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4日 星期日

〈COVID-19 多層疫情防控法〉郭上源

  1. 前言
  2. 最外層防護--疫苗
  3. 第二層防護--邊境管制
    1. 機場管制
      當從機場入境的旅客來自高感染率的國家時,為了不讓國外疫情透過旅 客向國內蔓延;此時有對旅客實施入境管制之必要。目前各國入境管制五花 八門,但大致上可分為三種:第一種入境篩檢+隔離檢疫(如中國);第二種入境 不篩檢但須隔離檢疫(如台灣);第三種入境需篩檢但不需隔離檢疫。這三種 管制法中很顯然以第三種之管制成本最低
      在機場管制的最基本要求就是『a.飛機上戴口罩及護目鏡(避 免機上全聚感染)、b.入境時進行篩檢、c,入境後遵守防疫規定隨時戴口罩及 維持社交距離、d入境後第四天第七天第十四天進行追蹤篩檢』
    2. 公路管制
      在入境關卡處 設置快篩站,其餘管制方法可比照機場管制
    3. 鐵路管制
      如果入境旅客是搭乘地鐵穿越多國後再入境,則快篩之標準應以所經過 國家中感染率最高者為標準,而地鐵車廂是一個標準的群聚感染空間,所以 旅客一定要全程配戴口罩甚至護目鏡,除了應設法在車廂內加裝空氣過濾系 統外(出風口在上,吸風口在下,以加速飛沫沉降),其餘入境管制方法也可 比照機場管制。
    4. 海港管制
      由於郵輪、貨輪、軍艦及遠洋漁船等,算是一種密閉空間 ,乘客及船員 長期待在這個密閉空間,在船上爆發群聚感染之風險相當高。因此,入境管 制之方法應該篩檢並加上至少四天的隔離檢疫;且不應在原船上進行隔離檢 疫,否則反而容易增加群聚感染風險,例如鑽石公主號事件及台灣磐石號事 件。
    5. 河水海水定期檢測
    6. 農牧產品進口之檢驗
  4. 第三層防護--城市管制(封城或發布緊急事態)
    如果本 國境內某些城市的感染率遠高於其他地區,則為了防止高感染區的病毒進入 低感染區,此時就出現了所謂封城(如武漢及紐約)及發布緊急事態(如東京都) 的政策
    施行時機(僅供參考):當每日新增確診率達十萬分之一以上時可以考 慮發布緊急事態(如日本),當每日新增確診達率達四百分之一至千分之一時 可以考慮封城(例如: 義大利、武漢 )
    1. 日本的緊急事態宣言內容
      1. 在「緊急事態宣言」範圍內的地方行政首長可以要求:
        1. 排除工作或購買日常生活必需品,民眾應「自我約束」不重要、不緊急的 外出活動。
        2. 暫時關閉學校、保育所等機構。
        3. 要求或限制舉辦會聚集大規模人數的活動,或要求關閉樓地板面積超過 1,000平方公尺的電影院、百貨公司、博物館等休閒娛樂場所。
        4. 向業者(生產、物流和銷售端)徵收指定醫藥品或食品。
        5. 要求鐵路公司或日本郵政協助運送緊急物資。
        6. 徵收土地或建物,作為臨時醫療機構(野戰醫院)
    2. 在實施封城時,政府則可以參考下列六點進行疫情防控
      1. 進出城市之管制:此時民眾由被管制(高感染率)的城市進入其他城市時, 其管制法應比照邊境管制的做法---例如越南是對所有旅客逐一量體溫甚 至篩檢
      2. 居家令或限制市民作息:在用盡各類防疫手段後疫情仍然失控之城市, 政府可以用命令限制市民全體返家隔離,禁止不必要之外出。若疫情尚未 達到失控之程度,則僅需規定出門強 制戴口罩並限制夜間活動及管制各 類群聚活動(如關閉學校、餐廳及娛樂場所)。
      3. 集中全國醫療資源協助檢疫及診療。
      4. 設置野戰醫院(方艙醫院) 將輕症患者隔離於人群之外。
      5. 地毯式消毒:可依據財務狀況再決定是否消毒,如果要消毒建議遊城市周 圍往市中心消毒,並加強醫院及大眾運輸工具之消毒。 
