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7日 星期四

《口述歷史的個人訪談與專題訪談--陳進金》之筆記


  1. 口述訪談的方式
    1. 個人訪談
      1. 指類似傳記式的訪談受訪者的生平
      2. 優點是紀錄完整,且因長期訪談,易受信任,使得真實性與史料價值提高
      3. 缺點是耗時費力
      4. 多用於經歷豐富的受訪者
    2. 專題訪談
      1. 指針對重大事件的參與者進行訪談,並側重於重大事件
      2. 優點是凸顯研究主題,且有益於史學議題的研究,也不須耗費過多人力與時間
      3. 缺點是對受訪者的片面理解,以及因時間短,而無法得知更多詳細內容
    3. 座談會式訪談
      1. 針對某事件或人物而邀請一群相關人進行訪談
      2. 優點是一群人之間可以互相補充,補足之間的片段
      3. 缺點是受訪者之間可能有所顧忌
      4. 多用於時間與經費有限,以及須採訪人物過多的情況
  2. 個人訪談
    1. 取得受訪者的信任與訪談內容的完整是訪談的要點
    2. 事先了解受訪者的相關資料,對於訪談過程能有更豐富的成果
  3. 專題訪談
    1. 專題訪談是開發歷史研究議題的重要基礎
    2. 閱讀大量事件的相關資料與區別受訪者是否真實呈現他的記憶,是訪談的要點
      *動態的記憶是受訪者受到報導與他人回憶的影響,並將之作為自己的記憶
    3. 注意受訪者因回想記憶而產生的心理創傷是否影響訪談的進行
  4. 結語
    1. 口述歷史並沒有一定的規範,而隨每一次受訪者的個性與風格有其不同的成果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目的是?
介紹口述訪談的類別與其特色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
訪談花費的時間與人力會影響到做出來的成果,而須注意多人訪談與專題訪談,受訪者的心理情境,是否有顧忌或是動態記憶的狀況

引用格式(最近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自己要回頭找資料,這邊加個引用格式應該方便很多XD)
陳進金著,<口述歷史的個人訪談與專題訪談>,收於許雪姬主編,《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市:臺灣口述歷史協會,2014.06),頁101-1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