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學》,〈第七章 政治民主化〉,郭承天,台北市:五南出版社,2016
- 第三波民主化
- 政治民主化的定義
- Robert A.Dahl,曾經定義一個多元政體需要的七個條件
- 主要的政治決策者為民選
- 選舉過程自由且公平
- 普遍選舉權
- 參政權
- 言論自由
- 新聞自由
- 集會結社的自由
- 在專制與民主中間的政體
- 新興民主政體缺乏普選權
limited democracy、male democracy、oligarchical democracy - 缺乏完全競爭的新興民主政體
controlled democracy、de facto one-party democracy、restrictive democracy - 對於公民權利缺乏保障
electoral democracy、hard democracy、illiberal democracy - 新興民主政體沒有管理國家的能力
guarded democracy、protected democracy、tutelary democracy - 影響民主化的主要因素
- 政治文化
人們對於本國政治體系以及自己在這個政治體系中的角色,所持有的主要信仰、態度、價值、理想、感情和評價
分為三個層面:
認知層面,對於政治體系的知識和信仰
情感層面,對於政治體系的感覺
評價層面,根據自己的政治價值觀來評價政治體系的表現 - 爭議
- 問卷調查出來的政治文化特質與當地的主流文化有必然的關係嗎?台灣與中國的現代政治文化,還能夠稱之為儒家文化嗎?
- 政治文化也許提供了一個政治行動的動機解釋,但是政治行動者有了動機之後,還要將動機轉換成政治行動,這個轉換過程可能會受到各種集體行動邏輯的影響,而不是政治文化單單所能決定的
- 文化在時空上,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概念,如何用來解釋變動頻繁的民主化過程,尤其是複雜的互動策略與制度選擇
- 公民社會
獨立於政權控制以外的各種社會團體,為了維護團體會員的利益,對於政治決策發揮持續的影響力,貢獻在於: - 集會結社本來就是基本的民主權利之一
- 社會團體可以促進其他民主權利
- 社會團體是學習民主價值的教室
- 憲政體制
探討制度對民主化的影響 - 政黨與選舉制度
政黨在民主政治的實際運作過程中,扮演必要的協調、組織、動員、代表與籌組政府的功能 - 軍人角色
就軍人干政的種類,可以分為軍人直接干政和掌權、文人主政軍人掌權,軍人成為監護人,以及軍人成為重要的利益團體
影響軍人干政的原因有文人政府的施政表現、文人政府對於軍隊的控制能力、軍人的專業素養、以及公民團體對於軍人干政的看法 - 經濟發展
- 綜合目前對於經濟發展和民主化關係的計量研究結論,可以歸納出三個大多數學者接受的結論
- 早期的研究發現經濟發展與民主化有單純和直接的正相關,這似乎是不正確的
- 經濟發展似乎對於民主政體的建立沒有確定的影響,但對民主化的程度與民主政體的鞏固,有顯著的影響
- 財富所得的分配似乎對民主鞏固有顯著的影響
- 政府的管理能力
許多新興民主國家所面臨的挑戰是,僅有民主憲政的空殼,而沒有落實民主憲政體制的具體法律和執行機關 - 垂直的負責能力 vertical accountability
人民選出來的政府官員和民意代表,如何忠實地反映和照顧選民的需要 - 橫向負責能力 horizontal accountability
新興民主政體在平時就能夠藉著一些政府之內監督制度的設計,防止弊端的發生 - 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