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9日 星期四

《總體經濟學(六版)--萬哲鈺,陳玉瓏,高崇瑋編譯》-第八章 景氣循環

 第08章 景氣循環

  1. 景氣循環
    景氣循環為一國商業組織之整體經濟活動所出現的波動變化。循環當中包含許多經濟活動一同出現之擴張、衰退、收縮與復甦等不同階段,不同景氣循環的階段會不定時的重複出現,同時景氣循環的持續時間短則一年,長則甚至超過十年或十二年之久。
    1. 整體經濟活動
      景氣循環指的是整體經濟活動的波動變化,而不是單一特定變數例如實質國內生產毛額的波動
    2. 擴張與收縮
      收縮、衰退:整體經濟出現下滑時
      蕭條:當衰退階段的狀況相當嚴重時
      谷底:衰退階段的最低點
      擴張、繁榮:整體經濟活動上揚的階段
      高峰:擴張階段最高點
    3. 連動性
      多數經濟變化在景氣循環過程所出現的共同變化現象
    4. 重複但不具有週期性
      景氣循環沒有一定的週期,其變化沒有一定的規律或可預測性,其持續時間也不會在固定或既定的時間內
    5. 持續性
      經濟活動之衰退伴隨著衰退、成長伴隨著成長的變化,稱為持續性
  2. 美國景氣循環變化歷程
  3. 景氣循環面面觀
    1. 經濟變數循環性變化的方向與時點
      1. 某一總體經濟變數相對於整體經濟活動趨勢之變化方向
        1. 正向循環
          經濟變數的變化與整體經濟活動之擴張與收縮變化方向相同
        2. 反循環
          經濟變數的變化與整體經濟活動之擴張與收縮變化方向相反
        3. 無週期
          當經濟變數在景氣循環過程中無明顯變化形態
      2. 經濟變數相對於景氣循環轉折過程之轉折變化性質
        1. 領先變數
          某經濟變數的變動"領先"於整體經濟活動之變化
        2. 同時變數
          指該變數之高峰與谷底出現的時間,與景氣循環之高峰與谷底出現的時點"相同"
        3. 落後變數
          該變數之高峰與谷底出現的時間,"落後"於景氣循環之高峰與谷底出現的時點
    2. 產出
      產出水準為描述整體經濟變化最基本的指標,生產活動高峰與谷底出現的時間,往往與整體經濟活動之高峰與谷底出現的時點相同,因此產出為同時與正向循環變數
      在這之中,以生產耐久財或資本財的產業對景氣循環變化的反應比較強烈
    3. 支出
      與產出的變化形態相同,支出對象為耐久財與否是決定該支出反應景氣變化明顯程度的主要因素
      耐久財支出與景氣之間的正向循環的關係,比非耐久財、勞務與景氣之間關係來得明顯,不過若與投資支出相比則相對顯得較不明顯。
      在與景氣變化的連動性上,一般而言消費與投資支出會隨景氣循環過程而同步變化
    4. 就業與失業

      失業率具有明顯的反向循環變化,其隨景氣收縮而明顯上揚,但在景氣擴張時卻相對地以較緩慢的幅度下降
    5. 平均勞動生產力與實質工資
      平均勞動生產力會領先於景氣循環而變化
      實質工資則尚有爭議
    6. 貨幣成長與通貨膨脹
      貨幣成長為正向、領先變數
      通貨膨脹為正向、稍微落後於景氣的變動
    7. 金融變數
      名目利率為正向循環變數,但是在變化上會落後於景氣循環
      至於實質利率則沒有明顯的變化形態
    8. 國際間各國之景氣循環變化
  4. 景氣循環分析的介紹
    1. 總合需求與總合供給:簡單之介紹

      總合需求線:
      代表在任何物價水準下,家計部門、廠商與政府對所有商品與勞務的需求,為負斜率線
      在特定價格下,經濟體系中任何會造成對總合商品與勞務需求增加的變化,將會使AD線出現向右的變化。
      如股票市場價格大幅上漲

      總合供給線:
      代表生產者在任何價格下願意供應的產出水準

      短期總合供給線SRAS:
      水平的SRAS線代表在短期中物價水準是固定的,廠商在此物價水準下會供應任何數量的商品

      長期總合供給線LRAS:
      在長期時經濟體系中的其他廠商也會將價格調整至使需求等於其正常產出的水準上,稱為充分就業產出,以ȳ表示
      長期總合供給線為產出供給量等於ȳ時的垂直線。
      1. 總合需求衝擊
        指的是會使AD線位置移動的經濟狀態變化

        不利的總合需求衝擊會讓AD線向左移動,短期時產出會下滑但在長期產出將維持與原先相同的水準
        1. 經濟體系由短期往長期調整要多少時間
          1. 古典
            因應供給數量與需求數量之間的不平衡現象,價格會快速地進行調整,因此經濟體系能在數個月或更短的時間內,迅速地回到其長期均衡位置。
            因此認為政府主動因應經濟衰退的措施對經濟而言是無任何助益地
          2. 凱因斯
            認為包括工資在內的價格變數,並無法對衝擊做出立即的反應與調整,因此經濟重回其長期均衡的過程將非常地緩慢,因此政府須採取積極的動作
            如擴大政府支出使AD2回到AD1的位置
      2. 總合供給衝擊
        指的是讓長期總合供給線LRAS出現移動的變化,由於LRAS線的位置只與充分就業產出水準ȳ有關,因此總合供給衝擊可以視為是改變生產力或勞動供給,而讓ȳ水準出現改變的因素。
        古典論與凱因斯論皆同意不利的供給衝擊在長期會降低產出與提高物價的看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