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3日 星期日

《北宋錢荒:從財政到物價的考察》之筆記


  1. 關於北宋錢荒成因的幾點補正
    1. 北宋錢荒並非商品經濟高度發展的結果,而是發生在高鑄幣量的情況下
    2. 宋人則歸結於"錢幣外泄"
    3. 當時大量私幣進入市場,卻仍然發生錢荒,而不是通貨膨脹
  2. 錢荒與北宋財政
    1. 社會流通的貨幣仰賴於中央財政的支出,亦即一旦中央支出較少,流通到市面的貨幣變少,很可能釀成錢荒,但錢荒最嚴重的時期,卻是財政赤字的高峰期
    2. 其原因可能是宋朝皇室大量的封賞、過多的官員薪水,使得錢大量流向士大夫階層,一旦士大夫階層對市場的依賴性低,錢幣就不會流向市場
  3. 錢荒發生的地區,時間考訂及北宋物價
    1. 筆者認為錢荒發生的年代貫穿於整個北宋王朝的大部分年代,而非暫時
    2. 北宋物價與貨幣流通的關係表現在幣值與幣價的失衡、貨幣流通區的切割、當幣價變動頻繁,銅、鐵比價就動盪不已
    3. 北宋的鐵錢區發生過通貨膨脹,其因為大量的鑄鐵錢與禁止跨界流通
    4. 銅錢區則物價上漲與錢荒一同發生,其因並非大量著私幣,而是大幅度提高銅錢的虛價,發行不合比例的銅大錢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目的是?
北宋錢荒的原因,以及其與物價的關係

我覺得這篇文章的手法是?
從成因、當時的北宋財政到北宋物價來討論其與錢荒的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