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為什麼我們這樣生活,這樣工作之感想

這本書主要是再說習慣如何養成,背後的研究數據,以及從個人、組織、社會三個層面來探討習慣如何應用,最後則是談到習慣與自由意志的關係。
其中我比較感興趣的地方是,為何夜驚後照著習慣迴路而殺人的人可以不用被判刑?(注意!不是習慣殺人,是受到警戒反應而做出殺人行為),而同樣也是受習慣驅使的賭徒卻遭受大眾的唾棄,並受刑罰,儘管兩方的差別在於一者沒有感到習慣的存在,一者有感覺卻改善不了他,可是就當下情況而言,兩者同樣受到習慣驅使,卻無法選擇,如果是我,的確也會給予殺人的那位無罪,畢竟他並不知道自已有這樣的習慣,但我今天設想一種情況,如果有一個人,他在晚上的時候,會無意識照著習慣迴路出門殺人,但當事人並不知道,那這個人到底還有沒有罪?那殺人的他和平常時候的他能算同一人嗎?如果這個情況你不能接受,那無刑責的那個人也應該有罪阿~

習慣的形成 
我發現周遭真的有很多事情可以用"習慣"去說明,就講講我在東華遇到的事,我們學生餐廳前面有車輛迴轉區,很多人常常把腳踏車停在那,只因為那裡是離餐廳最近的位置而已,我當初也是這麼覺得,又想說這不是啥大事,就把車自然而然地停在那了,直到今天,被一位老人勸戒,才很不好意思地把車移到別處,我後來想了想,這也是習慣八,提示是要去餐廳吃飯,獎酬是很快就能到達,於是慣性行為就此產生,接下來,我想到如果我想要讓每個人都能不把車停在那兒,那我應該怎麼做?我似乎應該讓每個人培養一個習慣:不把車停在迴轉區,但直覺想到的就是在公告信,廣告不斷宣傳這件事,試圖讓每個人去習慣這件事,並祭出處罰,但也許還有更好的方法,只是沒想到,還有我們宿舍嚴重的垃圾不分類問題,這本書真的很受用,它讓我們不停的開始注意周遭發生的事情,並找出其中的慣性行為。並希望能藉此改變自己的未來,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如同書序所提"我的這輩子的所作所為均已定型,一切只不過是習慣之總和:實用的習慣、情緒的習慣、理智的習慣。習慣被系統化組織我們的幸與不幸,讓我們無法抗拒,一步步走向自己的命運,不管那究竟是甚麼樣的命運。"

圖書簡介:http://blog.17rich.com/review-power-of-habit.html

2016年12月25日 星期日

可汗學院的教育奇蹟之感想

如果想要研究教育,這本書是你不可錯過的,作者在書中解釋了現今的教育從何而來,亦即普魯士教育的源起,以及他所引發的狀況--乳酪式教育,並提出可行之道,Khan Academy創立至今的心路歷程,同時,他也強調這不是一劑治百病,而是因應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所發展出的另一個選項,的確,在我試用幾個禮拜後(剛好最近要考微積分XD),我發覺他是與現今教育如此的相似又如此的令人享受,他利用獎酬的理論,引誘你繼續答題,而他也確實吸引到我,確實現今的教育不是大家爭吵使否有效,並不斷拿國外的例子一直爭論,而是努力發展更多種教育模式,讓世上有更多小孩去接受到他所適合的模式,但這有一個問題,就是怎樣才知道這是最適合我或他的教育方式呢?一一試過也太不切實際, 所以我們應該只要教導他們幾件事,人生態度,自學,並告訴他們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努力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領域八,其餘的就算了吧~XD,基本上,只要知道這幾點,基本上就可以不用接受義務教育了,但這不是那麼簡單的事啊!裡面的因素牽扯政治,大家的家庭環境,社會觀感等等,或許我們現在應該找出最能夠讓孩童學到上述那些能力的方法,而且越早越好,話說現今的教育並沒啥不好阿~因為這世上畢竟還是有人頗適合這種方法的阿(像我!?)。
可汗學院網址:https://www.khanacademy.org/

