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道德可以建立嗎?"關於道德推理的章節,想做個小小的筆記~
首先呢~道德推理的四個常用原則是
1.實然無法推至應然(David Hume原則)
2.應該蘊含能夠
3.用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問題
4.不要叫別人去做他們本來就會做的事;也不要禁止別人做他不要做的事(Kant 規範性精簡原則)
接下來就一條一條介紹八~
1.實然無法推至應然(David Hume原則)
實然是什麼? 就是描述某件事情, 像"他喜歡打人"這句話
應然是什麼? 就是規定,像你不應該偷東西
簡單說就是不能因為"事情是怎樣,就說應該怎樣",就像有一個人喜歡打人,就說他應該打人吧~
很奇怪啊~
那這句話呢?
E1 "我答應明天還你30元",所以我明天應該還你30元嗎?
阿不是實際怎樣跟應該怎樣沒關係啊
那跟這句話比呢~
E2 "我保證明天偷你的財寶",所以我明天應該偷你的財寶嗎?
這兩句哪裡不一樣呢?
但我們會知道E1裡面包含某種規定,就是借錢應該還錢的規定,所以我們會知道E1的前提不全是描述性的語句
而E2我們看不出裡面包含某種規定,除非某種特殊的狀況,所以我們會認為E2的前提無法得出E2的結論
但不代表一定不能從實然推到應然喔~除非你有某種強烈的理由,而不是單純表示"事情就這樣,所以應該怎樣"
那這樣你就覺得這條規定完美無缺了呢?
主觀主義哲學家 : 我們認為道德就是從這個社會上的人都贊同的事衍生出來
確實我也認同道德是這樣產生的,但這個說法要怎麼迴避,奴隸或種族歧視呢?以前大家不是都很贊同嗎?那也是道德嗎?
效益主義哲學家:我們的主張就是從"大家都追求最大的幸福"推到"大家都應該追求最大的幸福",但效益主義還是很盛行阿~~哈哈
恩~雖然我也贊同效益主義的主張,但說實在這不是什麼好的理由反對這條規則,頂多你只是表示就算無視這條規則也可以建構有力的學說~
結論:我們可以知道"實然無法推至應然"這條規則無法被主觀主義者認同,而且忽視這條規則也可以建構好的學說。
2.應該蘊含能夠
不懂"蘊含",可以看看--- 哲學哲學雞蛋糕
https://phiphicake.blogspot.com/2011/03/imply-implication.html
簡單說就是,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逼別人
看起來很簡單,但其實有些問題不好回答
"應該"是什麼意思?
應該會下雨拉~ >>>表示很有可能
他應該安靜 >>>表示某種規定
"可能"是什麼意思?
物理上的可能
心理上的可能
等等.....
接著再來討論"應該蘊含能夠"
但由於"應該"和"可能"太難定義,可能會遇到幾個困難
E1:跟第一條規則衝突,為什麼呢?
因為第二條規則認為,做不到的事情不要逼人
但這不就違反第一條規則---實然不能推到應然
那第二條還能成立嗎?
我認為是可以的,因為在物理上,確實有很好的理由,能幫助第二條規則,就是違反自然律。
E2:假設今天老師說你應該準時,但你早起卻發現到不了學校了,那我們能說你不應該準時到學校嗎?我想不會
又或者今天在前往學校的路上,你看到旁邊有人倒地了,這時如果你幫助他就會遲到,這時還會說他應該準時嗎?我想不會
看來第二條規則裡面有某種矛盾呢~但我確認那是對於"應該"的歧義所發生的問題,我們會在某人根本無法做到某件事時,仍然表示他應該去做,是因為我們希望他盡可能地去遵守這條規定,靠著這有點不合常理的宣告,同時也是為了保持這條規定的權威性。
結論,這條規則看似簡單,卻因為字句無法精確定義而導致某種矛盾呢~~
3.用相似的方法處理相似的問題
有效利他社群的池塘論證便是應用這個原則
E1:今天你看到一個小孩池塘中溺水了,你必須弄髒你的衣服才救的到,你會救嗎?
----我想大家都會同意犧牲自己一點點的財產,去救一個人是值得的事情。
E2:今天在遠方有一群小孩瀕臨餓死邊緣,你只要捐出自己的一些些財產,就可以救助他們,你不救嗎?
----如果你認同E1,似乎也無可避免要認同E2呢~(乖乖捐錢吧XDD)
但這條規則似乎跟"滑坡論證"有點類似呢~~
(相關請看---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68/2356149)
但從上面看來,這條規則並沒有因果上的關係,所以我們可以很自然地跟因果滑坡劃開,我們比較屬於概念上的關係,但問題來了~
怎樣的類比才算OK?
以E1跟E2來說,他們之間哪裡不同呢?距離?不確定性?
簡單說就是,"相似"是要多相似呢?
4.不要叫別人去做他們本來就會做的事;也不要禁止別人做他不要做的事(Kant 規範性精簡原則)
這條規則有兩條:
E1:沒有必要強迫人們去做他們自己必定會做的事
E2:沒有必要禁止人去做他們
絕對不會自願去做的事
看似很自然,卻有兩個問題
1.如果我們認為人天生具有某種道德感(道德感的自然主義),那要如何解釋社會上那麼多的道德禁令(請看靜思語XD),如果人有內建的道德感,那還要禁止或勸他們做他們本來就會做的事或不會做的事嗎?
2.我們常常會在比賽當中,對著比賽選手說,打爆他!!(假設是拳擊比賽),但那不是選手本來就會做的事嗎?多說這一句不是多此一舉?
結論:但我認為其實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句子並不是只有字面的意思,例如:"打爆他"這句話內含有我支持你的意思,或是我做不到交給你做的意思,也就是邏輯並無法完全貼近我們的日常話語,想要推理道德或是了解道德,也許不能靠著邏輯或是科學呢~~
以上就是"道德可以建立嗎?"裡面的道德四原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