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役戍役廢止的背景
- 西漢末期不斷發生的農民革命以及東漢初期的戰爭不斷,如《帝王世紀》:"至光武中興,百姓虛耗、十有二存",為了回復生產力,因而裁員、免罪人、免奴婢為庶民,最重要的是秦漢以來更役戍役制度的廢止,被認為阻礙當時產生發展的因素
- 反應出東漢豪族地主勢力的增強、農民依附關係也增強,東漢國家法權中軍事的一環逐漸瓦解
- 墾田與戶口漸漸轉入豪族地主手中,尤以光武帝出身地主,更增長豪門地主的發展,儘管更役戍役廢止,但地主對農民的壓迫依然存在
- 東漢更役戍役制度的廢止背景之二
- 廢除更役戍役制度從建武六年廢除郡都尉、材官、騎士(地方武力,屬於郡太守,由都尉統領)與停止都試(秋天舉辦的閱兵制度,也稱秋射)開始
- 因為東漢豪族地主掌握的戶口與田地越來越多,連國家的中央兵也開始變少
- 中央的兵力開始撤除,諸王國的兵力並沒有減少,是由中央配備或是自己招募或養兵
- 在西漢,擁有爵位可以免更役戍役,但因為東漢免除了更役戍役制度,所以對百姓而言,爵位並沒有吸引力
- 更役戍役廢止造成的影響--沒有常備兵
- 因為沒有常備兵,所以常常要臨時招集兵力,甚至連邊境兵也是
- 嚴密的戶籍制度也漸漸鬆弛
- 而地方的反抗不再是更役戍役的壓迫,而是當兵沒有拿到應有的錢
- 招募到的人數少,又因為沒有受過訓練,所以戰鬥能力低下
- 更役戍役廢止造成的影響--外族兵比例增加
- 攻打外族的兵幾乎都是外族兵,如竇憲率領南匈奴的兵攻打北匈奴
- "義從"關係的發展,義從是外族到中原內地生存,逐漸被漢族同化並與地主產生的依附關係
- 因為更役戍役制度的免除,又因為大量的徵調外族兵,所以大量的外族進入中原與漢人共存
- 卻常因為當地漢人官吏的壓迫,而群起反抗,後來的五胡亂華、永嘉之亂是民族之間的融合與鬥爭
- 更役戍役廢止造成的影響--大量囚犯兵屯守邊疆
- 秦漢時期,邊地屯戍主要是更役制的戍卒,東漢則全是弛刑犯,連重大工程也是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目的是?
論證東漢時期確實免除更役戍役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手法是?
運用史料與史料之間的對照
我覺得這篇論文的貢獻是?
不僅證明東漢確實免除更役戍役,更說明他所造成的影響,甚至影響後來的五胡亂華,也說明這是東漢開國自身帶有的地主性質導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