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從革命政黨到政黨公開競爭
- 革命性單一政黨時代
1924 年土耳其共和國國會頒佈憲法,該憲法充分體現共和人民黨的共 和主義、世俗主義(secularism)、革命主義、國家主義與民眾主義的政治綱領,國家憲政體制採行立法與行政匯一,總統由國 會間接選舉產生,任期四年,總統得以任命總理,統率三軍,是國家權力 的核心。由於凱末爾總統本身有克里斯瑪式的政治魅力和廣泛的政治權力, 面對鄂圖曼帝國的疆域收縮,以及歐洲經濟與政治擴張的威脅,在沿襲過 去強大官僚主義的傳統下,黨政不分,形成所謂的凱末爾主義者(Kemalist) 致力國家的現代化,他們以西方式開明專制模式,實施以國家為中心、精英定義以及非自由主義的現代化計劃,從而削弱伊斯 蘭教的政治原則。
凱末爾的現代化運動表現出國家主義與具有由上而下的特點, 當時除了國家在經濟活動上占盡優勢,更形成以精英為主的政治社會,其 中含蓋共和人士、文官人員、司法高級人員、軍方將領以及一些著名的知 識分子等,所以在凱末爾的共和人民黨一黨主政下,市民社會(civil society) 的形成顯得被動、受控制與脆弱,即使凱末爾總統曾經 推動建立反對黨的實驗,像 1924 和 1930 年「進步共和黨」和「自由共和 黨」,只不過它們的存在短時間就被取締或自行解散, 直到 1945 年二次大戰結束,凱末爾的共和人民黨是國內唯一的革命性政黨 - 政黨出現輪替執政
- 執政黨與反對黨角逐國會議席的先河
早在 1944 年底從凱末爾接下權力的伊諾努 (Ismet Inonu)總統,在國會的演說即強調憲法賦予國會權力,允許實行 民主政治和承認反對黨的合法存在,其意旨在疏緩國 內出現的政治爭議。由於共和人民黨對國家權力壟斷出現鬆動,以致於 1945 年 5 月國會審議新土地分配法時,分歧與對立呈現明朗化,首都伊斯坦堡 的企業家德米拉格站出來創立第一個反對派的國家發展黨, 主張實施自由主義和發展私人經濟。待 1946 年初,幾位脫離共和人民黨議 員也成立民主黨(Democrat Party),反對國營企業的特權地位,其成員多 數來自不滿共和人民黨的社會團體,促成共和人民黨 不得不進行黨內民主化,1946 年 7 月國會的選舉,民主黨贏得國會 465 席的 62 席,開闢了執政黨與反對黨角逐國會議席的先河 - 政黨輪替
1950 年第 2 次國會的選舉,直接選舉取代過去 的間接選舉,司法機關取代行政機關監督選舉程序,同時實施袐密投票和 公開計票。在這次選舉中,民主黨作為反對黨,除 了利用一些伊斯蘭教徒和部分保守農民對世俗化改革的不滿,在宗教界和 農村進行廣泛的活動,在每個選區提名有聲望和地方上有支持者的候選人, 因此在投票率高達 89%下,民主黨獲得高達 424 萬票(53.3%),勝過共和 人民黨的 318 萬票(39.9%)。依照政黨名單比例選舉制,民主黨獲得 487 席的 408 席,而共和人民黨則僅分到 69 席,民族黨(Nation Party)亦有 1 席,因此首次的政黨輪替出現,民主黨籌組的新政府由 曼德列斯(Adnan Menderes)擔任總理,內閣有 14 名部長。該政府實施工 業機械化與自由企業的經濟擴張政策,而且提供農民優惠的貸款發展農村 經濟,帶給該黨贏得 1954 年與 1957 年兩屆國會選舉的勝利,不過共和人 民黨作為凱末爾主義的象徵,長期以來在文官體系和軍方有較大的影響力, 儘管喪失了執政的地位,仍不失為舉足輕重的政治勢力,加上擁有雄厚的 財力,無疑是挑戰民主黨執政的潛在威脅 - 伊斯蘭主義者與世俗主義者的社會分歧
