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與著作
- 亞當斯密的時代背景
當時的英國,農村人口佔總人口一半,工人占全部就業人口1/3,農業人口仍多於工人,為手工業下的農商時代 - 《國富論》的哲學基礎
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肯定了hume的道德哲學見解,並把它應用在經濟面,指出每一個人在交換中自由地追求最大利益,並產生了最大的社會財富
國富論則試圖有體系地解說個人的經濟行為如何促進社會經濟結構的發展 - 分工與生產
國富論第一章"分工論"地目的在於探討勞動生產力持續增加的原因與其決定因素
因人類獨有的交換與易貨的傾向,使得人類步向擴大剩餘產品交換的社會關係結構,而分工擴大則依賴資本累積,而資本介入之後,生產投入物品與總生產物的物品有別,故必須先解決生產物之價值問題,才能解決社會分配問題 - 交換價值與價格
- 使用價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
- 交換價值-表示因佔取此物所取得的對於他物的購買力
亞當斯密在此討論三個問題 - 各種物品的真實價值如何尺度
以勞動為單位 - 真實價值是由那些部分所構成
一切物品的價格分解為工資、利潤、地租 - 為何市場價值有時會脫離真實價值
市場供需原則 - 分配理論-勞動工資、資本利潤及土地地租之自然率的決定理論
工資與利潤的高低乃是物價高低的原因,而地租的高低則為物價高低的結果;故對土地生產物需要的高低對地主所要求之地租的多寡有關聯 - 資本累積論
所得大小及利潤高低決定儲蓄量,而儲蓄又是構成了流動資本與固定資本,故儲蓄必然等於投資 - 賦稅原理
- 國家的職能限於國防、司法及公共設施
- 認為地租稅對於財富累積妨礙最小,最適合負擔政府支出
- 指出利潤稅不宜直接徵課,因個人資本量不易確定以及資本可能逃離課稅國
- 對工資課稅可能導致勞動需要的減少與經濟活動的衰退
2022年11月6日 星期日
《西洋經濟思想史》〈古典學派的創建者-亞當斯密〉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