      6. 建立產業泡泡:在武漢封城期間並非所有活動都停擺,例如:新建醫院工 程之工人、配送食物之快遞員及醫護人員的通勤;在日本宣布緊急事態期 間也沒有對市民活動作太多限制 。因此,縱使在封城期間,各工業區或 單一工廠仍然可以自己組成一個獨立的產業泡泡。也就是在一個高污染 的城市中,透過普篩及消毒建立一個乾淨且隔絕汙染的空間(產業泡泡); 並讓員工在這個泡泡中 進行食衣住行及生產的活動,直至封城令解除
      7. 封城時期政府應善用汙水檢測、普篩及每日新增確診資料;快速篩查出高 感染率的區域,並施以小區域隔離,其餘低感染率的區域,則可以再全面 消毒後解封。
  5.  第四層防護--小區域封鎖
    小區域封鎖(如封院及遊艇隔離)的意義是,當本國高感染區域僅侷限在 某一小範圍內時,只需對這塊小區域進行封鎖即可,而不需要全城封鎖;而 其參考之發動條件應為單日新增感染達四百分之一以上時始可發動
    1. 可在封城期間再建立第二層封鎖
      必要時防疫中心也可以在封鎖的城市內,建立第二層封鎖;例如成功壓 制武漢疫情的方艙醫院在性質上也是一種小區域封鎖,算是當時武漢封城中 的第二層封鎖。同理,火神山醫院也算是第二層封鎖;但是在火神山醫院內 還有第三層封鎖,每個獨立病房或負壓病房都算是第三層封鎖,所以進入這 些病房都需先通過兩道門的管制。這種層層封鎖的措施將會是影響疫情控制 成敗的重要因素
    2. 尚未實施封城時的小區域封鎖
      小區域封鎖應避免將健康之人與疑似病患一起隔離
    3. 被動性的封鎖
      1. 監獄及難民營
      2. 正在海上航行的郵輪及軍艦
  6. 第五層防護--八大群聚場合管制
    病毒大致上只能經由幾個方向入侵人體,第一是鼻子,第二是嘴巴最後才是眼睛
    1. 營業前全面消毒
      在一般人的概念裡,「群聚場所」顧名思義當然是指高度污染的場所; 然而,由於『群聚』會使「人與物」之間接觸頻率增加;所以若要降低感染 機率,就不得不設法降低群聚場所內之汙染程度
    2. 工作人員戴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1. 護目鏡在台灣對疫情的影響:
      2. 護目鏡在南韓對疫情的影響:
      3. 護目鏡對新冠疫情的影響:
    3. 全員戴口罩
    4. 入口處量體溫
    5. 入口處聞醋
    6. 入口處乾洗手
    7. 營業場所內維持社交距離
    8. 娛樂場所戴防護面罩或天龍人頭盔
  7. 最內層防護--個人防疫規定 
    1. 個人防疫
    2. 以居家防護
    3. 派對聚會防務
  8. 疫情指揮體系之建構
  9. 評論第一波疫情中各經濟體的表現
    1. 中國
    2. 日本
    3. 南韓
    4. 越南
    5. 新加坡
    6. 台灣
    7. 德國
  10. 結語
    1. 本文在邊境管制法上 新增了河水海水檢測及進口農漁牧產品檢測。事實 上筆者早在2020年2月初就已經提過類似主張,但真正能落實這些主張的似 乎只有中國跟新加坡。
    2. 在封城措施中,利用『封閉群體』的概念,新增了產業泡泡這種防控手段
    3. 在群聚場合管制中,將宿舍、軍艦及郵輪納入管制;並新增『聞醋』及 『天龍人頭盔』等防控手段,以備不時之需
    4. 在個人防護中,於『戴口罩、戴護目鏡、保持距離及量體溫』之外新增 『少生食』之項目;並提出私人場所(例如住宅)之防疫方法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討論如何防控武漢肺炎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看起來像社論,不太像論文,資料也太多手了八,沒個原文的
也太強調個人防控了,行政制度的調控、疫調之類的完全沒提到,基本還是在以境外阻隔為中心在討論,而不討論一旦進到社區,如何篩出來等方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