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21日 星期五

《人類學 第二十二章-Conrad Phillip Kottak》筆記

《人類學:人類多樣性的探索(第12版)》,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著,黃劍波,方靜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

第二十二章 藝術

  1. 甚麼是藝術?
    字典的定義"美麗之物或超出普通意義的品質、製品、表達或領域"
    1. 藝術與宗教
      Jacques Maquet認為藝術品是能激發和維持誘惑的事物。他迫使你注意他並思考。
      Maquet強調了作品的形式在產生這種藝術誘惑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在任何社會中,藝術的創造既是為了它自身的審美價值,也是為了宗教目的。
    2. 定位藝術
      審美價值是區分藝術的一種方式,另一種方式是思考藝術的擺放地點。
    3. 藝術與個性
      Haapala認為藝術家與他們的作品是不可分離的。通過創作藝術品,人為自己創造了藝術的身分。他把自己帶入其藝術作品中。他的精神存在於他的藝術創作中。
    4. 藝術品
      藝術的評判標準模糊不定,隨時代而變,如印象派從評價拙劣到經典
  2. 藝術、社會與文化
    藝術通常比洞穴繪畫更為大眾。一般來說,他的目的是為了在社會中展立、評價、表演和欣賞。他擁有觀眾和聽眾,並非僅為了藝術家而存在。
    1. 民族音樂學
      民族音樂學是對世界音樂及音樂作為文化和社會方面的比較研究。
      民族音樂學的研究領域因此包含音樂和人類學兩個方面。
      音樂部分涉及音樂本身以及用以演奏音樂的樂器的研究和分析
      人類學部分把音樂看做是探索文化和判定音樂在所處社會中歷史與當代作用的方式,以及影響音樂如何創造和展演的社會和文化特點的工具。
    2. 藝術與文化的表現
    3. 藝術與交流
      藝術在社會中的作用表現為藝術家和社區或者聽眾之間的交流形式
      在當代社會中,觀眾層次多元化加強,觀眾一致的回應非常少見。當代藝術家像商人一樣,都深刻意識到他們有著目標觀眾。人群中的特定部分比其他人更傾向於欣賞某些特定藝術形式。
    4. 藝術與政治
      當藝術進入政治領域,藝術作品的判斷、如何展示藝術的決定,都可以說具有政治意味並富有爭議。
      博物館不得不在大眾群體的水平、藝術家及其作品展示創造性和創新性的渴望之間加以平衡。
      如Chris Ofili的聖母瑪麗亞
    5. 藝術的文化傳播
      由於藝術是文化的一部分,對藝術的欣賞便依靠文化背景。
      從審美角度是否給人愉悅感受來界定藝術,這是某種程度上依賴文化的情況。
      人們學習聽特定類型的音樂,並學習欣賞特別的藝術形式,就像他們在學習聽懂並解釋一門外語一樣。

      在文化更加微觀的層次上,特定藝術傳統可以在家族中傳遞。
      在許多社會中,神話、傳說、故事以及敘述這些故事的藝術在文化傳遞和傳統保護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6. 藝術職業
      在非工業社會裡,藝術家更像是兼職專家。
      在國家社會裡,藝術家們擁有更多的方式去全身心地投入完成自己的作品
      國家社會一般專門贊助藝術的人通常是菁英階層的成員,贊助者會為有抱負和天賦的藝術家,提供多種類型地幫助。
    7. 延續與變遷
      我們的文化提倡變遷、實驗性創新和新奇的事物。但是創造性本身也是建立在傳統基礎上的。
  3. KW
    1. 審美
      對感覺到的藝術作品的品質的欣賞,與美感相關聯的思想和感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