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角色理論與土耳其的角色扮演
- 角色理論的研究途徑
- 角色理論的內涵
「角色」是「社會的位置」以及「行為的腳本」,Holsti及 後續的研究者主要強調國家角色概念對外交政策的影響;國家角色的物質、歷 史與文化的起源;國內因素對於國家角色的挑戰以及外在行為者對於角色的期 待與社會化。角色理論試圖解釋與瞭解行為者(agent)與 結構(structure)的互動關係。在社會環境當中,行為 者會對其自身在結構中的處境、位置以及面對「他者」應該採取何種適當的行 為,產生「角色概念」(role conception),而這樣的概念則是由語言與行動 所型塑,而行為者所表現出 來的實際的政策行為,就是所謂的「角色扮演」(role performance) - 角色理論作為分析途徑與分析層次
角色理論認為「人」才是外交政策最後的決策者,而決策者 會受到自己與外在的同時影響
角色理論不僅僅研究「驅動菁英行為的原 因」,也研究「菁英行為的產物」,亦即菁英如何競爭、妥協並進而形成新的角色 - 角色理論的限制與本文的分析途徑
本文的焦點主要放在「驅動菁英行為原因」的層次,亦即菁英或大眾對於 角色的選擇以及對外來者的態度,是較不會失焦的做法。 而「菁英行為的產物」,甚至是總統的領導風格、相關決策者的決策形態等,因為許多政權的內部情況並不透明,研究較容易失真。 - 土耳其國家角色的改變
- 土耳其的敘利亞出兵行動與角色
- 幼發拉底之盾:獨立角色的角色接受者
- 外在行為者的期待
- 俄羅斯的期待:改善關係並拉攏土耳其以打擊西方
- 美國的期待:共同消滅伊斯蘭國
- 土國菁英的角色扮演
在阿拉伯之春後,土國菁 英的角色認知轉向至國內經濟與安全問題,同時,政治菁英從2000年開始就 有「歐亞主義」的提倡,加上2013年蓋齊公園抗爭與2016年失敗政變,雖然 「歐亞主義」成為反對西方的一種說法,但是傳統「非東非西」的戰略文化仍 根深蒂固,因此土國菁英的角色扮演主要在掃除可能的安全威脅,並使外來行 為者能夠接受 - 對俄國角色期待的回應
為了要處理敘利亞的問題,土國不可能不與俄國協調,埃爾多安首先要做 的就是修復與俄國的關係,因此在2016年6月6日與普丁的通話中便表示土國 會採取「必要的步驟」,以修復與俄國的關係 - 對美國角色期待的回應
美國的角色期待(反恐、同盟)與土國的角色認知(歐亞主義、安全) 基本上是衝突的,且土國對此角色衝突並不打算讓步
此時土國菁英的策略包括消除PKK、IS與葛蘭組織的威脅三種,但卻以PKK與葛蘭組織的威脅為主,IS並非土國重點, 因此與美國目標不同。 - 橄欖枝行動:避險的角色接受者
為了避免PKK的擴張,特別是當YPG控制了曼比治區域後,土國必須要 確保從阿札茲(Azaz)到賈拉布魯斯(Jarablus)區域的安全,而有橄欖枝行動的需求 - 外在行為者的期待:持續拉攏的俄國與政策轉變的美國
- 為了要在庫德族掌控的Afrin區域進行軍事行動,土國必須要尋求俄國的 合作,因為俄國控制了西敘利亞的上空,此時俄國的態度仍是持續拉攏土國, 俄國同意土國戰機可以使用其所控制的空中領域,同時,在行動開始的時候, 俄國也宣布將部隊從Afrin撤出,甚至之後的軍售案與「土耳 其流」天然氣管線的合作等,皆持續對土表示友好
