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3日 星期六

〈顛覆史學與權力之眼: 傅柯的《知識考古學》及《規訓與懲罰》-楊宇勛〉

  1. 前言
    本文探究傅柯對歷史學的觀點 ,以《考古學 》與 《規訓 》二書為主 ,再旁及他書 。
    1. 傅柯的思想歷程可約略分為三個時期
      1. 六○年代 ,他憑藉 著醫學知識的訓練 ,致力於闡釋 「精神失常 」 ,質疑理性主義 ,.《古典時代瘋 狂史 》(以下簡稱 《瘋狂史 》)為其成名作 。
        在 《事物的秩序 》(以下簡稱 《秩 序 》)及 《知識考古學 》(以下簡稱 《考古學 》)二書之中 ,研究領域主要擴及話 語論述 、知識形構 、歷史三個範疇 ,並採用知識斷層學方法 ,仍未徹底否定秩序化/系統化論述的存在 ,對於西方近代以來居正統地位的啟蒙思想進行了猛烈 的批判 ,聲稱消滅了 「主體 」 。
      2. 七○年代 ,他改採尼采式的系譜學方法 ,強調 權力意志與身體的關係 ,以《規訓與懲罰 :監獄的誕生 》似下簡稱(規訓》)及 《性 史》二書為其代表作品
      3. 八○年代 ,傅柯思想焦點轉向 「自我倫理學 」 ,不再 全盤否定啟蒙思想的貢獻 ,此時以 《性史》為其代表作品 。傅柯學術的終極關 懷在於解構理性時代以來的資本主義功能化價值體系 ,其著作大多圍繞著此一 課題 ,其作品充滿了強烈的顛覆與戰鬥意味
  2. 知識斷層學
    1. 《瘋狂史》
      綜觀是書 ,傅柯由瘋癲的定義下手 ,找出各個時代知識論的論述形構 。依 此 ,傅柯發現瘋癲的定義與世人對瘋癲的處置 ,因社會型態 、文化模式 ,甚至 經濟結構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 《瘋狂史》不僅顛覆了理性主義的意識形態 ,質 疑真理的存在 ,他以近四百年的歷史作為時空研究的範圍 ,分為幾個不連貫 (disc° ntinuity)的 時期 。該書已隱含 日後傅柯所要處理課題的先聲 ,如知識斷層 學與系譜學方法論的萌芽 、話語論述的曖昧性/時代性停 秩序性ˊ歧義性′多元性 的認知模式 、知識體系′權力意志′身體的互動關係 ,並且質疑批判資產階級社 會的功利價值觀之宰制性


