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瀰漫全球的民粹政治
本文希望達成的目標,首先是定義民粹主義,建立民粹主義的指標。 而民粹現象近年來受惠於網路的普及,操作模式已經有了進化。因此,本 文將定義傳統型民粹主義,這也是民粹主義的基本特徵;以及近十年來, 在網路環境中茁壯的「網路科技民粹主義」運作模式。
第二個目標,是分 析韓國瑜及「韓粉」代表的韓流現象符合多少民粹指標。韓國瑜在網路上 有很大的聲量,但他屬於網路科技型的民粹主義嗎?從韓流現象還可以發 現什麼有趣的題目?以上兩者,就是本文的目的。 - 定義民粹
- 民粹主義的一般性定義
- 人民對抗菁英的論述
現代國家理論中,「人民」是國家主權的來源,人民應當是國家的主體, 不論民主體制或專制體制都不能否認這一點。但政治被「菁英」把持,產 生了種種弊端,陷人民於不幸,因此人民必須將權力從腐敗的菁英手中奪 回,以實現人民的意志。以上的陳述,可說是民粹主義最根本的理論。從 - 威權主義、反多元的態度
民粹主義者口中的人民應該是同質的,具有一致的意見(總 意志),這類似盧梭(Rousseau)對於民主的主張。同時,他們也接受了盧梭對代議民主的批評:代議士(政治菁英) 扭曲了民意,所謂的民主應當是直接民主。不過,民粹政治如何凝聚「總意志」就不見得符合民主程序
民粹政治的民意塑造反而是由上而下 的、不容質疑的。帶有威權(authoritarian)甚至獨裁的色彩,使得民粹主義常有不重視制度,或重視結果甚於程 序的特徵
「同質的人民」則帶出了反多元的態度。由於人民應當同質,「非人民」 因此是異質的存在,「他們」不是公民,所以無法享受公民權利。有了這種 「部分代表整體」(pars pro toto)與排他性代表(exclusive representation) 的反多元主張,歧視性言論(例如針對移民、異教 徒的排斥)、歧視性立法也就不奇怪了 - 偏好直接溝通
從拉丁美洲的案例中,Mueller得到了一個結論:民粹 領袖試圖與人民「直接聯繫」,不喜愛透過媒介(媒體或是政黨)發聲,因 為他們擔心媒介會扭曲政治的實在(reality)
有了網路之後,「直接溝通」 的可能性為之提高。「網路直播」提供政治人物直接與選民對話更方便的管 道,頗受歡迎,也讓民粹主義得到了科技的幫助,發展出一套操作模式。 - 網路科技民粹主義模式
- Empoli 的「後意識形態科技民粹主義型態」
Empoli觀察義大利五星運動、美國川普、匈牙利奧班(Orban Viktor)、英國脫歐(Brexit)等民粹運動的崛起過程,歸納出一套「後意識形態科技民粹主義型態」的操作手段。 - 這就是 Empoli所稱的量子政治:客觀的事實不存在,每樣事物都以暫時的方式, 依據與其他事物的關係來定義,每個觀察者可決定他自己認知的事實,其他人看不見。這讓相互理解越來越不可能,政治共識也就越來越不可能。
- 民粹主義的指標
- Taggart(2000)提出民粹 主義的六個特質:
- 敵視代議民主的運作模式
- 希望實現理想的國度
- 缺乏本體核心價值
- 對社會危機的劇烈反動
- 存在兩難的困境(反菁英卻由菁 英主導)
- 因環境不同而改變運作模式
- Roberts(1995)則提出了民粹主義的五個特點:
- 個人或父權型的領導
- 越過媒介,直接由上而下的政治動員
- 聯合不同階級及社會部門的支持
- 沒有強烈的意識形態,但有反菁英與反體制的特質
- 訴求侍從主義式經濟或資源重分配政策
- 綜合本文對民粹主義特徵的歸納,觀察一個政治人物及其支持 者是否有民粹主義傾向,視其言行是否出現下列幾點特徵:
- 出現人民應該對抗菁英,並有道德政治內涵的主張
- 對人民構成危害的不只有菁英階層,還有其他群體,表現為歧視或 排他性的反多元言論及政策主張。
- 民粹領袖的言行不容質疑,大權由他掌握,不需要討論。制度不能 造成民粹領袖施政的障礙,否則就應該修改制度
- 不信任大眾媒體,認為媒體的轉述或報導會扭曲民粹領袖的原意。 「本真」(authenticity)是溝通的條件。領袖的影像、聲音、文字要 直接傳達給人民,不要透過官僚層級或是媒體轉述。
- 出現「反專家」的言論,駁斥專業意見,認為專家不可靠
以上是幾個傳統民粹主義的言行特徵,但是否進化成「網路科技民粹 主義」還要加上幾個特點: - 核心決策者包含大數據專家、數位行銷專家,以選民的喜好生產訊息。
- 主動串連極端份子,散播仇恨言論及假新聞。
- 政治領袖是非傳統、非典型菁英
- 韓流與民粹
- 韓國瑜簡介
1990 年韓國瑜參選台北縣議員並當選。
1993 年參選第二屆立法委員,之後連任至 2002 年為止。
2004 年擔任岳家所有的 維多利亞中學創辦人
2006 年起擔任台北縣中和市副市長一年八個月
2007 年參加立委選舉黨內初選被取消資格
2012 年擔任台北農產運銷公司總經 理