民主黨在執政時期,雖然致力自由的政策,以及改善人民的生活,但 是曼德列斯總理後期行為專斷,譬如利用國會通過「限制出版法」,逮補 指責民主黨的反對黨人士,禁止人民集會、遊行和示威以及勞工的罷工, 妨礙了溫和民主政治的發展
當大學生對曼德列斯 的政府進行街頭示威,1960 年軍方隨即發動政變,藉機取締執政的民主黨, 另行成立全國團結委員會接管政權,而當時的文官、知識分子以及學者都 大表支持此一行動。
軍政府成立後一年半頒佈新憲法,這是一部自由的憲法,保證公民和 政治的自由,允許政治團體的建立,然而有些方面卻提供凱末爾主主義者 的國家精英掌有控制政府體系的工具,因為司法調查權被強化,文官和軍 官有檢查民選機構決策的權力,而且也保存政權當中凱末爾主義意識形態 的本質,不過在多黨競爭的環境下,伊斯蘭主義者(Islamist)仍有發展的 機會 - 伊斯蘭主義者投入政治活動
雖然民主黨最後被軍政府查禁,但是民主黨的地方領導人轉而成立正 義黨(Justice Party),除了繼承伊斯蘭主義者的理念,強調現代專業以及 勞工與農村人士的觀點,該黨参與 1961 年國會的選舉,獲得 450 席當中的 158 席,而共和人民黨獲得 173 席。由於這兩個多數黨均不具國會多數,因 此首次出現共和人民黨和正義黨組成聯合政府,並由共和人民黨主席伊諾 努擔任總理,但是正義黨一起執政時,嘗試解除過去政變軍方對民主黨領 導人的禁令,卻遭軍方領導人的反對,因此伊諾努總理任期內為調解兩黨 聯合執政的緊張關係,7 個月後該聯合政府就解散了, 直到 1965 年國會選舉前,不同派別的聯合政府更換達 4 次之多,造成政局 不太穩定。 - 伊斯蘭主義者的政黨不斷更迭
伊斯蘭主義者加入正義黨,他們與土耳其共和國追求的世俗化理念並 不一致,其實他們為的是反對共和人民黨對宗教的掌控,而欲推動由伊斯 蘭教的法律統治,其中涉及社會、政治與經濟的論辯,於是國內日益出現 伊斯蘭主義者和世俗主義者之間的緊張,表現在如何 界定土耳其人的認同,更重要的是如何塑造政治結構 - 伊斯蘭教的政黨挑戰世俗政黨主導的地位
- 經濟自由化下政治伊斯蘭的興起
1982 年在軍方監護下擬定新憲法,此時厄札爾(Turgut Ö zal)建立的 祖國黨(Motherland Party),由伊斯蘭復興運動者和世俗的自由主義者組 成,投入隔年國會的選舉,獲得 399 席的 211 席成為多數黨,而軍方所支 持的候選人並沒有獲勝,於是厄札爾黨主席籌組政府出任總理,這次選舉 可謂對市民社會的興起具有重大意義(Aral, 2001: 74)。再者,1987 年國 會的選舉,祖國黨獲得 450 席的 292 席,再度繼續執政,厄札爾在這段執 政時期,政治上擴大自由空間,廢除新憲法第 141、142 與 163 條禁止思想 自由,挑戰凱末爾主義的國家精英,尤其是將媒體脫離 國營壟斷,准許經營私人電視台與廣播公司,社會上各種非政府組織與人 權協會遂日益成立。再者,厄札爾總理倡議土耳其整合到歐洲聯盟(當時 稱歐洲共同體),完全接受西方民主價值與制度,受到新興知識分子的支 持。
在厄札爾總理的時代,這股新興政治的伊斯蘭(Political Islam) 勢力,反應他們認為伊斯蘭教的世界需要加速發展,以便趕上新世紀,因 此當時伊斯蘭主義者從事的改革運動,是將道德、宗教與現代生活、自由 市場以及政治競爭連結在一起,尤其是新自由主義的經濟建設下,創造出 經濟的新富裕與獲利的贏家與劣勢與貧困化的輸家,使得伊斯蘭信仰為人 所青睞,特別表現在那些經濟的輸家,也就是被排除在全球化的經濟利益 之外的人 - 伊斯蘭教的福利黨追求新認同
