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18世紀中對於當時中國 政府的討論主要有兩種不同的觀點,其一為當前主流的看法,以孟德斯鳩為代 表,其認為中國政府適足以為其政府分類理論中,專制政體的代表;另一較少引 人注意的觀點,以重農學派魁奈為代表,其以為中國政府剛好可以引為當時法國 政府改革的重要參考。 - 背景因素
- 個人社經地位
- 孟德斯鳩(Charles-Louis de Secondat, baron de La Brède et de Montesquieu,1689-1755)
孟德斯鳩對於政府制度觀察的角度可能是有 其先天的限制,鑒於孟德斯鳩身處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年代,加上其本身「穿 袍貴族」的背景,讓我們很難不懷疑,其對於「專制政體」負面的看法可能是其 來有自,特別是法王路易十四所建立一個權力集中的絕對統治的政府,一種類似 其政府分類理論中專制政體樣態,這種種對於當時貴族的權利與地位無疑是一大 打擊。這也是讓我們懷疑為何孟德斯鳩念茲在茲的「君主政體」之理想,必須要 有一代表中間權力(intermediate power)之貴族階級的存在。
著作:《論法的精神》 - 魁奈(François Quesnay,1694-1774)
魁奈在 當時的法國大概是屬於第三階級。儘管魁奈不是貴族,但身為新興資產階級,面 對個性遠不如其祖父太陽王強悍與剛毅的路易十五,在當時教士與貴族相對腐化的 法國政壇,其無疑傾向支持王權以對抗之。這也是讓我們可以合理懷疑,為何魁 奈主張權力集中在君主一人身上,「開明專制」成為其合理必然的選擇。
魁奈生前 對於中國深具好感,讚揚備至,他尤其崇拜孔子,被自己的學生尊稱為「歐洲的 孔子」
著作:《中華帝國的專制制度》 - 社會政治環境
- 孟德斯鳩
孟德斯鳩所處的社會與政治環境,主要面對的是路易十四統治時期「專制政 體」的高峰,
當時法國國王作為上帝任命的君主,承擔 統一象徵的泉源,面對連續不斷的戰爭,路易十四引導貴族為政府與軍隊效力, 同時間軍隊更加效忠國王,貴族的勢力相對降低,以及必要時採取高壓的手段使得路易十四緊抓住精英階層的忠誠,無疑已建構出其太陽王統治的形象 - 魁奈
魁奈對於政治問題的思考主要是面對路易十五當政時期,歷史學家對於這一個時期普遍的看法認為,路易十五與路易十六並未繼承路易十四的統治方 式,嚴格說來他們兩個並未積極投入國政,這樣的做法使得凡爾賽宮內,政治陰 謀不斷的上演,法國國王大權旁落的結果,是大臣親狹,絕對王權專制的形式不 復存在,並且無力改變路易十四晚年過度消耗法國國力所留下的爛攤子 - 思想淵源
- 孟德斯鳩「專制政體」理論的思想淵源:
孟德斯鳩在《論法的精神》第一卷第二章即表示其政府分類的定義:「政體 有三種:共和政體、君主政體、專制政體。」。
其認為關 於政府形式的分類幾乎是不證自明的 - 亞里斯多德關於「專制」的定義:
僭主主要謀求統治者個 人的利益,以專制的方式管理公共事物,獨攬一切的權力,並且不受法律的管制 與約束。
而亞里斯多德關於「專制政體」的定義,其實比孟德斯鳩來 的更為細膩,但是以「專制政體」的主要概念而言,二者實相差無幾 - 不知道是參考亞里斯多德還是觀察東方專制國家而來
- 魁奈「開明專制」理論的思想淵源:
- 開明專制制度表現出統治者在受到啟蒙運動的影 響下,所採取的一連串的國內各層面的改革。這些改革包括:行政、司法與財政 體系的現代化;商業經濟發展的鼓勵;改善農業與廢棄奴隸制度的努力;國家的 控制力的擴大在天主教會之上,增加與改進牧師的活動;大學的教育被提進討論 日程;第二級與初等教育體系大量的建立。
- 重農學派認為個人追求幸福的權力應該被保障,他們反對政府任何任
意妄為的措施,但是他們認為權威的集中對於一個政府的存在是有其必要的,因
為這有助於個人權力的維護。權力是好是壞,端視它如何被使用,但是卻不能沒
