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於東漢的衰亡,一般認為有幾個原因
- 外戚與宦官之間的鬥爭
- 知識分子、地主勢力與中小官吏與劉氏王族的對抗
- 貧富不均、土地集中
- 東漢衰亡是經濟危機?
- 漢書中描寫的是"社會危機",而不是經濟危機
- 這些貧富不均的狀況在西漢中葉已經很嚴重,為何在末期才使漢帝國滅亡
- 清議與黨錮
- 漢儒對於朝廷政治得失很敏感,與儒家思想一貫,而朝廷對清議領袖的禁錮是為黨錮
- 受到黨錮的士大夫,通常會有幾種反應
- 教書(深入民間)或是在著作發展革命思想
- 結交官府
- 結交豪強氏族(發展秘密組織),如袁紹、曹操等
- 太平道的興起與士大夫
- 對於黃巾賊的行動,中小官吏通常隱晦以及隱藏,
- 或是許多士大夫暗中資助黃巾賊
- 黨錮的迫害,促進士大夫的團結。而且太平道與黃巾的發展是受到士大夫的同情跟支援的,如後漢書的襄楷
- 而後來黃巾賊的平定,有很大關係受到黨錮中人與黃巾變服的影響
總結來說,我認為這篇文章說明黃巾之亂的發生最大原因,並非貧富不均與土地兼併,而是受到黨錮的士大夫對於國家的失望,導致他們同情與資助黃巾賊,最終導致帝國崩裂,那為甚麼說土地兼併等等不重要,是因為西漢中葉,士大夫依然效忠國家,那些小打小亂,很快就能平定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