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獻綜述
- 文明衝突論
認為世界上擁有八大文明,如西方文明、儒教文明等,其區別為宗教,並預測冷戰後國際關係衝突將發生在文明間的對抗。
儘管至今為止的經驗研究,並不支持此理論,但卻缺乏各國內部的經驗研究,此研究在於彌補這個缺口。試圖探詢這個理論有多大程度適於國內衝突。 - 緬甸族際宗教衝突
- 緬甸的佛教傳統與宗教衝突
- 緬甸佛教徒占全世界7.9%,其國民有90%信仰佛教,大多數為上座部佛教。主要教派是善法派,有88%的僧侶都是。
- 2012年六月與2013年三月的宗教衝突,使得少數派的伊斯蘭教徒受到壓迫,兩方之間嫌隙越來越大。
- 政權更迭與宗教政治記憶
- 殖民時代,英國政府對印度裔穆斯林的政策,使得反基督、反伊斯蘭與反殖民運動劃上等號,其運動帶領者多與佛教有關
- 不論是軍政府時期或是民選政府時期,佛教與穆斯林的衝突依然持續延燒。
而且,寬容的政治氛圍反而促使激進言論的傳播,且認為緩解國家困局的關鍵在於以武力消除外來壓迫。 - 主流族裔的宗教單質化思潮
- 宗教緊張的影響,使得在緬甸社會,出現部分排斥穆斯林的現象(害怕引發衝突)
- 主流佛教藉著宗教對立,來增加其政治影響力(因緬甸採政教分離,佛教徒禁止干預政治)
- 緬甸族際衝突的宗教根源
- 佛教提供的暴力合法性來源
來源眾多的佛教經典,給予當代詮釋經典的不同進路,並為暴力提供道德上的支持,如在《彌蘭王問經》和《長部》的《起世因本經》和《輪轉聖王獅子吼經》 中,都有賦予國王生殺予奪大權的章節,是暴力合法化的重要文獻。 - 現代性的宗教政治規範
近年來,緬甸上座部佛教還出現了從宗教民族主義走向宗教民粹主義的傾向, 也就是當反殖民的民族鬥爭不再具有足夠的合理性的時候,基層民眾將不公平的社會現實歸咎於其他宗教群體的競爭,將對政府不作為的不滿訴諸實際的反抗行為。 - 宗教權威者的影響輻射力
緬甸僧侶受到普通信眾的尊重和供養,其活動範圍從人們私人生活領域的婚喪嫁娶,到公共生活領域的國家大典,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多個層面。
上座部佛教在意識形態和政治傳統兩方面都能夠鞏固政治體制 - 宗教沙文主義
當前緬甸宗教衝突的要害是佛教徒追求國家宗教單質化。
他們有著深層次的憂患意識: 緬甸佛教徒把伊斯蘭教視為外來宗教和他者,認為穆斯林們在推進亞洲伊斯蘭化,正在對佛教形成包圍之勢。 - 緬甸宗教群體對立的治理困境
- 客居者與政治參與者的身分衝突
- 對緬甸落開邦的佛教徒而言,羅興亞人是非法移民,是英國殖民政府引入的孟加拉人
- 穆斯林人口在6000 萬緬甸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5%左右( 官方數據為4%) ,主要的族裔包括印度裔穆斯林、羅興伽人、華裔穆斯林、馬來裔穆斯林、穆斯林女性與外國男性穆斯林通婚後的穆斯林後代。
由於緬甸穆斯林使用的 古蘭經等宗教經典文本有別於主流伊斯蘭教,正統 穆斯林不認為緬甸現今的穆斯林是真正的穆斯林, 因而也不支持他們的利益訴求。 - 有限的經濟社會資本
- 緬甸基層警察中的穆斯林比重很低。宗教事件 之後,地方政府完全無意提高警察中的穆斯林數量。
緬甸穆斯林認為政府提供 的治安條件惡劣,於是開始以伊斯蘭教社區為單 位,組織起居民武裝聯防隊進行自衛和自救 - 重疊的宗教聖地
- 印度寺院之爭
羅興伽穆斯林曾經宣稱"妙烏"的上座部佛教寺院歷史上原本是"羅興亞清真寺"。
穆斯林在進入緬甸的早期一度建起 的被稱為 “聖人居所” 的特殊清 真寺,雖說是清真寺,卻對穆斯林、佛教徒、印度 教徒和中國人都表示歡迎 - 宗教親緣群體的跨境支援
- 羅興亞人1982 年成立的“羅興伽團結組織”( Rohingya Solidarity Organization,RSO)
1987 年成立的“若開邦羅興伽伊斯蘭陣線” ( ArakanRohingya Islamic Front,ARIF)
1995 年成立的“羅興伽民族聯盟”( Rohingya National Alliance, RNA)
1998 年成立的“若開邦羅興伽民族組織” ( Arakan Rohingya National Organization,ARNO) ,都試圖武力反抗宗教壓迫。 - 相比而言,獲得官方認可的“伊斯蘭宗教事務委員會”( Islamic Religious Affairs Council ) 、“緬甸穆斯林組織”( Myanmar Muslim Organization) 等緬甸伊斯蘭組織則具備了更為現代和長遠的發展觀念: 他們並不希望緬甸伊斯蘭教摻雜過多的南亞因素; 相反,他們希望重視緬甸本土文化內涵
- 引發外交難題的宗教難民
宗教事件集中爆發後,數量眾多的緬甸穆斯林 逃離了緬甸,在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周邊國家尋求庇護,成為難民 - 2001 年巴 揚大佛被塔利班摧毀事件激發了緬甸實兌、卑謬 ( Pyay) 、東籲 ( Taungoo) 、勃固 ( Bago) 等多個 城市佛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發生暴亂
- 緬甸政府民主開放之後,宗教張力問題和之前的武裝勢力相比更為錯綜複雜:
- 其一,宗教群體的組織性沒有其他反政府武裝那麼 強,因而政府無法僅僅通過跟單一組織和談來解決 宗教敵意問題
- 其二,宗教仇視一旦根植於民眾心 理,就會伴隨宗教的發展而持續存在。
討論自緬甸獨立後,佛教與伊斯蘭教之間的衝突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一開始作者提了一個文明衝突論,可以卻沒有在結尾提到,就想,一開始那個文明衝突論是幹嘛的?是要給文明衝突論一個經驗支持,還只是單純闡述緬甸的宗教衝突?
一開始作者提了一個文明衝突論,可以卻沒有在結尾提到,就想,一開始那個文明衝突論是幹嘛的?是要給文明衝突論一個經驗支持,還只是單純闡述緬甸的宗教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