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國際關係理論》〈社會建構論:Onuf、Kratochwil和Wendt的建構主義世界〉袁易

  1. 前言
  2. 重新閱讀三本社會建構論之代表作:創立與傳承
  3. Onuf之"我們造就的世界"
    1. 三段論述
      人與社會是相互構成的,是三個不斷循環的階段:人建構社會、社會建構人的行為;第三段則是人與人間的互動形成規則,而社會透過這些規則規範人的行為
    2. 言語行為
      人與人透過言語做互構,促使對方做出回應,而這些言語被稱作言語行為,依照其強度分為:斷言性言語行為、指令性言語行為以及承諾性言語行為
  4. Kratochwil之"規則、規範和決策"
    1. 語言
      語言是形塑規範效力範圍與空間的主要因素之一,透過語言,各方對於規範進行承諾,使規範具有強制力
    2. 規範
      國際上的規範使用是基於一種特別的論述形式,在各方表述範圍內,針對共同期待找出一套行為準則。而這套準則共同理解媒介的邏輯並非一致,因此具有解釋空間
  5. Wendt之"國際政治的社會理論"
    1. 三種無政府文化
      源自英國學派,認為國際體系中存在一種相互競爭的思想傳統:霍布斯、洛克、康德,並認為國際政治是建立在一個國際社會之上
    2. 身分
      三種無政府文化的形成取決於一國在另外一國眼中所被認定的身分關係,包括敵人、對手或是朋友;而對於這三種關係的認定,就會形塑出國際政治中不同的文化樣貌
  6. 社會建構論的理論意義
  7. 結論:理論與實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