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9日 星期二

《國際關係總論》〈新自由主義〉盧業中

  1. 以集體安全維護和平的理想主義
  2. 新自由主義的提出
    1. 二戰結束後,新現實主義難以解釋為何兩極對抗的美蘇會從對峙走向冷和,Nye將此等批判新現實主義之主張統稱為新自由主義
    2. 新自由主義認為,國家間的利益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由國際體系單一因素所決定的,而為各種國內與國際的條件及因素所形塑,且不同的分析層次-如國內政治層次的政府部門、社會層次的利益團體、甚至個人都可能會對一國之外交政策產生影響,並從而影響國際關係
  3. 民主、政體與和平論
    1. 挑戰
      1. 如何定義民主
      2. 如何確認民主政體與外交政策之間的關聯
      3. 透過研究,進行民主轉型的國家更容易發動戰爭,因為民主化進程的政治菁英傾向於透過挑動對立來凝聚共識以獲取權力
  4. 貿易、互賴與和平
    1. 對貿易和平論的挑戰
      1. 貿易與和平的因果關係
      2. 二戰的德國與他國貿易關係緊密,依然發動戰爭
    2. 資本主義和平論-Weede
      資本主義為各國提供了維持現狀的誘因,而其中市場開放、貿易自由及投資自由等資本主義的要素,正是當前各國維繫和平所需
  5. 國際制度與和平
    新自由制度主義源自於1940年代發展的功能主義,隨後依循新功能主義與多元主義的脈絡,總結出區域整合與世界經貿互賴的概念,認為經由創設正式與正式的制度,提升國際間互賴的程度,會降低互賴國家間的衝突,更會鼓勵傳統上兵戎相見的國家,為了互利的因素,在一個共同的政經架構內進行合作,國家進而會為了他國的和平與繁榮而努力
    1. 整合與互賴
      1. 互賴-Keohane and Nye
        互賴作為一種概念,指的是一國受到其他國家政策影響之情況,其包括敏感性與脆弱性兩個面向。當任何一方試圖改變這種關係,都可能造成雙方很大程度的損傷。
    2. 國際合作與制度
      1. 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國家是理性的,故而引導國ˊ家察覺合作中的價值,致使國家尋求絕對利益的最大化,而非相對利益
      2. 制度
        即一組持續並相關聯的正式或非正式的一套規則,他指示了行為角色、約制行動並劃定期待
        1. 提供資訊
        2. 降低欺騙獲利,提供忠誠獎勵
        3. 促進互賴
        4. 降低交易成本
  6. 國際建制與和平
    1. 國際建制的定義與類型
      1. 原則
        對世界如何運作的理論性論述
      2. 規範
        明確的行為標準,並且確立國家的權利與義務
      3. 規則
        協調原則與規範間的可能衝突,在原則及規範下進行操作
      4. 決策程序
        確立了對行為的確切規定
    2. 國際建制的形成與維繫
      新自由制度主義認為,由霸權國家主動承擔並且領導其他的行為者共同實現彼此的共同利益,乃是一條有效的途徑,霸權國家單方面地替所有國家吸收了市場中的成本,不單是替所有國家共同謀取利益,同時亦讓霸權的利益得到確保
      1. 國際建制在霸權消失後仍可以得到運作
        1. 霸權的衰落與建制的瓦解之間有一段時間差,使其產生路徑依賴
        2. 制度帶領國家走出競爭性思維後,也就失去了以欺詐獲取最大利益的動機
        3. 協作帶來的長遠利益大於欺詐帶來的短期利益
      2. 質疑
        1. 國際制度與組織反映國家間權力分配之狀況,不構成和平的原因
        2. 隨著互賴加深,更容易發生衝突
        3. 制度的效用在於大國態度
        4. 參與國際組織作為升高衝突的方式
  7. 自由主義國際秩序面臨之衝擊與調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