2016年11月30日 星期三

王牌大律師第二季之心得感想

終於看到第二季拉~沒想到第一集就是令人震撼的古美門敗訴,但這樣似乎不合設定了呢~但沒想到官司還沒結束,劇情用迂迴的方式,表示古美門並未完全敗訴,再上訴還是有機會打贏的,也因此做為伏筆直到第九集,但第二季跟第一季不同的是,搞笑成分似乎居多了,前兩集精彩的法庭辯論也變少了,但也許後面有更精彩的,這部出現了新的敵人,在第一集在古美門門下的羽生,為了堅持自己的理想----雙贏、減少紛爭,而以古美門為目標,與黛的理想有點相似呢~但不論以雙贏(世界不在紛爭)、正義,都並非能完美實現,古美門的絕對勝訴僅僅只是方法而已,卻有時能達到上述的兩個理想呢~或許要逼近理想,並不是很單純的真、善、美,當作一個目的去完成(也就是不擇手段去完成),而不是理想,這樣或許更好呢~
第三集是美的價值,在這集中,羽生的理想更凸顯出來了,不擇手段的帶領人們走向幸福,但人人所認為的幸福不同,堅持他人走想自己所認為的幸福,反而是不幸呢~如同這一集的委託人一般,他堅持一定要與漂亮女人結婚,但從大多數人的想法來看,根本是無恥,下流等的話語,但卻沒想到,他只是比一般人誠實,信念沒有對錯可言,只有認不認同罷了,像古美門這樣不擇手段的獲勝,儘管大多數人不認同,但總是客觀的,想對於羽生所堅持的幸福,同樣沒有對錯。至於影片還有提到,法律應該與現實同在,還是理想呢?
第四集是鄰居間的糾紛問題,而事件是以雙方的忌妒為開始的,儘管看似古美門贏了,就結果來說,羽生所堅持的理想--雙贏,也順利的達成了,所以應該是兩位都獲勝,這集中,反而羽生採取的方較為漂亮,儘管在法庭上贏不了古美門,但他終於知道,自己應該堅持讓雙方都得到最好的解決方法為走向,而不是一心一意打敗古美門。
第五集是著作權紛爭(應該可以算八~),描述一家公司因為一位員工隨手一畫的玩偶,因而成長變成了大公司,但畫出那圖案的員工卻沒得到應有的報酬,因此古美門派人驅使他上法庭控訴,古美門的立場是,身為作者本身應該得到應有的報酬,,而羽生的立場是當初的公司如此團結,應該兩方和解,維持原案,但最終的結果是古美門得勝,原公司社長下台,他拿到了25億,可是情況卻和當初一樣(跟羽生說的一樣阿~委託人會上訴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在家,在公司得不到應有的尊敬),最後羽生介入,委託人決定與當初的夥伴一起重新創業(本是一家團結的小廠,等到成長為大公司,會因為權勢和金錢,而遺忘當初的初衷,或許這個結果才是比較好的八~)但看到古美門一直挑起人心中對錢的慾望,感覺就很不爽~
第六集是轉捩點阿~戴律師終於投身到羽生哪邊去了~這即是一妻三夫的糾紛,這跟現在的同性議題是滿相近的,其中古美門說了一段話,一夫一妻制是政治目的(還有很多社會常規也是),根本不是愛的展現,我是認同拉,愛沒有形式,隨個人喜好,但這個社會卻將愛限定在一夫一妻的框架中,其中我看羽生一直想要拆散並且重組他們,我是認為拉~每個人一定會有很多愛慕的對象,也就是它有很多的結婚對象,只是這集剛好集中到同一人身上,沒必要因為倫理道德或婆婆媽媽的問題就這樣做,因為這樣的方法也可用於一夫一妻上,這不是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會有的問題啊~~話說看這麼久了,每次我都搞不清他們的話是不是真的XDD
第七集~有三件案子,但精采辯訴的地方不多,就不多講了,但只認同一句話,身為委託人的代理律師,一定要去了解委託人心裡在想甚麼,還有第三件案子裡的一段話,我(那個老導演)都這麼拚了,看那麼年輕的你們還那麼悠閒,就很不爽,把你的青春和活力給我啊~(聽了有點慚愧阿XD)
看到第八集拉~
這集是羽生黑化的開始(會不會太晚阿~),因為他發現不是大多數人認同他的理想,因此認為所有人都是愚蠢的(這就是民粹政治阿~),而他將不擇手段逼迫大家選擇他所謂的幸福,這集是一個偏鄉小村是否要成為國家遺產,古美門那方認為應該進步,成為都市,羽生那方則認為應該保護天然遺產,但事實上,這裡的村民偏好古美門那方,只是礙於國家遺產這個金字大招牌,同別府法官所說,你們是這裡的居民,不必因為外來的居民改變你們的生活方式,活出你們引以自豪的生活就好~~
第九集是最精彩的復仇戰拉~終於等到拉~最精采片段~
但倒是還好啦,只是檢察官一直打著民意的口號,被古美門抓個正著,打得痛扁,而最後檢察官說了一句,"真正的敵人不會長著一張敵人臉,而是那些意想不到的人",原來阿~這一切都在羽生的掌握之中,真期待下一集拉~
終於拉~進到最後一集了~古美門和羽生的最終決戰,其實阿~這兩部當中,我都不太知道哪些是唬爛那些是正經,但不論是唬爛或正經,我崇拜的是哪能言善道的口才和風度,是我想增進的能力,也是因此追這部影劇的,因為我認為語言能改變人心改變世界,如同希臘時代詭辯學者的主張,最後,古美門告訴羽生,想改變世界,雙贏,就得先認同人的愚蠢,我也很認同這句,唯有了解,才能做改變,最後,黛說甚麼才是真相?如同哲學家追求真理一般,重要的是追求真相的過程,藉由不段的詰問,探求,就能離真相、真理越來越近。
推薦心得:
http://tinyurl.com/zcxxrx2(第二季)

