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心理學概論筆記-記憶與遺忘

這次採用的課本是 心理學概論(第二版),郭靜晃,2017

定義記憶為"個體對其經驗的登錄貯取以及再認回憶提取"

1.記憶的生理基礎

目前已知可能與記憶有關的大腦結構
A.下視丘-間腦系統:包括第三腦室、大腦導水管旁灰質、腦幹上部、視丘下部及細胞核
B.海馬系統:海馬的雙側,海馬迴及乳頭體,顳葉之下內側
C.其他:如額葉、前扣帶皮質、胼胝體等

記憶障礙-因外傷或是神經化學作用而造成的記憶喪失
A.間腦或海馬迴損傷的記憶喪失,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會產生永久的重度記憶喪失,如高沙可
夫症侯群(Korsakoff's syndrome)

B.廣泛性大腦疾患所引起的記憶缺失,如老人痴呆、阿茲海默症

C.精神疾患有關的記憶障礙
C-1.心因性失憶症,在沒有腦部疾病的狀況下,因突發的心理因素,而失去與個人有關的某些記憶
C-2.憂鬱性假性癡呆,嚴重的憂鬱症常患有記憶喪失及類似痴呆症狀,常因注意力不足等,使得感官器官無法接收訊息
C-3.其他的精神患者,如躁症、精神官能症等都有記憶喪失等傾向

2.記憶系統與結構

A.人類的記憶系統

A-1.登錄(encodeing)、保留(retention)和提取(retrieval)
登陸是訊息第一次儲存在記憶系統的方法
保留是指經過一段時間再現的方式
提取是指訊息最後由此記憶系統再現的方式
A-2.訊息流失(information loss)
意指任何干擾訊息提取的發生
A-3.碼
訊息在記憶系統中呈現的方式,聲音、圖像等
A-4.訊息縮減(information reduction)或再組織(reorganization)
訊息縮減是紀錄下來的資訊比其原有的訊息更為縮減
再組織是透過整理原有的訊息,以其他方式重新儲存
A-5.訊息容量(capacity)
依照訊息容量來選擇不同方式登陸及提取訊息

B.人類的記憶結構

B-1.感官記憶(sensory memory,SM)
個體憑著五官,在感受到刺激時引起的短暫記憶,如果沒有立即處理,記憶就會消失

B-2.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 STM),又稱為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初級記憶
經過感官記憶後而能保存20s內的記憶,與感官記憶不同的是,從未經處理的感覺訊息,轉為有意義的概念。
大約有752個訊息單位可以同時被持有,透過反覆背誦可以進入長期記憶,但容易受到相似訊息的干擾

B-3.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LTM),又被稱為次級記憶
能夠長期、甚至永久儲存。應用長期記憶有兩個心理現象,一是"舌尖現象(tip-of-tongue phenomenin)",無法立即提取長期記憶的狀況,二是記憶扭曲(memory distortion),記憶內容與事實不符。
容量無限,但容易受到意義相似的訊息干擾

3.記憶模式與歷程

A.記憶模式
A-1.選濾模式(filter model)

認為注意(attention)作為一個選濾模式,是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之間的橋樑
相關圖片
A-2.緩衝模式(buffer theory),又稱三段記憶模式(a three-store mode of memory)
認為記憶分為"感官記憶"、"短期記憶"、"長期記憶"。並假設重要的訊息會經由複誦而進入緩衝區,進而成為長期記憶,這段過程稱為複習緩衝(rehearsal buffer),另外組織(亦即運用記憶塊)以及精進作用(聯想方式)


B.記憶的歷程
相關圖片B-1.譯碼(encoding)原始訊息經由感官,並由中樞神經加以整理,稱為譯碼

B-2.貯存(storing)
為訊留存在個體所持續的時間,分為固化過程(consolidating)、重組過程(reconstructing),前者使得記憶能夠完整保留,後者則加入新訊息加以重組

B-3.提取(retrieval)
透過再認法與回憶,將記憶提取出來

C.記憶的測量
C-1.再認法,又稱辨認知(recognition)
為學校常用的選擇與是非題

C-2.回憶法(recall)
為學校常用的填充與簡答題,用於短期記憶
分為自由回憶法與序列回憶法

C-3.再學習法(relearning),又稱節省法(saving method)
透過讓受試者重新學習,記錄其時間與初始時間相比較來測量
其中有四種效應
序列效應(serial-position)-項目的排列位置會影響受試者的記憶
初始效應(primary effect)-剛開始的東西容易記得
近因效應(recency effect)-後面的東西容易記得
閃光燈效應(flashbulb effect)-震撼的東西容易記得
萊斯托夫效應(Restorff effect)-最特別的最容易記憶

C-4.後設記憶(meta-memory)
讓個體能夠了解自己的記憶能力與擅長的記憶方式,有其三項,了解自己跟記憶有關的特質、了解不同的記憶材料對記憶的影響、記憶策略的運用與規則

D.記憶的策略與記憶技巧

D-1.感官記憶
重要在於注意階段,因此要減少分心刺激與目的單純化
D-2.短期記憶
在幾十秒內的心理活動中,要善用聲碼、擴大記憶廣度、複習後輸入長期記憶等D-3.長期記憶
決定個體的學習成效,重點在於利用關鍵字、情境、組織等


4.遺忘

A.客觀事實的遺忘-記憶過程中的訊息貯存不足
A-1.記憶痕跡的消失(Memory loss)
當個體沒有繼續練習或使用記憶,導致記憶痕跡消失
A-2.干擾效果
曾經學過或新學過的事務會對記憶產生干擾而遺忘

B.動機性遺忘
個體因為心理因素,將某些記憶予以壓制,使得記憶提取失敗

C.機體性遺忘
器質性器官導致的大腦受損,造成記憶喪失

延伸:
凱絲琳‧芮敏(2007)。記憶流沙:當健忘來敲門 (初版) (蘇采禾譯)。臺北市﹕時報文化。
巴特萊特(1998)。記憶:一個實驗的與社會的心 理學研究 (初版) (洪蘭譯)。臺北市﹕桂冠。
史奎爾;肯戴爾(2001)。透視記憶 (初版) (洪 蘭譯)。臺北市﹕遠流
 'False memories -Lost in a shopping mall -Elizabeth Loftus' .2010.10.0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