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1日 星期四

《國際關係總論》〈國際貿易與金融〉吳文欽

 

  1. 國際貿易理論
    1. Heckscher-Ohlin模型
      H-O模型認為一國在貿易中的比較利益,來自於該國相對於他國較為豐富的生產要素稟賦,能被善用到密集使用該要素的產業上
      1. s-s
        進一步證明了當國家彼此就其充沛的生產要素進行分工時,那麼其國內那些充沛生產要素的擁有者,會取得更多的報酬,但是另一方面,那些相對稀缺生產要素的擁有者,因為國貿的關係,使其生產要素不再是"物以稀為貴",其報酬也就跟著降低。
    2. 特定要素模型
      H-O模型沒有顧慮到某些生產要素只能用於某特定產業,一旦貿易該放,屬於出口部門的特定要素會獲利,同時進口部門的特定要素則會受害,但是可以在兩部門之間流動的資金,其受到自由貿易的影響需視情況而定
      Hiscox指出,當要素間的流動性很低時,政府聯盟的界線會沿著產業劃分,反之,則隨著階級(貿易帶來的所得效果)而劃分
    3. 產業內貿易理論
      H-O模型與特定要素模型皆假設了每個產業只生產單一產品,但實際上生產者與消費者的異質性,使得國家間能就性質相似的產品進行貿易
    4. 異質企業貿易理論
      公司彼此在生產力上的異質性,將影響公司的生產策略與投資行為
  2. 國際貿易與保護主義
  3. 國際貿易體系的變遷
    1. 關稅暨貿易總協定
    2. 世界貿易組織
      1. 最惠國待遇
        指締約雙方中,若有一方給予第三方任何優惠,則該優惠也會自動給予對方,以降低兩國貿易對於第三國的歧視
      2. 國民待遇
        外國產品進口至本國時,應享有不低於本國產品所享有之待遇
    3. 國際貿易體系之發展趨勢
    4. 雙邊貿易與多邊貿易協定
      FTA會產生貿易創造與貿易轉移,貿易創造是指貿易協定的成員國彼此因為實施自由貿易,而將在國內高成本的產品向他國進口,不但減少該國生產該產品的福利損失,也創造兩國間的貿易。
      貿易轉移則是因為自由貿易,能以將低的價格獲得他國的產品,進而歧視非協定國的產品
  4. 國際金融理論
    1. 國際收支帳與貨幣
      1. 國際收支帳
        五個項目的總合為0。
        在準備資本不變的情況下,經常帳和資本帳(包含金融帳)彼此負相關
        1. 經常帳
          一國在商品、勞務、所得以及轉移等項目和外國之間的交易,也就是國家間財貨與勞務之間的往來金額
        2. 資本帳
          包括一國的資本移轉以及非生產性的、非金融性的取得與處分
        3. 金融帳
          一國對外金融資產與負債的交易
        4. 準備資產
          一國隨時可以控管的國外資產
        5. 部分誤差與遺漏值
          國際收支記帳時產生的誤差與遺漏值
      2. 貨幣
    2. 不可能三角
      貨幣政策獨立性、匯率制度選擇、資本流動性,三者無法兼得
  5. 布列敦森林體系
    1. Triffin Dilemma
      美元必須同時供給大量貨幣供各國交易,也必須維持與黃金的固定比例而維持國際收支平衡
  6. 中國崛起對於國際政治經濟秩序的新挑戰
  7. 世界經濟危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