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本文將採用新古典現實主義者戴傑飛(Jeffrey W. Taliaferro)所 提出的風險平衡(balance of risk)理論,針對 1995-96 年間的台海 危機,以有別於傳統的分析途徑來解釋美國出兵的原因。 - 傳統理性理論的反思
- 展望理論
展望理論並不否認個人極大化效用,但認為函數是非線性的, 也就是個人在不確定狀況下的決策行為,考慮的是獲利與損失的價值函數( value function),而非效用極大化的效用函數( utility function),因為價值函數是用來反映後果(即展望)的主觀感受值, 以衡量展望相對於參考點偏差的價值,代替了直接後果或傳統的效 用函數 - 基於人性的冒險-風險平衡理論
新古典現實主義學者戴傑飛針對守勢現實主義( defensive realism)理論進行修正,並結合了經濟學領域中蓬勃發展的展望理 論(prospect theory,或譯前景理論),提出一個新的研究方向, 稱之為風險平衡(balance of risk)理論 - 展望理論
認為在不確定的條件下, 人們的決策過程可分為編輯(editing)和評價(evaluation)兩個階 段,所謂編輯階段是指對不同的結果進行初步分析,其目的是找出 簡化的表現形式,以使決策變的更加容易,亦稱之為制訂(framing) 階段。編輯階段一般被分為編碼(coding)、合併(combination)、 分解(segregation)與刪除(cancellation)四個環境;評價階段則是對 編輯之後的結果進行價值評判,以便進行最後的選擇,亦即選擇最高 價值的展望 - 風險平衡理論
- 四點假定:
- 國際體系(即無 政府狀態、國家間相對權力分佈)限制了國際格局和國家外交政策 的範圍
- 如同其他守勢現實主義理論,戴傑飛也認為只有在 少數情況下,國際體系才會提供國家衝突與侵略的動機
- 體系規則(systemic imperative)與國家領導者的外交決策之間有著複 雜但非直接的連結,欲瞭解一國採行的政策,必先探究其高級官員 對於國家間相對權力與國際環境如何評價
- 人類處理關於自 身環境資訊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們通常依賴先天的信念系統(belief system)與認知捷徑(cognitive short cuts)來估算權力與選擇政策, 換言之,人們的決策行為雖然是理性的,但是會受到某種限制,即 有限理性
- 因果邏輯
決策者在確定獲利的情境下傾向於風險趨避;在認知損失的情境下,則 傾向於風險承受的不理性行為 - 個案研究:1995-96 年台海危機
- 1995 年 7-9 月
- 背景
- 分析
- 參考點:
這邊的參考點可以表示為「美國定義下的兩岸 現狀」,這現狀不是美中台三方默契下定義的現狀,而是美國在發 放簽證給李登輝之後所建立的新現狀,因為在某種程度上,美國覺 得中國與台灣都試著偏離當時美國認可的現狀:中國以逐漸上升的 國力為後盾,試圖主導兩岸關係,並排除美國對台灣的影響,台灣 則是透過民主化的成果與經貿實力,試圖降低美國對台灣的牽制, 進而改變兩岸關係的一中前提,亦即中台雙方各自探取對己有利的 情勢,故此,美國希望重新控制對於現狀的解釋權 - 總的來說,美國定義的現狀(一個尚未完全形成的期望水準)在美 中台三邊事務上是獲利的狀態,因此傾向於風險趨避的狀態,對於 中國的抗議與軍演選擇了息事寧人的政策
- 1995 年 10-12 月
- 背景
- 分析
- 參考點
在這一階段中,柯林頓政府原本寄望柯江高峰會後,中國能夠 接受美國定義的現狀安排,因而參考點已轉為美國期望的水準,這個期望水準可以稱之為「美國合意的兩岸關係」,與先前的參考點 最大的不同之處在於,之前美國定義下的兩岸關係是由於國會介 入,就核發簽證一事美國無法示弱,加上柯林頓政府疏於管理兩岸 事務,只能強渡關山式的逼迫中國接受。在柯林頓政府內部檢討後, 認清兩岸關係不能一憑己意而獨斷獨行,必須得到中國的認可(或 至少是默許),因此,這裡的期望水準是美國希望能讓中國滿意, 又不違背美國的利益 - 1996 年 2-3 月
- 背景
- 分析
美國的參考點已轉向修補美中關係, 陸續推動雙方互訪,以加強溝通。在這次危機中,美國深刻感受到台灣議題對於美中兩國的 嚴重性,若不謹慎處理將會摧毀 1971 年以來的正常關係,甚至將引 起亞太地區的動盪與不安,因此在危機過後,美國也展開了兩岸政 策的檢討(特別是對台政策上),乃至於有日後柯林頓在上海宣布 的新三不,也讓繼任的小布希政府重新評估中國的角色。 - 結論
透過風險平衡理論的研究,能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 美國的決策模式,最重要的步驟就是找出參考點。就長期而言,美 國關注的優先性絕對是所謂的 A 類問題,亦即美國在重要的區域 中,為了對抗具敵意的霸權崛起,將會扮演穩定者與擔保者的角色 (Nye, 1999: 29),在美國霸權尚未結束前,這仍應屬美國戰略制 定者的最高原則,落實在美國對兩岸的亞太戰略中,可以看出美國 的目的便是讓中國意識到對台使用武力不應該是其選項
2022年11月27日 星期日
〈不理性的平衡? ─重新審視美國在 1995-96 年間台海危機的軍事干預行為〉徐子軒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