有它。對於重農學派而言,法律的推行與普及最好是信任一位君主更勝於一個立
法機關;假如所有的立法者想法都是相似的,則一個頭腦會跟多數的頭腦一起運
作一樣的好;假如立法者們的想法是不同的,那將證明他們並沒有同樣的被啟蒙
(enlightened)。
因此,多數重農學派學者都同意最好的政府的形式是「開明專制 制度
非意味著重農學派支持專制制度,而是依照重農學派發現的自然法則進行管理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 否定這樣說法-開明專制制度與啟蒙運動的連結-的學者認為開明專制這個概念本身就是一個自我矛盾的語
詞,如果一個統治者本身已經不受到任何的約束,包括法律與習慣等,其基本上
是與啟蒙運動的意義是相背道而馳的,更遑論開明與否
著名的歷史學者 Peter Gay 亦稱:「『開明專制』一詞在三個方面是誤導的:一、它把一堆頗異其趣的統治者放在同一個籃子;二、它讓他們全都要背負 『專制』君主的『罪名』;三、它讓這些統治者與啟蒙運動的關係顯得比實際密 切。」 - 晚近的研究卻顯示,在十八世紀後半葉可以發現許多歐洲統治者一連串 顯著的改革,在一個顯著的程度上是被當時的觀念所引發的。當時政府行政管 理、司法制度、宗教改革、教育制度、農業制度以及經濟改革的形成與落實與釐 清啟蒙運動的重要性之相關聯,廣泛的被認為是這些許多改革的開端。過去學者 往往假定觀念與行動之間有一個線性的連結並且尋找特定原則對於特定政策的 影響。現在對於開明專制制度的問題研究傾向於一個更精緻的方法並且認識其研 究途徑的複雜性。啟蒙運動被認為是對於改革提供一個更廣泛的環境更甚對於特 定政策的直接來源。從此觀點,開明絕對主義變成是一個心理態度的事物,而非 是試著實踐重農學派的教條
- 孟德斯鳩關於傳統中國專制政體的觀點
- 個人意志的統治
- 他對於中國政府的描述中即表示;「在中國的政府那裏,不斷地行使單一的個人意志。只是由 於特殊的情況,或者是絕無僅有的情況,中國的政府可能沒有達到它所應有的腐 敗程度。」
- 既然專制政體是由一個君主根據其個人反覆無常的意志進行統治,孟 德斯鳩進一步的推論,那麼在這樣的一個國家當中什麼樣的事情都不能確定,也 因此就沒有任何基本的法律
- 因為在專制的國家中沒有任何基本的法律,也就沒有法律的保衛者。
因此,在這些國家裏,宗教通常是很有力量的;它形成一種永久性的保衛力量
要是沒有宗教的話,專制國中被尊重的便是習慣(customs),以取代法律。
孟德斯鳩認為:中國人是受禮儀的支配 - 專制權力的性質的關係,施行專制統治的單獨的個人也同樣地用
一個單獨的個人去替他行使他的權力。
原因在於孟德斯鳩認為專制君主容易懶 惰、愚昧、耽於逸樂。因此,他把一切事物都放棄不管了。最簡單的辦法是把行 政委託給一個宰相 (vizir) 。宰相要有和他同樣的權勢。在這種政府的國家裏, 設置一個宰相,就是一條基本法律。 - 恐怖統治的服從原則
- 孟德斯鳩認為因為專制政體的性質是:一個單獨的個人依據他的意志和
反覆無常的愛好在那裡治國。
那些有強烈自尊心的人們,就有可能在那裡進行革命,所以就要用恐怖去壓制人們一切的勇氣,去窒息一切的野心。因此,專制政體需要恐怖 - 孟德斯鳩認為在專制國家裏,政府的性質要求絕對的服從
在專制的國家裏,絕無所謂調節、限制、和解、條件、等值、商談、諫諍 這些東西;完全沒有相等的或更好的東西可以向君主建議;人就是一個生物服從 另一個發出意志的生物罷了 - 孟德斯鳩認為在專制政體之中,除了專制君主之外,人與人之間都是 平等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專制君主的奴隸,既然都是奴隸就沒有什麼貴賤高低 之分,所以人人是平等的
- 在專制政體中,孟德斯鳩認為相對而言一般人民受到專制君主的壓迫 是遠小於政府官員。原因在於雖然政府官員與專制君主的關係相較於人民而言是 較為接近的,但相對的對於專制君主的威脅也較一般人民巨大,因此專制君主對 待政府官員相較於一般人民來說是更為嚴苛的
