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大選後回歸區域經濟整合與發展軌跡
剛登場的拜登經濟策略思維主軸,將跟企業和國際經濟夥 伴關係更為穩定,降低川普執政下的不可預測與逞兇鬥狠的政經政策。
在 此,若隱若現的「拜登經濟學」可以傳達出幾個重要信息: - 一、優先重視 疫情治理和控制,以及疫情後經濟的發展;
- 二、提高富人稅,消弭社會與 族群貧富差距,提高社會福利和撫卹照顧;
- 三、推動能源轉型,結合綠能 產業和經濟,減少石化燃料;
- 四、促進基礎建設,鼓勵海外企業回流投資, 提振就業;
- 五、在經貿上,強調重回多邊主義的經濟整合,以及回歸全球 化發展。尤其重要的是,拜登對區域經濟整合發展策略,將揚棄「單邊主 義」和「孤立主義」的川式策略,重返多邊主義的合作架構,重新加入 WHO、巴黎氣候協議、CPTPP、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等,讓美 國的優先和偉大再度融入國際社會。
- 新南向政策的 2.0 版新策略
- 東亞區域經濟整合的發展和強化:東協核心經濟主軸
- 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新南向政策的軸心和發展平台
AEC 建立在現有東協貨品及服務貿易及投資自由化之基礎上,進一步 整合以「單一市場」為主之經濟共同體,期許在 2025 年前達到貨品、服 務、投資、資金與技術勞工的 5 大自由流通,進而促使 AEC 成為一個全 球供應鏈生產基地,提高東協政治經濟在區域上的核心性(centrality)地 位和自主性策略,相對於一帶一路倡議和印太戰略的整合發展
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是 AEC 的終極目標,主要達到四大目標:(1)、 創造一個單一市場和生產基地;(2)、各國間的高度連結,包括鐵路、公 路、電信、航空等;(3)、爭取平衡的區域經濟發展;(4)、與國際經濟體 系整合。 - 一帶一路倡議(BRI)發展面臨挑戰和速度放緩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發展的主要重點有二:其一是基礎建設投資:沿路 各國得到資金強化基礎建設,如建設公路、港口、石油與天然氣管道等, 促使與中國的貿易往來更加便利。藉此,中國可以確保新的石油輸送管 道,降低能源供應不足的可能性。其二是亞投行的推動(亞洲基礎建設投 資銀行,AIIB):由中國作為發起國,廣邀各國政府提供資金,再利用這 些資金來促進印太地區內的互聯、互通建設和經濟一體化,其中包含「一 帶一路」中沿線亞投行成員國的相關基礎建設項目 - 印太戰略與四角聯盟啟動經濟合作發展策略
美國在其發布的「2017 年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中,將「印 太區域」界定為從印度沿岸至美國西岸之間的廣大區域,而根據 2019 年 6 月,美國國防部公布的「印太戰略報告」(Indo-Pacific Strategy Report, IPSR),美國當前貫徹印太戰略的主要原則有四,包括:(1)尊重各國主 權與獨立;(2)和平解決爭端;(3)基於開放投資、協定透明與加強連結 性的基礎,推動自由、公平與互惠的貿易;(4)支持國際規範與原則,包 括海上與空域自由航行權等
為貫徹上述印太戰略原則,美國將朝三大方向具體推動其印太戰略, 包括:(1)提升準備度:藉由聯合打擊武力的強化,以實力與有效實施嚇阻來達成和平目標。為此美國將與其盟國與合作夥伴國加強合作,確保其 在印太區域前置部署打擊武力的有效性,並加強對高端敵對勢力致命武力 的投資。(2)強化夥伴關係:美國將加強其對目前盟國與夥伴國的承諾, 同時擴大與深化與美國同樣具有尊重主權、公平及互惠貿易理念之新夥伴 國的關係。(3)推動網絡區域:美國將持續增強及發展與美國盟國和夥伴 國的網絡安全架構,以支持國際價值和規則基礎的秩序。為此,美國將持 續加強亞洲的安全合作關係,以遏止侵略、維持穩定與確保域內國家在共 同區域內的自由進出。 - 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高標準要求和開放態度
CPTPP 於 2018 年 12 月 30 日生效,目前已經有墨西哥、日本、新加 坡、澳洲、紐西蘭、加拿大、越南等七國完成國內批准程序,其他成員國 可以陸續完成國內批准。其成員國人口規模將近 5 億(占全球 7%),總 GDP 超過 11 兆美元(占全球 13.1%)。基本上,CPTPP 對符合其高標準條 件要求的所有國家與地區,皆採取開放和歡迎態度,期待 CPTPP 向外成長 擴張。欲申請加入 CPTPP 的新成員,仍需以所有成員國的共識來決定,首 先須向「存放國」(depositary)提交正式入會申請,並要事先與各成員 國進行非正式互動,爭取各國支持 - 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完成簽署
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是由東南亞國 家協會十國發起,並由中國、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印度等與東協 有自由貿易協定的六國共同參加,共有 16 個國家加入,這 16 個國家的 GDP 可達約 27 兆美元,全球約一半的人口、以及三成多的全球貿易總額。
RCEP 於 2019 年 11 月 4 日,談判完成,但印度總理莫迪認為目前談 判未反映 RCEP 的基本精神與原則選擇中途退出。RCEP 雖然強調是一個 以東協為中心(ASEAN Centrality),由東協主導,以 5 個「東協加一」FTA 為基礎進一步深化整合各個 FTA 的自由化程度,目標係為建立一個現代 化、廣泛、高品質的區域自由貿易協定,但中國對推動該協定態度積極, 甚至被認為是 RCEP 的主導者。考量各成員間經濟發展水平之差異,RCEP 亦給予特殊與差別待遇 - 台灣區域經濟整合機會和因應策略
- 從產業對接角度思考,配合各國關鍵性產業發展重點,做適當調 整,尤其應積極掌握新南向國家與相關經貿大國的合作面向與產業契機, 包括 AEC、RCEP、一帶一路、CPTPP 的進展等,要更加重經濟面向,以 取得實質效益,甚至可以加強跟印度的雙邊經貿投資和技術交流關係
- 海外投資應視為國力延伸,政府應規劃輔導,從全球分工角度, 加強與國內產業鏈結,確保台商海外投資安全,並盤點整合對海外台商問 題的協處機制
- 產業界應以區域化、全球化與供應鏈安全角度,重新檢視主要產 業海內外生產、投資與供應鏈,提高台灣產業鏈多元性、完整性與在地化
- 台灣與美國於 2020 年 9 月 17 日簽署合作備忘錄,成立「台美基 礎建設融資及市場建立合作架構」。根據此合作架構安排,台美未來將共 同參與美洲及東南亞地區的基礎建設計畫,除了深化台美實質合作關係 外,也可擴大台灣的國際參與,以及邀請民間企業跟社會參與此合作架 構
- 在美中貿易戰的影響以及 COVID-19 疫情影響下,不僅影響全球 供應鏈提供,也加深了美國對中國的經貿對抗敵意,這讓台灣的經貿和投 資合作有其重要性
- 台灣啟動「新南向 2.0 計畫」,來強化與東協的實質關係,特別是 在中美貿易戰升溫趨勢下,為了避免台商在中國供應鏈的「斷鏈」危機, 以及早協助廠商在南向國家建立有效率的供應鏈
- 結語:新南向政策在區域經濟整合的對接優勢和利益
2023年1月1日 星期日
〈新南向政策與區域經濟整合發展: 台灣的對策與機會〉宋鎮照、藍雅彗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