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中國古代的貨幣區系、黃金流動與市場整合--陳彥良》 之筆記

這一篇文章在探討,春秋到戰國以來的貨幣型式,由三晉地區的布幣(鏟形幣),東方齊、燕的刀幣,西方周、秦地區的圜錢以及方楚國的以銅貝為主的貨幣系統等四種,隨著跨國交易的延伸, 加上戰國黃金的興起,使得黃金得以成為戰國跨國、跨區域市場的共同貨幣。


  1. 序論
    1. 定義
      1. 貨幣區意指貨幣的流通範圍,涵蘊在地域上一個與之相對應的市場的基本規模
    2. 過往學者忽略之處
      1. 只從單一的區域貨幣的角度來探討楚國金版交易的獨特性,而未考慮與戰國整個市場結構的發展變化相結合
      2. 春秋戰國文獻有關黃金使用的史料非常的多,但學者多重於新出土的金版、金餅等實物的研究,往往忽略了和流傳下來的文獻史料互相參證
      3. 忽略戰國到秦漢的貨幣發展史體現在刀、布、圜、貝四個貨幣區域的形成、演變與消失,而這個過程與黃金有何關聯
    3. 中國古代貨幣的使用淵源
      1. 殷商已大量使用貝幣
      2. 戰國以後,跨國貿易的出現,使得無論刀、布、圜、貝,皆係銅鑄,幣值相對都較低,恐怕不適於大宗和遠距交易,以故原有的區域割裂的貨幣區系間的貿易障礙無疑將會更趨嚴重
  2. 戰國四大貨幣區
    1. 原有朋貝與金屬鑄貝無法滿足需求,導致新型貨幣型致出現
    2. 刀幣
      1. 以齊國的刀幣體系最為完整
      2. 由青銅工具削刀演變而來
      3. 刀形鑄幣先後流行於齊、燕、狄、鮮虞中山、趙等國,尤其在齊、燕、狄三地流行的時間最長。
        齊用「大刀」、「明刀」,燕亦流行明刀,趙、中山則用直刀為多。
      4. 大刀是形體最大份量最重的刀幣,刀面鑄有『明』者稱明刀。
      5. 將鑄幣稱為法貨,是齊國鑄幣的特徵,是受到法家思想的影響
    3. 布幣
      1. 主要流通於三晉地區
      2. 由名為「」(或耒)或「鎛」的古農具演變而起,「」與「鎛」同為農具,但前者為鏟類,後者乃鋤屬,說布幣的起源,應以前者為是
        因此早期布錢首部中空,可以入柄,稱做「空首布」,其形貌乃模仿實際耒形農具的式樣而來。
      3. 由鏟形農具的交換而逐漸取得貨幣的資格
      4. 戰國以後,改流行平首布
    4. 貝幣
      1. 楚國通行的貨幣,又稱為蟻鼻錢,以巺字貝最多,無字同貝屬於春秋時期
    5. 圜錢
      1. 流通於魏、周、秦的圜錢,即圓錢或稱環錢
      2. 先秦圓錢早期是圓形圓孔,後期是圓形方孔
      3. 而圓形方孔的「半兩」錢是秦惠文王二年(公元前 336 年)「初行錢」之後的事
      4. 而從圓孔向方孔的轉變,則或許出於修造過程的需要又恰好符合古代天圓地方的世界觀念
  3. 貨幣流通區塊的交互重疊與圜錢的擴大使用
    1. 從考古發現其他國家通常含有不屬於自己國家的貨幣,顯示不同貨幣區之間的交流在逐漸形成
    2. 這些數幣合流的現象,無不意味一件事實,那就是在當時國際貿易的現實要求下,一種共通的貨幣的出現是必然的歸趨。
    3. 方孔圓錢成為主要貨幣應有賴於秦國政府的推行
    4. 但圓錢的價值太低,依然需要尋找另一種幣值較高、運送成本低又較易保值的替代貨幣--黃金
  4. 黃金做為地區性的貨幣:楚國的金版、金餅以及天平、砝碼 
    1. 黃金盛產於楚國、長江流域一帶
    2. 楚國開始廣泛使用黃金通貨
    3. 進行黃金交易,需要青銅碼來進行秤量
    4. 金版既是人們儲藏的對象,但又肩負日常交易手段之功能,已經是完全意義上的貨幣
  5. 戰國文獻中做為國際貨幣和計價手段的黃金 
    1. 齊國貨幣計算主要以黃金為準,但如絹與布有時也可以作為替代,三者有相當固定的兌換比值
    2. 黃金貨幣的稱量單位的趨於一致,所反映的歷史事件之一,是東周後期黃金作為國際共同貨幣的實質發展
  6. 結論:戰國黃金做為國際貨幣的意義
    1. 貨幣出現跨區流動的兩個趨勢
      1. 當時建立在商業貿易網上的貨幣的跨區域流通已經相當頻繁,使得在單一貨幣區內僅僅使用、鑄造自身所屬貨幣區之貨幣變得不敷時代的需求
      2. 在原有的貨幣制度不敷所需之時,倘然出現一種較圜、刀、布、貝更為方便適用的貨幣,這一新貨幣的通行將使兩個以上的貨幣區交疊共融而最終成為單一的貨幣區。 
    2. 作為交易媒介的金餅、金版數量之多與戰國黃金文獻的記載之多,表示
      1. 表示黃金既可以作為長途貿易、巨額交易的可靠與便利工具,同時也擔負日常交易的貨幣的職能;這種突出的表現是先秦舊有的刀、布、圜錢及銅貝四類區域性貨幣所未能擁有的
      2. 文獻上可以見到許多戰國各大諸侯間的黃金流動的史料記錄,而其時大國與大國之間彼此相距二、三千里,這些例證均已表明此時黃金已然成為戰國列國國內以及跨國、跨區域市場的共同貨幣
    3. 結論
      1. 從西周開始,歷經春秋戰國時代,一直到秦漢之際,中國的貨幣史完整地展現了一個從原始到成熟,從區域割裂到整合一統的完整過程
      2. 古代貨幣史發展的最終結果,應該在於以黃金為主的新貨幣體系為戰國以下的整體市場奠定了基本的模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