的理論與實際-菁英主義與多元主義的觀點
- 菁英主義
菁英主義者主張社會上有兩種階級-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政治權力掌握在統治階級手裡,他們人數較被統治階級少得多,但是掌握權力 - Mosca 《統治階級》1896
Mosca認為由於統治階級人數少,方便迅速溝通,同時凝聚力強,可以很快做出適當的決策去對付一盤散沙的多數人 - Pareto《社會的心靈》1916
- Michels 《政黨》(1911)
Michels發現無論這些政黨在開始的時候如何標榜民主與大眾化,到頭來一定被少數領袖份子操控
寡頭鐵律的原因: - 組織的需要
- 個人稟賦
- 群眾的企求
- 權力菁英
一小群掌握權力的人,在不同職位流轉,而且權力之累積的,如有了政治權力後,緊接著累積經濟與社會權力 - 壟斷的選舉
選民只能在主要候選人之間選擇,極少人能突破大黨而當選,因此政治職位實際上是被少數人所壟斷 - 寡頭控制的團體政治
由於大多數人極少積極介入團體內的事物,最後權力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 - 多元主義
多元主義主張雖然政治上的特權份子或經濟豪強行使較大的權力,但是並沒有統治或永久的菁英能夠支配整個政治過程,一般大眾還是擁有某些權力、資源,因此總會在政府決策過程的某個階段發揮影響力 - 分化的權力
公共政策並非全然由一個團體所把持,而是不同的團體之間互相競爭的結果
同時,在不同的個人與團體之間有競爭,並非如菁英理論者所主張的菁英之間有高度共識 - 負責的選舉
- 團體政治
多元主義者視利益團體為民主政治的精隨 - 結論:民主政治的價值與問題
- 重視個人價值
民主政治為個人提供最大的機會,使他們能夠運用自我決定的自由,在自己選定的規則下生活 - 重視政治平等
民主政治儘管認識到人天生的不平等,但是仍舊強調每一個人都有權利要求別人尊重自己,都有權要求政治自由、平等以及各項的權利 - 促進文明與和平
民主國家政治權力的取得不是依靠流血鬥爭,而是眾所同意的遊戲規則與眾人的同意,降低了暴虐的領導者產生的可能
兩個弊病: - 金權政治
候選人高度仰賴政治獻金 - 民粹主義
挾著民眾的支持,破壞憲政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