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日澳破局與法澳潛艦合作
- 2016 年 4 月 26 日澳洲總理特恩布爾(Malcolm Turnbull)宣佈,選擇 「法國國有船舶製造企業集團」(DCNS Groups,現在的法國海軍集團 Naval Group)為新型潛艦計畫(SEA 1000 Future Submarine Program)的研發夥 伴,並表示具豐富潛艦出口經驗的 DCNS 提案最符合澳洲特殊的戰略與經 濟需求
- 日澳破局
- 日本缺乏武器出口經驗
- 經濟因素
澳洲阿德萊德地區(Adelaide)產業日益蕭條,要 求在當地建造潛艦以振興經濟的呼聲日益高漲 - 中國因素
相較於阿博特重視與美日的戰略合作以牽制中國在南海的活動,特恩布爾則被視為親中派,主張強化與中國的經貿關係以振 興澳洲經濟,並於 2016 年 4 月 15 日訪問北京與習近平舉行峰會。可能 受到中國壓力傾向不採用日本蒼龍級潛艦,以免破壞中澳緊密的經貿關 係。 - 三菱重工不願配合安倍晉三政府承攬澳洲潛艦案的主因
- 日本政府的「防衛裝備移轉三原則」只是內閣政策宣示,不具法律強 制力。企業無法確認安倍之後首相的政策態度,在體制未完全確定之 前,企業不會貿然進行組織、生產線、以及人力與設備的重新調整
- 新武器出口政策仍以國際共同開發為主要政策目的,仍存在高度出口管制 風險。企業必須完全配合政府的外交政策,而非開放企業自由參與國際軍 火市場競爭,企業的主導權過低、風險過大
- 武器裝備出口仍是政府由上而下決策,政府與企業之間缺乏溝通與共識形成機制
- 日本軍事科技主 要掌握在民間企業,對企業而言尖端科技出口的商業風險大於配合政府政 策所能得到的利益
- 新出口政策的出口管制標準尚未完全建立,出口的最終實質審 查權仍掌握在長期反對尖端科技出口的經濟產業省官僚,而非推動武器出 口的安倍內閣或防衛省
- AUKUS 與澳洲核潛艦合作
- 2021 年 9 月 15 日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舉行視訊記者會宣布組成 AUKUS 三國同盟。15 協議主要內容:由英美技術轉移澳洲建造 8 艘核動 力攻擊型潛艦、飛彈技術聯合研發、AI、量子科技與網路安全等合作。澳 洲與英美合作攻擊型核潛艦不具備核打擊能力,主要在搜尋與打擊敵方潛 艦與水面艦,配備戰斧巡弋飛彈(Tomahawk cruise missile),投放特種部 隊,執行情監偵察(ISR)等任務
- 澳洲加入 AUKUS 也等同放棄 2016 年與法國簽訂 400 億美元的潛艦 合約,即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為澳洲生產 12 艘「短鰭梭魚級」 (Shortfin Barracuda class)柴電潛艦
- AUKUS 的六大疑問
- 澳洲為何不直接向法國改核潛艦標
- 澳洲是《南太平洋無核區條約》締約國,無核也是既定國策。 莫里森甘冒大不諱,做出政治自殺決定改採核潛艦,必定存在強大的必要 性與理由
- 美國為何在 2021 年才強力介入澳洲潛艦案。2016 年 4 月 26 日法國 DCNS 取得澳洲 SEA 1000 潛艦標。9 月 30 日澳洲政府宣布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為新潛艦作戰系統設計、整合 與供應商,並於 2018 年 1 月 25 日簽約
- 美英澳為何不事先與法國進行外交磋商。澳洲國防部長杜登 (Peter Dutton)證實,法國在 AUKUS 宣布成立前數小時才被告知,澳洲 的確刻意隱瞞法國到最後一刻
- 中國北韓與俄羅斯對 AUKUS 的反應不同調。民主陣營內訌對 中國是戰略機遇,王毅與北韓卻接連三天嚴詞批判。而俄羅斯異常對 AUKUS 保持緘默。表示 AUKUS 可能造成的戰略格局改變對中國與北韓 相當不利,但可能進一步提升俄羅斯的戰略重要性