2017 年一月卸任,隨後參選國民黨主席落敗,但九月接任國民黨高雄市 黨部主委。2018 年獲得國民黨提名參選高雄市長,打敗民進黨候選人陳其邁 而當選。
2019 年宣布投入總統大選
2020 年一月敗給尋求連任的蔡英文。 - 2018 高雄市長選舉:愛與包容
此時韓國瑜無顯性的民粹傾向,反而韓粉的排他性以及崇拜 韓國瑜之情更接近民粹。勝選後,民意支持熱度不減,於是韓國瑜開始思 考要不要乘勝追擊,挑戰總統選舉。在這個過程中,他的言論開始展露清 楚的民粹特徵 - 2020 總統選舉:庶民對抗權貴
得到國民黨提 名(2019/07/28),邁入正式競選活動之後,韓國瑜一系列地方造勢活動冠 上了「庶民起義」的稱號。「起義」代表對統治階級的反抗,而韓國瑜支 持者自認「超越藍綠」,以「權貴」並非單指執 政黨的菁英,連國民黨的菁英也是「權貴」。「庶民」與「菁英」的對抗, 似乎更能成為支持者心中的選戰主軸
至此,他在五個傳統民粹主義特徵符合了三個:反(執政黨)菁英、 陰謀論、反大眾媒體。反專家只是在民調的部分。 - 韓國瑜總統選舉與民粹特徵
- 韓流民粹的檢討
- 高雄市長選舉時期韓國瑜沒有明顯的民粹特徵
本文為傳統型民粹主義設定了五個指標,而韓國瑜在高雄市長選舉時 期大約只符合一項:反菁英,而且還是在政黨競爭的框架內,訴諸藍綠對 決而非菁英與人民對決。他和陳其邁的對決可說相當自制,雙方約好不出 惡言。定義非人民、歧視或排他性主張、反多元、威權、反制度、不信任 大眾媒體、反專家的傾向都不明顯。他的網路聲量雖大,不過並沒有政治 理論家在幕後操盤,也沒有主動串連極端分子的證據。事實上,此時他的 言論溫和,極端言論沒有發揮空間。他的操作模式離「網路科技民粹主義」 還很遠,唯獨「非典型候選人」的形象幫助甚大。 - 總統選舉時期韓國瑜的民粹特徵轉為明顯
到了總統選舉時期,傳統型民粹主義指標明顯符合三個:反菁英、陰 謀論;不信任媒體(訴求直接溝通);反專家(但是他將市政完全交由技術 官僚出身的代理人處理,這一點又可說非常信任專家)。至於定義非人民、 歧視或排他性主張、反多元、威權、反制度在他身上都不強烈,他還會因 為「歧視性言論」做修正說明。
顯然韓國瑜有若干民粹主義特徵,但卻不是很充分。他為何可以捲起 這麼大的聲勢,選民因素恐怕更重要。 - 韓粉比韓國瑜更具民粹氣質
「韓粉出征」也符合民粹主義「反多元」、「威權」,甚至「反專家」的 特徵。因為鋼鐵韓粉對於韓國瑜絕對的支持,韓國瑜成為神聖不可批評的 領袖。只要被認為與韓國瑜不同調,妨礙韓國瑜的競選,泛藍菁英他們照 樣群起攻擊。不包容異議與領袖崇拜正是「反多元」 及「威權」的寫照。當他們出征的對象是專家、媒體,也就具有了「反專 家」的傾向。平心而論,這種現象各陣營都有,但韓粉的集體行動力更強, 更具有攻擊性,而且他們自主性高,不是韓國瑜可以操控的
可以說,是民粹群眾找到了一個願意為他們發聲的領 袖,聚集在他之下,但過度的排他性使得中間選民感到恐懼,韓國瑜對也 此束手無策。以韓流這個例子來說,韓粉的民粹表現比韓國瑜更值得關注 - 結語
- 從西方民主國家的經驗來看, 社會經濟條件的惡化,助長了一個「新而危險的階級」(precariat)興起, 他們是民粹運動強力的支持者。這樣來看,台灣的社會經 濟問題若不能減輕,韓國瑜的興起就是民粹的插曲,而不是終章。姑且不 論韓國瑜是否東山再起,當下一個具魅力的民粹人物出現時,聲勢或許更 浩大。從這個角度來看,研究群眾的民粹能量可能比研究政治人物更迫切
- 網路在選舉的重要性越來越可見,操縱網路言論也成為一門重要的 選舉技巧。不論民粹與否,任何候選人都會更重視網路操作。而近幾年西 方民粹主義政黨在這方面的表現愈見成熟,成功引導了選民的投票意願。 韓流現象也有網路帶動的成分,不過要精細討論的話,目前仍不可能,因 為缺乏資料。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韓國瑜與民粹主義定義的切合度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覺得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經濟條件的惡化,助長了一個「新而危險的階級」(precariat)興起, 他們是民粹運動強力的支持者",因此從一個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待韓流,會有更值得一看的結果
我覺得這當中最重要的是"社會經濟條件的惡化,助長了一個「新而危險的階級」(precariat)興起, 他們是民粹運動強力的支持者",因此從一個社會經濟的角度來看待韓流,會有更值得一看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