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看到這本書的名字,比較在意他的名字,因為通常都是音譯,看到書封上是"Burmese"總覺得背後一定有故事,然後就被我找出來拉~~
*參考資料:
你真的唸對了嗎?緬甸國名到底是Burma還是Myanmar?https://dq.yam.com/post.php?id=4885
這本以吳波金的陰謀開頭,以弗洛里的自殺、醫師的調職、波金的成功做結,直到看到最後一句"她成功扮演了老天爺給她的角色,也就是白人女主人",讀到最後有點令人哀傷,在英國殖民體系中,試圖反抗的弗洛里(討厭白人主人態度)、維拉斯瓦米醫生(不收賄)最終都沒有好結局,而融入這個體系的伊莉莎白學會如何做一個白人女主人。
我覺得這一部的緬甸鄉村情景描繪非常多,彷彿可以看到菩提樹、芭蕉葉、擁擠的市場等等,雖然我不太在意這個XD,令我比較感興趣的是波金與他的老婆,還有弗洛里與伊莉莎白,波金的老婆一直告訴波金會下地獄,波金說只要蓋寶塔就好了(讓我想到魏晉南北朝的佛寺),伊莉莎白一直想找一個老公,每次都覺得很尷尬,因為那個上校?憲兵?走後,她馬上回頭找弗洛里,最後又因為弗洛里的醜聞爆發,而與他斷絕,感覺很適切的描述當時人來到緬甸時的內心小劇場,在什麼都沒有、有如被流放的緬甸,抱著沒魚蝦也好的心態,還有弗洛里對於白人主人的厭惡,不知道是不是作者的表現,感覺最能展現殖民話題,在於弗洛里與醫師的對話中,醫師那崇拜英國帶來的文化,讓他覺得英國是救世主,而弗洛里認為他們是來壓榨緬甸的,是外來者(好像有點相反XD),不過,身為被殖民的臺灣,我有時也會認為日本帶來了新式教育與文化,都比之後的國民政府好,但如果當時繼續被清朝統治,最後會是如何呢?會比日本更好嗎?
不管如何,我覺得這部挺不錯看的,看到很多緬甸的文化描述,還有殖民與被殖民的互動,雖然最後沒看到弗洛里與伊莉莎白結婚讓我有點落寞XD,可惡!
相關文章~
喬治·奧威爾的「緬甸歲月」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30527/c27burma/zh-hant/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