    2. 所謂的 「知識斷層學 」 ,強調歷史和 「知識形構 」斷裂的′不連續的 特性 ,正如每個歷史檔案之間並無直接的關聯性 。
      以下本文分為三點來談論傅 柯的知識斷層學與系譜學 :
    3. 知識斷層學與系譜學
      其用意在於揭發知識形構在歷史上的真實面 目 ,他認為歷史的演變應該是斷層 的停├一貫的/突變的/相異的 ,故應注意歷史的罅隙切口與矛盾觀念 ,他並且強 調 「歷史是基於時間的差異 ,我們的自我是基於標誌的不同 。」有 了時間差異才有歷史的出現 ,有了己異之別才能意識到自我 。
      由聲明到論述 ,「話語形構有許多衝突的空間 、不同的對立關係 ,這些關係的層 次和角色都必須被描寫 。」此正是傅柯所要強調傳統史學忽略了 「空間 面向」的 研究 ,過份高估了 「時間面向」的延續性 。透過衝突的/對立 的ˊ矛盾的論述,才 容易發覺歷史的真象 ,傅柯試圖為歷史研究打開 一條新路 ,當今的史學趨勢也似乎在彌補這個極大的空隙
      1. 系譜學
        1975年的 《規訓》一書 ,轉而提倡系譜學 ,並抬出尼采的 「權力意志 」出 來 ,從知識ˊ權力′空間三者與身體的互動 ,看出 「知識意 志 」和 「權力意志 」在歷史的演變 。系譜學並非是要取代知 識斷層學 ,而是要補強其靜態的ˊ斷裂的′橫向的偏失 ,並以權力′知識作為其理 論分析的迴歸基點 ,將零散於四處的聲明與論述 ,匯集於權力′知識概念之下 , 權力/知識好比是樹幹或樹根 ,人事現象好比是分散出來的樹枝
    4. 時間與空間
      傅柯既以當下作為研究的參考基點 ,傳統史學順時性敘述的書寫方式遭到 他的顛覆 ,《臨床醫學 》便採取這種不按編年順序 ,依循著知識形構論述的發 展而下筆 ,甚至古今夾雜 。傅柯過度強調共時性與橫斷面,必 然忽 略歷時性與縱貫面的的 分析 ,歷史學的特質因而不見 。傳統史學的 論述固然有所瑕疵 ,然而傅柯全面以共時性取代歷時性的論述也是極為不妥 的 。傅柯將時 間凍結起來 ,作為共時性結構研究的基石 ,以整體 史觀來重建一個時代的風貌 ,自有其視野的盲點
    5. 知識形構與典範
      傅柯的 「知識形構 」神似於庫恩的 「典範 」 ,梅奎爾認為兩人均強調知識形構有斷層的現象 ,
      其差異在於傅柯所 論知識領域較為廣泛 ,庫恩則僅著墨於科學史
      傅柯認為知識形構係有意識建 構的 ,庫恩則說典範建構於無意識的深層底下
      傅柯認為不同的知識形構之間 絕非連續性的發展 ,庫恩則說典範更替之際 ,新舊夾雜而同時競爭 ;新的典範 逐漸取代舊 的典範
  3. 權力/知識/空間
    1. 權力與監視
      權力/知識的行使與人身控制的關係 ,是傅柯在該書的關注焦點所在 。
      由於 現代社會的懲罰權力屬於整個社會 ,監獄與教養所的出現代表懲罰權力的制度 化 ,透過封閉的空間來訓育人犯 ,同時也可以 「殺雞儆猴 」 ,反覆灌輸符碼 , 以教化開放空間的公民們 。監獄是社會的鏡子 ,也是圍牆 ,區隔 「不正常的 」 罪犯與 「正常的 」公民的界限
      學校 、醫院 、精神療養院 、工廠 、軍營等場域相繼採行 「全景敞視空間 」 ,強 化了權力與空間的關係 。法學家 、教育學家 、心理學家和醫生等人 ,具備專業 知識訓練背景的監視人員 ,知識強化了權力的合法性 ,權力′知識/空間三者合一
    2. 主體被客體化
      現代社會 的人身懲罰與監 獄是制度一種 「權力技術學 」 、 「權力經濟學 」 ,人身被客體化 、對象化 ,肉 體和靈魂都屬於社會共 同體所支配 。 「全景敞視主義 」的權力運作模式強化 了 支配他人的正當性 ,身體的奴役和心靈的禁錮有合法性的根據 。懲罰與監視的 機制被內在化 ,每個都成為 自己和他人的監視對象 ,是主體也是客體 ,「權力 之眼 」取代 了 「上帝之手 」 。權力不單是統治者或國家機器所生產的 ,也不盡 然是 由上而下的 ,或是 由中心走 向邊緣的 .真正的權力運作是一種網絡 ,深植 隱藏於各角落的每個心靈 ,「權力經濟學 」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效能
      傅柯著眼於人類異端與非理性的探討 ,主體雖不 死 ,卻依然是個受知識/權力′空間所控制的軀殼 。整個社會被形容成一所大監 獄 ,權力/知識網絡支配監視所有人的行動 ,人再度被 「對象化 」 、 「客體化 」 起來 。傅柯的虛無主義傾向雖非有意的 ,然而他的權力ˊ知識論卻無形矮化了思 想家 、科學家 ‵政治人物等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最後連人的主體身份都喪失 了 ,只剩下權力網絡下的 「監視 」 。要知道 ,人兼具主體客體的雙重性 ,若光 是一味地強調客體性 ,只會糟蹋人性的尊嚴 ,輕忽人性內在的反省力
    3. 權力與反抗
      傅柯所說的權力並不單指政治上的統治力 ,而是指 「權力機制 」而言 。資 本主義社會下的權力機制運作不一定是由上而下的 ,而是一種相對性的互動關 係 ,由局部而匯聚成網絡 。具有懲罰與規訓權的 「權力機制 」 ,並不屬於任何 個人 、機構與國家 ,祂是獨立 自主連作而無處不在的 ,深植於每個人的心靈深 處 ,不可能被奪取或獨享的 。權力集中於國家機器或統治者只是表象而已 ,欲 以 革命或暴力的途徑而推翻之 ,是徒勞而無功的 。即令摧毀了部分的權力機 制 ,依然憾動不了深植於人心的權力網絡 ,整個社會無異是座大型的監獄之 城 。
  4. 顛覆史學與史學互動的雙重性
    傅柯把年鑑學派視為學術上的假想敵 , 該書的緒論曾嚴辭抨擊史學四點 :
    其一 ,新史學對歷史上的不連貫現象只是表 面注意到 ;
    其二 ,時間斷限及事件範圍的分類 ,僅用於資料的排比分析上 ,史 家利用不連貫分析方法 ,卻不承認其價值
    其三 ,講求時代特性的整體史觀之 不當
    其四 ,方法學上的問題 。
    簡而言之 ,年鑑學派對於歷史的不連 貫現象瞭解得不如他透徹 ,論述的意符′意指也不如他清楚 ,故方法學上不如他 所提出的知識斷層學 ,也反對布勞代爾的整體史觀

