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 認為趙翼所說的"東漢功臣多近儒"以及其認為"其君與臣本皆一氣所鍾,故性情嗜好之相近"太過單純,試圖將兩漢創立的背景以及西漢末葉至東漢的社會變遷加以考察
- 士人數量的激增
- 比起秦漢之初少數的士人,以及劉邦那傲慢的態度,當然沒多少士人,但經過西漢一連串推行儒學的政策,武帝立五經博士、元帝好儒等等,加上私人講授的風氣(因為大家都想藉著儒學當官),可以看出士人數量的增加
- 士族的形成摩擦
- 除了士的增加,更重要的士與宗族的結合,有兩種可能的方向
- 士族化,大姓宗族子弟藉著讓子弟讀書升官,如《漢書》:"遺子黃金滿嬴,不如一經"
- 士人藉著在政治的勢力擴大自己的家族
- 士族的擴張在西漢也漸漸產生麻煩,如哀帝時,有人上書認為"豪強大姓蠶食亡厭,為民七亡之一...."可以看出當時的士族勢力漸漸擴張,甚至取得主導的地位
- 王莽興亡與士族大姓的關係
- 王莽靠著"外交英俊、內事諸父",取得士人與宗族的支持
- 但王莽的新政卻侵犯到士族大姓的經濟發展,尤其是井田制與禁奴婢,引起士家大族的反對,也導致後來士家大族的起義
- 兩漢之際起兵羣雄的社會背景
- 從文中的表可以看出三點
- 當時的起義是全國性的
- 起義者以士家大族為主
- 中心地區及東南諸郡,因為其為經濟中心、人口稠密,起義者眾多
- 依據起義的五個主要地區討論
- 東方,劉永、張步、董憲三個集團,漢代關東地區,自元帝就常有大旱、蝗蟲,起義者除了士族,也包括赤眉等饑民集團
- 北方,王朗、彭寵張豐兩個集團,為光武帝發源地
- 西北,盧芳、隗囂、竇榮梁統三個集團,因為士家大姓較少,所以局勢穩定,其中竇榮梁統集團為以自身利益為主,並無爭奪政權之心
- 南方,李憲、秦豐、田戎三個集團,除了大姓之外,還有大量的饑民集團,其中田戎集團並非士族,只是大姓而已
- 西南,公孫述集團獨霸,一開始只是士族大姓的自衛集團,而後自立為蜀王
- 環繞政治中心洛陽地區的起義者過多與強大,不容易形成一個集團獨霸的局面
- 兩漢之際士族大姓的舉宗從征
- 比起西漢的單士,東漢多是一個士族起義或投靠,劉氏起義時,靠的就是李氏宗族,但李氏不只是經營農商,也廣交士人
- 另外文中也舉了很多人的例子來說明當時士族舉族從征的事情
- 宗族的武裝自保與其方式
- 當時的宗族多為了自保、防禦寇賊而搭建營壁、壁壘等等,同時還有完善的組織
- 親族之休戚相關
- 當時士人與宗族關係之密切,以至於一人起事,全族牽連,除此之外,也會透過聯姻來擴大勢力,如劉秀取郭后,才得以定河北
- 不重單身之士
- 也因為宗族勢力的強大,而光武並不重視單士,就算重用也只是因為其背後宗族的背景而已,如光武曰:"偉卿以一身從我,不如以一郡為我北道主人"
- 光武集團與士族大姓的一般關係
- 光武兄弟即得力於南陽士族大姓的支持
- 西漢初期,執行其強幹弱枝政策,並抑止強宗豪族的發展,但由於東漢建立有賴於士族大姓的支持,無法再施行西漢當時的政策
- 但在局勢穩定之後,士族之間的矛盾就顯露出來了,光武帝採用了方法是懷柔與分化的策略
- 更始與赤眉敗亡之社會背景的分析
- 赤梅與更始都不是由士族主導的集團,也試圖建立全國性的統一,但最終都失敗,作者討論三個原因
- 饑民的烏合之眾,已毫無社會基礎的烏合之眾與士家大族為敵,是無法成功的
- 到處搶劫,損害士族的利益
- 缺乏良好的組織,不合乎士家大族的政治需求
- 作者認為,在當時的情況之下,只有強大的武力,沒有士家大族的支持依舊難以成功
- 略論士族化程度與政治成敗的關鍵
- 隗囂集團與公孫述集團能與劉秀對抗的原因可能是文化程度較高,具備了統一國家的關鍵,也就是東漢政權的建立和士族化的程度有關,而非一班大姓的武裝力量
- 從士大夫名稱之演變看東漢政權的社會背景
- 《史記》中的士大夫指的是軍人,廣義的士大夫亦有使用,當時士與大夫是分開描述的
- 《漢書》中已有專有名詞的"士大夫"出現,不僅限於少數功臣,也包括士族、大姓、官僚、縉紳,可以知道士族在當時社會有主導的地位
- 結語
- 東漢政權以士族大姓為基礎,並且與士族大姓之間的協調是最主要的原因
- 而後來的東漢史也充斥士族勢力與王室的衝突,以及最後的衰亡也可能是與士大夫階層失去了協調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目的是?
論證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手法是?
運用史料與史料之間的對照,以及饑民集團的失敗與士族集團的勝利為對照,顯示士族的重要性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貢獻是?
說明士大夫對於東漢政權建立的重要性,也訴說其背景來自西漢對於儒學的推崇以及宗族的士族化
論證東漢政權之建立與士族大姓之關係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手法是?
運用史料與史料之間的對照,以及饑民集團的失敗與士族集團的勝利為對照,顯示士族的重要性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貢獻是?
說明士大夫對於東漢政權建立的重要性,也訴說其背景來自西漢對於儒學的推崇以及宗族的士族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