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12日 星期四

〈拜登政府對中政策主軸與台海局勢分析〉李其澤

  1. 前言
    本文將拜登政府這一對中政策主軸定位為「競爭性共存」 (competitive coexistence),以下就其對中政策規劃的重點、近一年來美中外 交爭鋒的過程、拜習視訊會議的結果三個部分來討論和闡釋美中關係之 「競爭性共存」。最後,在美中「競爭性共存」的架構下,進一步分析拜習會後的台海局勢發展
  2. 拜登政府對中政策規劃
    1. 拜登總統(Joseph Robinette Biden Jr.)就職之後兩周(2021 年 2 月 4 日),在國務院發表首次外交政策演說:「美國的世界地位」(America's Place in the World)
    2. 拜登政府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和國安會印太事務協調官坎 貝爾(Kurt Campbell),在美國《外交事務》雙月刊中聯名發表文章:無 災難的競爭 --美國如 何與中國在競爭中共存( Competition Without Catastrophe-- How America Can Both Challenge and Coexist With China)
    3. 2021 年 3 月 3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J. Blinken)發表題為 《美國人民的外交政策》(A Foreign Policy for the American People)的演 講
      同日,白宮也公佈《國家安全戰略暫行指針》(Interim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ic Guidance)
    4. 歸納以上四份文件,拜登政府對中政策的基本認知和指導原則主要有 以下四點:
      1. 一、中國是 21 世紀威脅美國領導地位的戰略競爭對手和現存 國際秩序的最大挑戰者。
      2. 二、美國對中國的交往政策(engagement policy)已經失敗,將中國納入國際自由經貿體制並未導致其政治民主或政權改 變,和平演變的期望證實是落空的。
      3. 三、因此最符合美國利益的政策選項 是基於實力地位的「競爭戰略」(competitive strategy);一方面削弱中國 的整體實力及其建構的國際秩序,另一方面增強美國的實力,塑造符合 美國及其盟友利益和價值觀的國際秩序。
      4. 四、美中「激烈競爭」(extreme competition),但非冷戰狀態;雙方不要陷入衝突,甚至引發戰爭,而是 在競爭中維持共存。換言之,美國要在與中國的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但 須維持共存,避免「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 Trap)
  3. 美中外交爭鋒
    1. 2021
      1. 在 3 月 12 日以視訊方式召開 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安全對話(QUAD)。緊接著 3 月 16 日美日外交國 防 2+2 會議、3 月 18 日美韓 2+2 會談。拜登政府接連與 QUAD、日、韓 「2+2」等印太盟邦舉行會議,刻意營造對自己有利的氛圍向中國施壓, 實為鋪墊 3 月 19 日的美阿拉斯加「2+2」高層會談。此次會談,美方代表 是國務卿布林肯和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中方代表是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兼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 會談前,美國國務院對此進行說明,聲稱拜登政府將以實力地位(position of strength)與中國互動
      2. 美國總統拜登 9 月 9 日致電大陸國家 主席習近平,進行直接對話。拜登表示,美方願與中方坦誠交流和建設性 對話,確定可以合作的重點和優先領域,並要管控分歧,避免誤解誤判和 意外衝突,負責任地管理美中競爭,確保競爭不會陷入衝突。習近平則指 出,中美能否處理好彼此關係,攸關世界前途命運。雙方在尊重彼此核心 關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礎上,可以繼續接觸對話,推進在氣候變化、疫 情防控、經濟復甦及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上的協調和合作
      3. 10月6日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家安全 顧問蘇利文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晤
      4. 10 月 31 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意大利羅馬「20 國集團」(G20)峰會進行場邊會議
      5. 12 月 20 日王毅在北京出席「2021 年國際形勢與中國外交研討會」開 幕式並發表演講。王毅呼籲,中美雙方應當遵循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 作共贏三原則,共同探尋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發展階段的兩個大國 的和平共處之道
  4. 拜習視訊會議
    拜登政府花了 10 個月的時間制定外交政策,塑造戰略環境,以及美 中不間斷的穿梭外交和國安對話,終於鋪墊成拜登總統與習近平主席在 11 月 16 日的視訊會議。
    從拜習會後美中各自釋出的訊息來看,可得出以下幾個要點:一、雙 方在氣候變遷、共同防疫、能源供應及經濟復蘇都有合作意願;二、對於 可以合作的領域,雙方成立工作小組進行協調;三、在北韓、伊朗核武問 題以及阿富汗情勢等議題交換了意見;四、在最可能爆發衝突的台海議題 上,則各說各話,沒有交集。
  5. 拜習會後的台海局勢分析
    1. 「競爭性共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
      本文引用 沈大偉(David Shambaugh)的概念,將未來的美中關係詮釋為「競爭性共 存」(competitive coexistence) :激烈競爭,但仍在某些領域進行合作; 管控競爭,避免演變成衝突,並塑造一個在競爭中共存的國際體系與秩 序。「競爭性共存」的關鍵考驗在於如何負責任地管理競爭而不造成衝突, 且能維持雙方合作的空間。
    2. 拜登政府的對台政策的原則是,繼續履行「一中政策」及遵守 《台灣關係法》,反對任何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作法,維護台海局勢的和平 與穩定,即維持兩岸現狀(不武、不獨、不統)。台海的現狀符合台灣、 中國及美國的利益,也符合印太區域安全和穩定的利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