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外來直接投資意指在地主國內從事由外 國人進行實質管理與控制的經濟活動
外資行為不同於著重短期獲利且不涉及管理經營 的間接投資 (indirect investment),因而可能 對地主國造成程度各異的影響
本文目的在探討外資與 國家安全的理論關聯,並以美國外資政策作 為檢測的實例,來分析作為政治因素的國家 安全對一國外資政策的影響。 - 外資政治性與國家安全之探討
- 外資政治意涵的理論探討
- 外資與國家安全的分析
- 引發國家安全疑慮之目標國
- 投資活動本身涉及國家安全
下列兩項因素引發 本國政府(即是外國企業對本國投資的地主 國,也是本國企業對外國投資的外資母國) 的國安疑慮: - 地主國憂慮一旦涉及國家安全的產業被外 人掌控,將危害作戰時的獨立自主。
- 母國擔憂該國企業的對外投資將導致相關 技術外流,損害本國的科技優勢及國防安 全。
- 投資母國的國安考量
- 人質效應
- 高科技技術外洩
- 被動的第五縱隊效應
- 外資地主國的國安考量
- 第五縱隊效應
- 敏感與關鍵技術依賴於外人的風險
- 高科技技術外洩的風險
- 重要戰略物資與國家資產被外人掌控的風險
- 外資與國家安全的理論建構
- 理論建構與假設
- 理論建構
- 現實主義的國家安全思考
- 經濟民族主義的相對獲益思考
經濟民族主義的國家 不僅會以政策及資源支持本國(地主國)的 標竿企業,亦關切自身的敏感產業是否會因 外資的進入而喪失在經濟或技術層面的比較 優勢,因而較容易以國家安全的名義來審查 投資於本國敏感產業的外國企業 - 外資的國安因素評估座標
本文認為一國戰略情勢的緊張性,將導致國家會特別重視外資是否來自潛 在敵國的敵對性,而成為影響外資案是否會 遭到國安審查的關鍵因素。倘若在戰略和緩 時期,外資是否投資於敏感產業則成為是否 引發國安顧慮的首要考量 - 研究途徑與假設
- 假設一(緊張性):若美國處於戰爭、軍事 衝突或其他緊急狀態的時期,美國政 府將強化對跨國企業在美投資的國家 安全審查。
- 假設二(敵對性):若一國被美國視為是敵 國、潛在敵國、或具有威脅的國家, 其跨國企業在美國投資受到國安審查 的比例將高於跨國企業是來自美國的 盟國。
- 假設三(敏感性):若跨國企業投資的產業 涉及美國國防產業、敏感高科技、或 國家基礎建設及資產,將較容易面臨 美國政府審查。
- 假設四(輿論及國會關切):若跨國企業投 資案引發美國輿論的爭議及國會的重 大關切,不僅該投資案將面臨嚴格審 查,亦可能引發美國外資政策的變 革。
- 文獻回顧與資料來源
- 文獻回顧
- 資料來源
- 分析影響美國外資政策之 政治因素
- 外部戰略環境之緊張性:911事 件及反恐戰爭的影響
- 投委會組織成員與關切焦點的轉
變
為因應911事件後美國所面對的國家安 全環境,小布希總統除設立國土安全部,以 整合與強化美國本土的防衛外,亦在2003年 將該部部長納為投委會的成員之一。這使得 投委會的成員組成與權力結構產生質變,而 從過去投委會偏向以經濟觀點來思考外資政 策的立場,逐漸轉向到以國家安全為主的政 治及安全考量 - 國家安全範圍的擴大
為避免戰略物資遭外國公司併 購,美國政府在2006年依照《國防授權法》 成立「戰略物資保護委員會」,用以嚴格限 制有關戰略物資的外來投資交易
《2007年外來投資與國家安全 法》將「關鍵基礎建設」納入國家安全 的領域中,並要求投委會在審查投資交易 案時,需將此因素納入評估中 - 外資調查案件的逐年增加
- 挑戰國家之敵對性:美國面對中 國大陸崛起在外資政策的回應
- 對中國大陸戰略敵意的增加
- 中國大陸外資審查案件的增加
- 中國大陸在對美投資金額在對 美投資總額中相對微不足道,但卻有超乎尋 常的國安審查案件。然而,由於目前資料的 限制,此結果仍不足以完全支持《假設二》 的主張,即來自於被視為敵國或潛在敵國 的跨國企業,其投資受到國安審查的比例一 定會相較於跨國企業來自美國的盟國要來的 高。
- 高科技產業之敏感性:對關鍵技 術外流的國安考量
- 對關鍵技術的法令規範
- 對關鍵技術相關的外資案件審查
- 美國政府對關鍵技術產業 的關切是其來有自,因為外國企業對美國的 關鍵技術產業確實有著不成比例的偏好。此 因素引發美國政府的警戒,使其需特別關注 此類的投資。前述分析支持《假設三》的主 張,即投資的產業倘若涉及國防、高科技、 或國家基礎建設及資產,亦較易面臨美國政 府審查。
- 國會和輿論之關切:美國國內對 外國併購的國安疑慮升高
- 重大投資爭議案導致外資政策轉變
- 美國國會之關注與審查過程的政治化
- 投資案若引發輿論爭議及國會的重大關切, 不僅將使該投資案面臨嚴格審查,亦將引發 美國外資政策的變革。必須強調的是,引發 政治爭議的外資併購案,無論該外資企業來 自何方,都較容易面臨美國政府的調查。事 實上,先前引發爭議投資案的跨國公司母 國,無論是美國的盟國,如日本或法國,或 是美國的潛在敵國或敏感地區,如中國大陸 或中東國家,皆不可豁免地必須面對美國政 府的投資審查。
- 結論
- 量化的數據顯示,美國政府審 查中國大陸企業投資案的比例的確相較來自 其他國家的投資審查案件比例顯著較高,顯 示美國政府對於來自潛在敵國的跨國企業在 美投資時,其國安審查似出現嚴格的現象。 然而,由於資料的限制,目前的證據仍不足 以完全支持本文假設
- 本文認為美國 外資政策的重心已逐漸朝國家安全的方向移 動。這是因為在當今全球以美中兩強的戰略 競爭格局日益明朗的趨勢下,向來被美國奉 為圭臬的投資自由亦必須退讓給國家安全, 以期待能繼續維繫自身優勢而延續由美國獨 霸領導的世界秩序
2022年12月14日 星期三
〈外來直接投資與國家安全的權衡: 探討影響美國外資政策的政治因素〉邱奕宏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