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人類學 第十九章-Conrad Phillip Kottak》筆記

《人類學:人類多樣性的探索(第12版)》,康拉德.菲利普.科塔克(Conrad Phillip Kottak)著,黃劍波,方靜文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2012。

第十九章 婚姻

  1. 甚麼是婚姻?
    《Notes and Queries on Anthropology》:婚姻是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的結合,這樣女人所生的孩子就被認為是這對父母的法定子女
    但也並非能涵蓋所有情況,如兄弟共偶、同性婚姻等各種不同形式
  2. 亂倫與外婚
    1. 外婚
      外婚就是在自己所屬群體之外尋找丈夫或者妻子的方式。因為它可以使人們與更大的社會網路建立聯繫,在需要的時候,這樣的社會網路可以提供培養、幫助和保護,所以它具有很強的適應性。
    2. 亂倫
      指的是近親間發生性行為,所有的文化中都存在亂倫禁忌
      但是不同的文化對亂倫的定義是不同的
      1. 平表parallel cousins & 交表 cross cousins
        「平表 交表」的圖片搜尋結果
  3. 解釋禁忌
    1. 雖然是禁忌,但亂倫的確會發生
      跨文化的研究顯示亂倫和亂倫禁忌是由親屬結構來塑造的。
      如果一種文化關注的是兄弟姊妹亂倫的危險和禁忌,則這種文化存在於具有非核心家庭結構的社會中,如世系和氏族
    2. 本能厭惡
      亂倫禁忌中的特定親屬類型和禁忌本身的產生都存在一個文化的基礎而不是生物的基礎。
      甚至在非人類靈長類動物那哩,也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他們具有抵制亂倫的本能,他們在青春期的分散並不是禁止亂倫結合,而只是限制亂倫結合的頻率。
    3. 生物退化
      生物退化理論說明"早期智人發現了亂倫結合現象會生育不正常的子女。為防止這種情況後,我們的祖先禁止亂倫"

      儘管系統性的近親繁殖會帶來潛在的有害的生物結果,但是人們的結婚模式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信仰基礎上,而不是基於那種對外來幾代生物退化的普遍關注。
      況且該說法也不能解釋,平表不行而交表可以的婚姻模式。
    4. 嘗試與輕蔑
      1. 熟悉產生嘗試
        馬林諾夫斯基提出"亂倫禁忌源於將家庭內的性感受轉移到家庭外,以保證家庭原有的結構和關係不被破壞"
      2. 熟悉產生輕蔑
        認為長期無性的關係會使一個人認為與家庭成員產生性關係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對那些終生都生活在一起的人來說更是這樣。
        Joseph Shepher對以色列集居群的研究也支持這種傾向。
      3. 但不論哪一個理論比較有道哩,亂倫還是有時會發生
    5. 不外婚就滅絕
      主張亂倫禁忌是為了確保外婚制,促使人們與親屬群體之外的人結婚
      這種觀點強調了婚姻在建立和保持聯盟中所起的作用
      外婚制和促進外婚制的亂倫禁忌有力地解釋了人類適應策略的成功性,除了他的社會政治功能,外婚制還確保了群體之間的基因混和,從而保持人類物種的優勢。
  4. 內婚
    同類婚意味著一個人要跟一個與自己比較相近的人結婚,如具有相同社會階層的成員之間相互通婚
    1. 種性
      種性就是依照成員的出生將其歸類於一個分層群體,而且這個身分是世襲的。
      儘管印度種性屬於內婚制群體,但是很多群體在內部又進一步細分為外婚制的世襲。傳統上這就意味著印度人需要跟與自己屬於同一種姓但卻屬於不同繼嗣群的人結婚。
    2. 皇族內婚
      1. 顯功能和潛功能
        一個風俗習慣的顯功能是指一個社會中的人所賦予它的原因,他的潛功能是指這個風俗習慣對社會產生了影響,但是這種影響沒有被社會成員所提及或者認識到
        如夏威夷皇室相信內婚制是為了遺傳瑪那(當地信仰,一種神聖物質),而避免政治爭端與保持皇室財產的完整是其潛功能。
  5. 配偶權利與同性婚姻
    1. Edmund Leach 提出伴隨婚姻而來的幾種權利
      1. 確定女人所生孩子的合法父親和確定男子的孩子的合法母親
      2. 使夫妻一方或者夫妻雙方可以獨享另一方的性服務
      3. 使夫妻一方或者夫妻雙方能夠享有另一方的勞動力
      4. 使夫妻一方或者夫妻雙方能夠享有另一方的財產
      5. 為了子女,夫妻雙方要像夥伴一樣,建立共有的財產
      6. 在夫妻和他們的親屬之間建立一種具有社會意義的"姻親關係"
    2. 同性婚姻的施行,則常在上面遇到許多阻礙
  6. 作為群體聯姻的婚姻
    1. 聘禮與嫁妝
      1. 聘禮
        一般由繼嗣群體的成員一起貢獻的,他是指男方及男方親屬按照習俗,在婚禮前、婚禮時或者婚禮後送改女方以及女方親屬的禮物。
        聘禮補償了新娘的群體因為他的出嫁而造成的精神和勞力損失,更為重要的是,他使這個女人所生的子女完成成為她丈夫群體的成員,因此這個習俗又被稱為"子嗣金"
        隨著聘禮價值的增加,婚姻會變得更穩定,聘禮是預防離婚的安全保障
      2. 嫁妝
        新娘家送給新郎家的大量禮物
      3. 大多數從事生產食物的非工業社會允許多偶婚姻或者多偶婚制,這是他們與多數覓食社會和工業社會不同的地方。
    2. 持久的婚姻
      1. 妻姊妹婚
        妻姊妹婚在母系社會和父系社會中都存在。
        在實行婚後從母居的母系社會裡,鰥夫通過續娶他妻子的姊妹或者他妻子母系中另外一位女性成員就可以繼續留在他妻子的群體中
      2. 夫兄弟婚
        如同妻姊妹婚,通過丈夫群體中的另一位成員來代替去世丈夫的方式,婚姻能夠延續下去,繼嗣群之間的聯盟關係也得以維持。
  7. 離婚
    1. 離婚現象在母系社會中通常更為普遍一些。在實行從母居的條件下,妻子可能只需要將與他合不來的男性打發回家就好。
      Jerome Levy從跨文化的角度歸納出,高離婚率與女性有保障的經濟地位相關。

      在父系社會,離婚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在婚姻失敗時需要重新聚集和償還大量嫁妝的情況下
  8. 多偶婚姻
    1. 一夫多妻制
      一夫多妻制隨著社會背景和功能有不同的原因。
      如繼承兄弟的寡婦、增加生產力和維持威望、政治工具、擴大同盟等
    2. 一妻多夫制
      世界上實行一妻多夫制的民族大多居住在南亞-尼泊爾、印度和斯里蘭卡
      其原因可能為對遷移的文化適應(當男性常常需要離家的狀況)、資源缺乏(限制妻子和繼承者)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