- 魁奈關於傳統中國專制政體的觀點
- 開明專制的統治
- 魁奈對於專制政體先下一個清楚的定義,魁奈認為專制君主有兩種。
一種是執行法定權力的統治者,另外一種是篡奪專制權力的統治者;前者受到政
府制定的各種法律的限制或制約,後者則是不受政府各種基本法律的限制或制
約,因此就有所謂合法的專制君主與任意妄為或不合法的專制君主之分。
魁奈認為中國專制君主的權力是受到自然法的限制。從合法專制君主的角度 評議,中國的皇帝儘管權力是絕對的,但是他必須確實遵守政府的各項法律,而 中國政府的基本法是建立在無可異議的自然法的基礎之上;自然法的存在使君王 不敢違法作惡,能夠保證他合法地行使職權,保證最高權力人物積德行善 - 魁奈認為傳統中國專制君主並非如孟德斯鳩所言是根據個人意志,反
覆無常的統治。在中國君主同樣也必須遵守國家的基本法律,皇帝本身並無法任
意廢除這些基本法律
重農學派「建議治療君主,將他們變成 立法者,重農主義者是帶著強烈的慾望看待法國國王將自然秩序的原則轉變成實 際。然這些是實際的運用,並非構成其學說的核心。他們真正的貢獻,在於他們 堅持社會與國家是藉著法則統治(ruled by laws), - 魁奈應當同意孟德斯鳩關於中國是依靠人們內心善良與公正的規範統 治的,具體的表現在外在的行為即是「禮」和「儀」。魁奈盛讚指導中國政治的 儒家經典,並對於儒家經典有一基本的認識。
- 魁奈認為在中國君主與臣民之間的關係非絕對的上下關係,而是一種
角色的分工與道德的聯繫,這樣關係建立的前提歸因於中國良好的教育制度, 以及嚴格的官吏選拔制度。這些官吏的選拔都是經過層層的
考試與選拔。因此政府的統治權實際上都是交付這些博學多
聞的官吏
魁奈反駁孟德斯鳩宣稱傳統中國專制政體只有君主一人關心公眾利益。 魁奈指出:中國的皇帝親自處理一切事物,他比世界上任何國家的君王,都更為關 心政府事物。
魁奈對於傳統中國專制政體讚譽有佳,並且認為傳統中國的專制 政體有方法防止一切弊端。特別是監察制度,因為「一個可以自由檢舉的制度 是建立可靠而穩固的統治的基本條件之一 - 倫理道德的統治原則
- 魁奈引用孟德斯鳩對於中國的觀察,說明中國政治的根本精神並非恐怖而是倫理情感
魁奈認為人民服從的基礎是在於人與人之間的倫理情感擴 大應用範疇所致。而且這種倫理情感是相對的,就像子女對父母親孝順,父母親 回報子女以慈愛;同樣的,人民對於統治者尊敬與服從,統治者一樣要以其愛還 治其統治的人民。
所有這些構成了禮教,而禮 教構成了國家的一般精神。 - 魁奈亦否認傳統中國專制政體如孟德斯鳩所言:在專制政體中官員與 人民對於君主是絕對的服從;君主的意志是絕對的,沒有任何調節、限制與諫諍 的空間。相反的,魁奈認為在中國政府對於皇帝的直言進諫一直是備受鼓勵的, 這對於匡正統治者的缺失有很大的幫助。這樣的勸諫不單是對於皇帝底下的大臣 們,包括皇帝本身亦是勸諫的對像
- 魁奈反駁孟德斯鳩認為在專制政體之中,除了專制君主之外,人與人 之間都是平等的,因為所有的人都是專制君主的奴隸,所以人人是平等的。相反 的,魁奈認為傳統中國社會相較於西方階級固定的社會,反而是更加平等的。魁 奈觀察到傳統中國人民的階級是有其上下流動的,非像西方國家是固定不變,個 人可以依照其努力令其階級上升,也可能因其怠惰而使其階級下降。
- 政府的功能與目的與環境的關係
- 統治者與被治者的關係
- 對於孟德斯鳩而言,君主政體的原則是榮譽,亦是君主政體的政治
品德;而且它跟法律的力量相結合,是政體得以運行的動力,亦即君主政體與專
制政體儘管都是由一人統治,但是最大的差別在於君主政體的統治者必須依照法
律,而專制政體的統治者是但憑個人的意志
孟德斯鳩稱君主政體在君主與人民之間需要有執行「法律」的單位,亦即需要一個中間的力量,如果沒有這個中間的力量,只能依照君主個人意志統 治,那將淪為專制政體。而最自然的中間力量,莫過於貴族階級,是以貴族式君 主政體最重要的要素,沒有貴族就沒有君主,沒有君主也就沒有貴族,因此貴族 階級在君主政體當中就扮演一個重要的地位,強調貴族階級利益對於君主政體的 維護是有其助益的。 - 問題
