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3日 星期六

〈印太戰略中之「四加六」安全對話〉Namrata Hasija(夏海娜)

  1. 前言
    印太(Indo‐Pacific)地區一詞,首次出現於 2007 年由印度海軍 上校格普里特(Gurpreet Khurana)撰寫的文章,其意義係指「從東 非和西亞的沿海地區,經過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直到東亞的沿海地 區。」
    1. 印度總理納莫迪(Narendra  Modi)於 2017 年 6 月 26 日造訪白宮之 後,前者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亦在聯合聲明中提到。「印 太地區」一詞代表不僅是促進印、美關係之美國利益,也是代表美 國重新參與亞洲事務的意願,以及在該區域尋找具有共同利益的其 他國家。
  2. 四方對話:新契機?
    繼中國進行南海區域軍事化、取得並部署吉布地為中國於海外 第一個海軍基地,以及在印度洋頻頻出現海軍行動後,四方對話出 現了新契機
    1. 根據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印述國際智庫全球發 展中心(Center for Global Development)的研究顯示,中國在「一帶 一路倡議」相關交涉中,投入將近 8 兆美元投資亞洲、非洲及歐洲 共 68 個國家。這項計畫致使 8 個國家陷入財務困難之中,分別是吉 布地、吉爾吉斯、寮國、馬爾地夫、蒙古、蒙特內哥羅、巴基斯坦 及塔吉克。研究表示,中國以經濟盟國之最大債權國身分自居,透 過進行升級公路、港口及機場等基礎建設計畫,逐漸擴大其全球重 大財務影響力
    2. 中國唯一海外軍事基地的吉布地,其從中國貸款佔比也是以該國國內生產毛額的 82%增加至 91%,做為進 行基礎建設的投資。
  3. 四方對話:國際反應
     隨著中國自信的提升,有 3 個國家開始在亞洲周圍進行聯合軍 事演習,即印度、日本及美國,它們自 2014 年便開始從孟加拉灣至 西太平洋進行年度海軍演習。第四個參加的國家是澳洲,在經過最 初的猶豫及政府內部的變化,最後也表達參與「馬拉巴爾海上聯合 軍演」(Malabar)的意願。自 2015 年,日本也開始參與兩年一次的 美澳聯合護衛軍刀演習(Tailsman Saber)。
  4. 四方對話加六:新未來?
    依原來的四方對話成員 國,再加上越南、印尼、臺灣、新加坡、法國及英國的「四方對話 加六」(Quad+6),或許將會是提供該地區地緣政治安全的可行替代 選項

     受到中國海軍實力在印度洋的展現、在吉布地建立基地及其曾 突然進入地中海與波羅的海的影響,歐洲幾個主要強國都因此感到 不安。法國及英國已經連忙派出其海軍至印度洋。法國及英國的參與將會強化四方對話,因為其海軍在新加坡具 有停泊權及國防辦公室。於此同時,英法二國也與日本及澳洲深化 其軍事合作

    越南一向採取強硬捍衛其對南海區域主權主張而對立中國的態 度,此外該國也在太平洋區域佔有重要戰略位置,越南及印度也同時持續加強彼此關係,並針對印度全球核能夥 伴(Global Centre for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 GCNEP)及越南原子 能中心(Vietnam Atomic Energy Institute, VINATOM)簽署了合作備忘 錄。印度同時也接受越南的邀請,持續參與南海中越南外海區域的石油及天然氣探勘

    臺灣的參與很重要,因為 其控制南沙群島及東沙群島中最大的太平島,即南海區域東北處出 口。臺灣具有放置雷達及感應器的能力,以便更精準掌握南海區域 周圍情勢。這使得臺灣不僅成為未來印太戰略中、同時也是在東海區域監控中國擴張的重要盟友
  5. 四方對話在印太戰略中之角色
    印太戰略、包括四方對話加六,都可以從印度及日本合作建立的亞非增長走廊(Asia‐Africa Growth Corridor, AAGC)倡議當中得到支援。亞非增長走廊其實是規劃印度-太平洋自由走廊,以日本出資、印度提供非洲經驗作為抗衡帶路計畫的倡議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印太戰略能走到多遠,實在很難把握,而且民主國家元首更換後,會不會繼續維持也很難說
相對於中俄結盟感覺更不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