從 1990 年以來,福利黨選票的增加,一方面是因為該黨將伊斯蘭主義 (Islamism)由威權主義和集體認同,譬如追求伊斯蘭國與伊斯蘭革命,轉向聚焦個人主義的伊斯蘭教之需求與經驗,重視個人的主體性與生活 ;另方面是因為該黨致力於再創昔日土耳其民族的驕傲, 埃爾巴坎黨主席演講亦常強調,土耳其有更大的潛力作為穆斯林世界的領 導人,就如同鄂圖曼帝國幾個世紀的表現
然而,1997 年 2 月 28 日軍方占優勢的國家安全委員會認為,有必要保 障世俗化的秩序,決定停止福利黨的執政,憲法法院再以反世俗化的政治 活動與鼓舞激烈的伊斯蘭教,宣判禁止該黨 - 正發黨異軍突起獲得執政
2001 年脫離賢德黨的埃爾多安成立正發黨,改變過去政治的伊斯蘭所 倡導的理念,將保守主義、伊斯蘭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理念混合。其中就保 守主義而言,他們將黨的目的訴求維持社會秩序,尤其重視制度上的保護, 譬如家庭傳統等;其次,就伊斯蘭主義而言,他們認為保守主義的內容由 宗教決定,需遵循伊斯蘭教。在這種情況下,經濟 新自由主義所產生的風險,即貧窮、不平等與失業,將由家庭、宗教以及 伊斯蘭教的社區予以減低,而且家庭有一項功能是,在國家和社會被描述 成快樂的大家庭下,大家尊重傳統,分享相同的價值,過著合諧的生活, 以及在家庭中解決問題,譬如庫德族問題,因此伊斯蘭主義可以說是用來 和人民建立連繫關係;最後,就民族主義而言,他們認為土耳其的社會和 文化認同,既不是歐洲的也不是西方的,而是具有宗教價值與傳統的文明 與文化,這源自鄂圖曼帝國的遺產 - 結論
- 土耳其政黨的成立,除了具有恩庇侍從的性質,其本身制度化的發
展偏弱,不過多黨政治是其政治民主化的實體,亦是現代化的推手,
這股政治力量從上層精英社會向下層民眾社會延展,以及從城市向
鄉村延展。
一般而言,土耳其的世俗政黨獲得文官、軍方高層與傳 統知識精英等支持,而伊斯蘭教的政黨則不僅具宗教色彩,更有階 級傾向,不少來自弱勢和邊陲的社會群體。世俗政黨與伊斯蘭教的 政黨之間權力的角逐,多少呈現精英政治與民眾政治的對抗,同時 體現政治生活的多元化與政治制度的民主化走向。 - 早期政治在世俗化運動的過程中,出現獨裁式的權力集中,並沒有 公民廣泛的參與,主要是因為缺少一個主導性的社會階級,亦即資 產階級,導致統治模式很大程度建立在個人權力體系和精英團體的基礎上。政治上有定期舉行的選舉,但是在社會和政治之間,並沒 有一個強有力的群眾政黨加以連結起來。
- 雖然伊斯蘭教的政黨不斷遭到世俗化政黨與政府建制的壓制,甚至 被稱為破壞憲法上限制宗教進入公共領域,而受到黨禁的處分,但 是伊斯蘭教信徒改變政黨名稱後,其勢力仍繼續存在。
- 「經濟優先於政治」,在中東地區這樣的政黨主張是罕見的。新興 伊斯蘭教的政黨相當具體地改善人民日常的生活,尤其是正發黨, 它將經濟新自由主義和政治伊斯蘭主義頗為奇特地組合在一起,作 為新崛起的虔誠派資產階級的政治代表,而且該黨更證明與世界的 交往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對伊斯蘭教的中東地區是有益的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介紹土耳其政黨政治發展過程中的伊斯蘭教因素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同上
同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