唯這樣一個制衡君主的力量是否必須是具體如當時法國之貴族階級?還是這 樣一種中間制衡的力量就稱為貴族式的思考?而且這樣一種中間制衡的力量追 求的是權力的制衡?亦或是榮耀的追求?二者有無必然關係?恐怕有待商榷 - 對於魁奈而言,當時的中國政府是符合其所謂合法專制的定 義。如其稱:「中國皇帝制專制君主,但這個名詞適用於哪種涵義呢?在我看來, 好像我們歐洲人常對中國政府懷有一種不好的印象;但是我從有關中國的報告中 得出結論,中國的制度係建立於明智和確定不移的法律之上,皇帝執行這些法 律,而他自己也審慎地遵守這些法律。
- 兩者的不同
孟德斯鳩強調君主政體中權力與權力關係的制衡,魁奈則強調君主 政體中政府的安定與效率,一種具體公共事務的解決能力,只是我們想要進一步 探討的是,就統治者與被治者之間的關係而言,前者似乎強調的是中間統治階層 的利益;而後者對於下層的被治者而言似乎才是真正利益之所在。
就此一意義而 言,傳統中國政府的論點比較接近魁奈的論述,而與孟德斯鳩君主政體的理想是 有差距的。 - 政府的功能與目的
傳統中國政府體制在相當程度上是否稱得上 是孟德斯鳩所謂的專制政體,應該是有待討論的
實際的傳 統中國政府無疑是介於這兩者(統治者動機純正與不善)之間,唯理論上絕對不可能主張接受不良動機的統 治者。是以說歷代傳統中國政府皆屬於專制政體,似乎未免太過,這是孟德斯鳩 關於傳統中國政府的論述為什麼感到自相矛盾的原因。然我們想要進一步反思的 是,為何近代中國知識分子大多數接受孟德斯鳩關於傳統中國專制政體負面的看 法? - 如果因為整個大環境資源缺乏、人口眾多,維持安定秩序是政府體制首要的目標,
甚至是長期所必要的目標,亦即「亂世」對於這樣的一個社會是常態的時候,那
是否意味著「用重典」也將是這樣一個社會的常態?
換言之,當我們思考傳統中 國政府為何沒有出現類似向西方如此豐富不同的政府體制的原因?反而幾千年 來都是一種類似君主集權的政體,甚至在傳統中國政府理論當中,從未主張君主 政體以外的政府體制?環境因素是否是我們首先必須要思考的嚴肅課題?因此 從魁奈對於傳統中國專制政府的討論,環境因素對於政府體制的建立,以及對於 政府角色、功能、意義與目的的思考,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教訓 - 代結論
- 當我們思考政治思想的內在發展,從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到不同的意 義,就統治者與被治者關係而言,最上層的統治者、中間的統治階層以及下層的 被治階層,三者的動機、方法、策略與目的全不相同,是以追求的政治價值亦可 能完全不同。一種權力與權力之間制衡的關係是否跟政府的安定與效率可以放在 同一個天平做價值比較,可能是我們必須深入思考的。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比較孟德斯鳩與魁奈對於中國專制政體的想法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自己好奇的是兩者的接收來源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問題應該就出在接收來源上,不管好像沒有特別討論
另外中國不同的朝代多多少少應該不一樣,他們談論的那一個朝代,又或者這一篇中的中國專制是指啥,應該也要說一下
我自己好奇的是兩者的接收來源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問題應該就出在接收來源上,不管好像沒有特別討論
另外中國不同的朝代多多少少應該不一樣,他們談論的那一個朝代,又或者這一篇中的中國專制是指啥,應該也要說一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