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白恐研究中檔案與口述歷史間的實與虛-許雪姬〉之筆記


  1. 前言
    1. 國家檔案管理局負責管理白恐的相關國家檔案
      1. 以案件建檔
    2. 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為眾多白恐受難者做了許多的口述檔、影音檔、回憶錄等
      1. 以人建檔
      2. 有許多受難者提供的資料,但虛實不分
  2. 口述歷史的特點
    1. 優點
      1. 受難者透過傾訴可得到療育
      2. 對同一案件有多重的觀點
      3. 容易閱讀,比學術論文吸引人
    2. 缺點
      1. 虛實不分
      2. 受訪者有意識型態的置入
      3. 相同問題不同回答的羅生門
  3. 檔案的性質及其重要性
    1. 檔案的性質
      1. 以一宗一案為原則,以受害者為主
    2. 檔案的類型
      1. 判決書等國家資料
  4. 白恐案件相關研究-以愛國青年會案(滿洲建大案)為例
    1. 何謂愛國青年會
      1. 二二八事件後,從滿州回台的關東軍台籍軍官,形成的組織
      2. 另一說法是中共台灣省地區工作委員會
    2. 愛國青年會案
      1. 因林慶雲而起的案件,其他人因同是建大生而被逮補
  5. 另外的建大案
    1. 李水清涉入台北監獄案
    2. 黃山水案
    3. 涂南山案
    4. 三建大生被捕案
  6. 結論
    1. 上述和建大生有關的案件,多因為其身分或無實的密告而入案,對於判決書中虛實真假的紀錄,需搭配受難者的口述來獲得相關事實。


我覺得這篇文章想要討論什麼?
阿,我覺得這篇有點瑣碎耶
但我想重點應該是想透過建大案來說明,白恐案件的虛虛實實,還需要我們去探究

我覺得這篇文章有哪些重點?或是我的心得?
同上

引用格式
許雪姬,〈白恐研究中檔案與口述歷史間的實與虛〉,載台灣口述歷史委員會,《紀錄聲音的歷史》(台北:台灣口述歷史學會,2016),頁223-24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