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最近在想,要怎樣寫心得才會有幫助,我就想到世通都會寫大綱,那我就來寫個大綱看看成效好了
這篇文章主要分為兩類,一是一些經濟概念的解說,並以宋代經濟不能稱為經濟革命的原因,二是經濟史研究方法的說明
- 經濟史是什麼
- 由於經濟史研究的對象是一個可以認識的客觀對象(過去的經濟實踐),所以經濟史研究也是科學
- 經濟概念的解說
- 以"近代以前中國是否有經濟革命"為例
- 甚麼是經濟革命
如文中所述"經濟革命的概念起源於英國工業革命,指的是生產力低下,經濟增長速度停滯不前的工業化前經濟,向人均產量與生活水平相對提高,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現代工業化發展",簡言之,就是"經濟成長方式的巨大轉變" - 經濟革命的類型
費維凱(Albert Feuerwerker)將經濟成長方式分為三種 - 廣泛性成長
只有經濟總量增加,而無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 斯密形成長
經濟總產量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但技術變化不大 - 庫茲涅茨型成長
經濟總產量與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以及重大的技術變革 - 經濟革命的主要特徵
經濟革命應以技術的重大變革與勞動生產率的顯著提升,並在一個或多方面上產生巨大變化 - 甚麼是中國歷史上的經濟革命
如果要說中國有一個經濟革命,應是在明代後期的一個世紀左右的江南,誘或者這裡可以運用布羅代爾的兩音域,指出唐代到明代後期大約一千年的變化視為廣泛意義上的經濟革命(漸進式的長時段過程),而把明代後期至清代前期的變化視為普通意義上的經濟革命(快速的短時段變革) - 以"宋代江南的農業變化與勞動生產率"為例
宋代江南的耕地數量逐漸增加,可知是土地利用技術的進步,但勞動生產率(一位勞動者的單位生產量)變化的相關資料仍需要更多資料佐證,現有的資料並不能完整解釋。 - 經濟史上的技術進步與其經濟變化的關係
- 甚麼是技術進步
有三個面向,分別是技術的發明、革新與普及,同時優秀生產方法的傳播也應該被視為技術進步 - 技術進步在什麼樣的情況才會對經濟發展造成影響
除了技術上的發明,還需要搭配環境的配合才能成為技術進步,正如熊彼得所言"當技術因素與經濟因素衝突時,他總得屈服....在一定的時候所使用的每一種生產方法,都要服從經濟上的洽當性" - 經濟史研究方法的說明
- 歷史學方法
史學方法是經濟史的研究的基本方法,在於經濟史的目的是將過去的經濟實踐清楚的描繪出來,因此對過去經濟制度與經濟事件的了解是基本,在搭配史料學與考據學進行客觀的描繪 - 經濟學方法
經濟學的重要在於提供一個理論框架與模型 - 其他學科的方法
除了社會科學以外,自然科學也是進行經濟史研究的好方法,如透過計算當地氣問來計算產量變化等等 - 史無定法
透過經濟學我們可以更加認識歷史事實,但無法取代歷史,而史無定法指的是"在方法論上不應有傾向性,而是根據問題的需要與資料等條件的可能,作出選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