    傅柯偏向論述概念群的 研究 ,與歷史學的觀念史與 心態史相近 ,細究其關懷重心則頗為不一 。前者焦點在於當下 ,以陳述對象、模式、 概念群及主題選擇等 四個因子 ,來研究客 體論述概念群的構成規則,貶低主體發話者的身份 。如此一來 ,其研究對象都被客體化了 ,人失去了主體性 ,只有無機的論 述 ,有機的大腦 、舌頭 、聲帶則不見了 。後者則側重於過去與現在的對話 ,認 為人既是認知客體的主體 ,也是被研究的客體 ,重視發話者的身份地位與時空 背景 。 
    強行分割歷史與忽略史事的連貫性 ,重視變化′相異性,忽視 延續ˊ相容性 ,這是傅柯必須正視的問題
  5. 結語
    本文對傅柯有七點質疑 :
    1. 首先 ,對於現代理論與理性主義僅呈現片面的負面論述 ,傅柯未能指出其 積極的正面意義 。
    2. 其二 ,顛覆反抗權力′知識機制的鬥爭運動 ,未能釐清其中要 髓 ,以致悲觀重於樂觀
    3. 其三 ,傅柯的知識斷層學之斷裂 的′共時的′橫向的研究取徑 ,系譜學以權力/知識作為論述的主幹 ,進而追溯其 衍派 ,雖有值得借鏡之處 ,然偏於化約歷史 。
    4. 其四 ,在結構主義的大旗之下 , 強烈批判資本主義的功利取向 ,其理論也遭物化主義的流毒 ,人的主體性被客 體對象化 ,陷於尼采式的悲觀宿命論與虛無主義 。
    5. 其五 ,在知識形構之下 ,將 歷史材料工具化 ,強行分割歷史 ,強姦部分史實 。
    6. 其六 ,以西歐歷史經驗論述 現代社會 ,流於歐洲自我中心主義的異己二元論 。
    7. 其七 ,打倒權力/知識的宰制力 ,卻樹立起新的學術權威 。

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針對傅柯對史學的概念提出批評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我覺得批評挺切中要點的,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有更多史料來批評就更好,畢竟沒有實際的資料來當作基礎,就只淪為空洞的哲學論述而已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