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2日 星期二

〈國際關係新古典現實主義理論〉鄭端耀

  1. 前言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闡述與評析新古典現實主義,其中主要的探索脈絡根植於,外交政策分析與新現實主義思維的交錯和發展,亦即後冷戰時期新現實主義無法有效解釋國際關係的發展,遭致廣泛的批評,以及外交政策分析重新興起。
  2. 理論發展背景
    1. 外交政策分析
      因過於注重研究方法,低估國際關係的複雜性,而未能產生外交政策理論
      1. 主要包含三項研究方法的特色
        1. 從決策者與國家層次,分析外交政策行為
        2. 採取實證主義方法,建立國內政治與外交政策的關係
        3. 建構正式外交政策理論
      2. 後冷戰的轉變
        1. 多元化的研究途徑
        2. 轉向中程理論
        3. 引進心理學來分析決策者
        4. 重視國內政治
        5. 受到建構主義影響,開始注重理念與認同
    2. 新現實主義
      無法解釋後冷戰現象而遭到批評
      1. 建立國際體系層次作為分析國際關係現象的優勢地位
      2. 貶低決策者和國家層次所具備分析國際關係現象的能力
  3. 新古典現實主義的性質
    從維護現實主義出發,而且為了達到辯護的目的,一方面鬆綁新現實主義的束縛,一方面納入較為繁複古典現實主義的多樣性,使其具有較大的彈性和迴旋空間
    其理論建構以外交政策分析為範圍,以建立特定條件下的中程理論為目標
    1. 就層次分析而言,新古典現實主義採納多層次分析,強調中長程觀點言,權力結構分析較具優勢,但短程則決策者與國內因素較具優勢
    2. 就本體論而言,採雙元論的立場,認為國家能力包括有無與無形
      同時也在認識論與方法論上,在實證與後實證之間游走
  4. 理論主張和研究方法架構
    1. 理論主張
      1. 接受國際無政府狀態的事實,但不若攻勢和守勢賦予特定含意
      2. 同意權力是決定國家行動的基礎,但權力並非等於外交政策利益和行動
        因此,對新古典現實主義而言,國家的目標是追求國家利益和國際影響力,設法在國際無政府狀態的不確定環境下,塑造有利於該國利益發展的環境
      3. 國際權力分配是影響外交政策行為最主要的力量
        但不會如同新現實主義一般特別強調"國際體系"權力分配,比較關切的是相對權力,尤其是和本身相關國家間的權力分配關係
      4. 國際權力分配無法有效解釋實際外交政策行為
        1. 國家非單一理性實體
        2. 國際權力必須透過決策者和國內政治的承接傳送
        3. 國際權力分配是模糊的概念
        4. 國際權力分配只能在一定程度內限制國家外交政策的取向,但不能決定外交政策的特定選項
        5. 就長程而言,國際權力分配能為國家政策提供完善說明,但短中程則有很多限制與不足
      5. 外交政策由決策者制定,決策者對國際權力分配的認知可決定該國外交政策行為
        1. 國際權力難以評估
        2. 政府內部缺乏對國際權力評估統籌策劃的機構
        3. 決策者傾向以過去的經驗,來評估現在或外來的發展
        4. 認知改變和權力變化沒有一定關係
        5. 國際權力產生變化時,容易產生錯誤認知
      6. 接受當國家相對權力增長時,對外行動能力也會增加
        而國家權力是否轉化為國際行動力量,決定在政府能力上
      7. 國家外交政策行動未必會隨著國際權力變化,而採取相應的權力平衡措施
        因為國家不只關心國際權力分配,也關切自身國家目標與外交政策利益
    2. 研究方法
      1. 由國際到國內、整體到個體,循序漸進的步驟
      2. 首先檢視國際權力分配,探討權力結構發展和國際行為不一致的情形
      3. 研究重點轉入國內政治,探討那些變數是構成干擾或影響權力結構和國際行為的關係
      4. 以個案來檢視權力結構與國際行為關係,並且進而試圖建立外交政策理論
      5. 根據個案研究的結果來驗證理論假設的關係
  5. 對新古典現實主義的評析
    1. 成果
      1. 銜接現實主義理論間的縫隙,延續現實主義的解釋能力
      2. 打破國際體系與外交政策研究的隔閡,納入國際政治因素的影響作用
      3. 結合傳統與實證研究方法的優點
      4. 引導新的問題與解答
      5. 提供中程理論建構
    2. 批評
      1. 失去現實主義的一致性和特殊性
      2. 沒有跳脫新現實主義的理論框架,只是從事例外性的個案論述
      3. 陷入國內政治(太多變數難有決定性的理論),可能邁入比較外交政策的後果
      4. 不具理論的條件,只是理論分析架構
  6. 結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