- 日本反應也異 常低調。日本身為美國在亞太地區最重要的盟國卻被摒除在外,對 AUKUS 的態度也異常低調
- 中國在南太平洋的海洋擴張
- 中國要在第一島鏈拒止美國武力介入亞太事務,必須掌握南海的海空 主導權。中國從 2013 年開始吹沙填島,2015 年開始軍事化人工島:建設 機場、雷達站、對艦與對空飛彈。2019 年已經完成 4 個主要人工島軍事化 工作。第一、將南海的海空預警時間往外延伸,有效保衛海南島的榆林軍 港與亞龍灣核潛艦基地。而中國要進一步在第二島鏈拒止美國,就必須掌 握南太平洋尤其是所羅門群島周邊的海空域。
- 美國「休克療法戰略」(Shock Therapy Strategy)
- 回歸大國爭霸
美國從阿富汗撤退與建立 AUKUS,便是面對中俄的挑戰,重新回歸 大國爭霸的戰略思維 - 戰略轉向印太
二、戰略轉向印太 AUKUS 澳洲核潛艇計畫、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HMS Queen Elizabeth R08)打擊群 2021 年 7 月前往亞太,是英美戰略重心轉移的明 證。 - 盟友強化計畫
- 對法國回歸印太的嚇阻
法國在印太地區海外領土約 160 萬名公民,部署約 7000 名兵力,更 早在 2018 年發佈印太戰略文件。
2018 年 8 月 26 日法國首度以 3 架飆風 B 型戰鬥機、1 架 A400 運輸機、1 架 C-135FR 加油運輸機以及 1 架 A310 行政專機組成空軍編隊造訪越南,展現強勢回歸印太的戰略態勢 - 對歐洲盟友敲響警鐘
2020 年 12 月法國與德國無視拜登的新勝選,強力主導歐盟與中國完 成《中歐投資協議》(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 的談判,已破壞與美國大西洋兩岸的關係 - 結論:AUKUS 對印太地區的戰略衝擊
- 強化澳洲戰略嚇阻能力
- 「南澳北日」馳援台海與南海
- 中國強化反潛作戰體系建設
- 核擴散可能性大增
AUKUS 的成立違反從柯林頓(Bill Clinton)以來歷任美國總統防止核 擴散的努力。未來美國沒有阻止俄羅斯或中國對外輸出核子技術的正當 性。換言之,《核不擴散條約》(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未來在強權政治的重要性可能大幅下降,核潛艦甚至於核武可 能擴散至與美國敵對的勢力或國家 - 引發印太地區軍備競賽
中國國力增長 已經造成「中美兩極」國際體系的出現。澳洲核潛艦在於「平衡」中國海 軍發展,擴大澳洲遠程打擊潛力與強化美國軍事存在與前進澳洲基地的能 力。但澳洲核潛艦的決定可能進一步刺激南韓與日本對先進潛艦與反潛作 戰能力的投資。 - 日本被迫挑戰「非核三原則」
但兩個情境下日本可能尋求突破「非核三 原則」。 - 第一、任務需求(Mission oriented):如果美日針對「台灣有 事」的新戰略情境修訂《美日防衛合作指針》(Guidelines for U.S.-Japan Defense Cooperation),美日分工需要日本具備長時間水中警戒監視的任 務需求,日本可能被迫新添核潛艦。
- 第二、平衡需求(Balance oriented): 如果北韓或南韓擁有核潛艦,日本必須平衡兩韓的軍事威脅,可能被迫改 變國防態勢擁有核潛艦
- 南海成為美中核嚇阻舞台
- 南太平洋成為美國防堵中國海權擴張的最後防線
2022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美英澳同盟之戰略意涵及其對印太地區的戰略衝擊〉郭育仁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