- 在埃爾多安於2018年總統與國會選舉勝利後,川普立刻與土國達成「曼比 治路徑」的共識,也就是YPG必須從曼比治撤兵,兩國分別將在幼發拉底之盾 行動與曼比治之間的區域進行巡邏,確保YPG的撤兵,並協助建立由當地阿拉 伯裔為主所組成的委員
- 土國菁英的角色扮演
從這一系列的談判過程當中,我們可以看出,從歐巴馬政府時期以來, 美國的角色期待就是清除IS的剩餘勢力,埃爾多安的主要策略就是理解此一期待,並回應川普的要求,進而達到其目的,雖然其仍為「角色接受者」,來回 折衝於美俄之間,並深受外在行為者的影響,但其所考量的仍是「獨立角色」 為主,也就是邊境的安全、與俄國軍售案的實質利益等,不過為了達成其目 的,也可採取「互動角色」,如雖然強調主權與司法的重要性,仍在美國壓力 之下釋放布倫森牧師。 - 和平之泉行動:軍事積極化的角色接受者
和平之泉行動前因為與美國達成協議,因此,此行動的重點轉變成如何解 決俄國的期待 - 綜合三次行動,土國菁英主要思考的還是國家利益的問題,如安全、經 濟制裁的回應、天然氣管線等「控制權力」,因此是「獨立角色」為主,只有 短期衝擊的事件上會採取「互動角色」。再者,在三次行動中,土國都是扮演 角色的接受者而非創造者,美俄的反應均影響土國的政策行動。
- 土國的角色認知、衝突與結果
- 角色衝突與角色學習
- 角色的選擇
2016年開始的行動與過去最 大的差異在於,土耳其受到政變的影響,較少提到過去的「新奧斯曼主義」, 也就是土耳其作為中東區域的協調者,甚至是領導者的角色。同時,過去所謂 的「西方民主的模型」這種概念,也不再是主要的重點,取而代之的,在理論 面向就是「新現實主義」與「歐亞主義」,新現實主義通常是用在說明其國家 利益,而歐亞主義則是常常用來對抗西方,特別是美國。而若將「新現實主 義」與「歐亞主義」結合,其實也反映出土國政治菁英對於國際結構走向多極 化的期待,因此不能只有依賴西方,也必須注意與俄國及中國。 - 對外來者態度的回應
埃爾多安目前仍是採取彈性的結盟關係,主要關心點為利益,包括對普 丁與川普的作法,都希望能按議題「分開處理」,這種更想要交易性政策的而非制度與價值的政策,將會持續與外在行為者產生衝突,而美國與俄國的忍受度為何,也是 未來觀察的重點 - 總統制與角色扮演
- 土國改為總統制之後有幾大特色:
- 因為採行兩輪選舉,導致總統必須
結盟以取得多數,使得結盟政黨可以扮演較為重要的角色
AKP與民族主義 運動黨(Miliyetçi Hareket Partisi,以下簡稱:MHP)兩個政黨的結合,意味 著在庫德族的政策上將會持續的抓緊,並希望能夠平衡俄羅斯與美國的關係 - 因為MHP對於民族主義的強調,會使得安全議題的強調比 個人自由來的重要
- 總統取得更大的行政主導權(如發布法令權),特別是外交政策,容易集中在總統與其小圈圈內
- 結論
- 土耳其在這個過程中,符合角色理論 中「角色學習」的過程,首先在幼發拉底之盾行動中,土國的認知確實是安全 問題,特別是恐攻事件的頻傳與政變,使其無法再像過去一樣的主張「新奧 斯曼主義」,但美國則是期待土國能夠以打擊IS為主,因此在角色衝突的情況 下,土耳其開始靠向「較能理解土國」的俄羅斯
- 在AKP與埃爾多安的執政下,土國的中東戰略思考其實歷經了「獨立角 色」(避免介入)、「橋樑者」(區域協調者)至積極獨立角色(區域的領導 者)的三個階段
2022年12月20日 星期二
〈土耳其在敘利亞北部出兵行動的戰略思考〉王順文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