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王牌大律師第一季之心得感想

話說,我會開始看這部影片的緣由是我偶然看到了一段主角-古門美,在法庭上對死刑的辯論,而開始對這部影片產生了好奇,似乎是我喜歡看人滔滔不絕的說一大串道理,而想要成為跟他一樣的人吧~ 以下是第 一集的一小段~期待後面能帶給我更多震撼!
話說看完第一集,我覺得最震撼的就是在訴訟結束後的片段,那名被釋放出來的人,似乎才是真正的犯人,而看似壞人的刑警,僅憑經驗就斷定是壞人的依據,似乎才是對的。我想這法律也不過就是耍耍嘴皮子而言,哪有甚麼真正的正義呢?不過古門美說的很有道理,我們不是神,哪有能力知道呢?我們只要尋找我們相信的事物就好了~
第二集呢~我認為最有感觸的是,有時候正義是必須付出很多代價的,在這三木律師那方陷入危機時,葛西說(就是抄人家歌的那位),我堅持的不是自尊,而是在我底下那些靠我吃飯的工作人員,因此他們選擇和解,我想如果古門美那方堅持鬥下去的話,只是為了當事人的著作權,搞得一堆人流落街頭,似乎一點都不值得呢~
今天看了第三集,似乎採用雙主線的模式,古門美那場呢~讓我想到古希臘盛行的詭辯學派(講究說話技巧,大家競相學習高明的說話技術),從事件來看,都應該是那位罵粗口的婆婆的錯,但古門美卻能講得合情合理,我也覺得很有道理呢~再來是黛的那一場,雖然從一開始看來,似乎很明顯那名男字就是跟蹤狂,但當事人跟跟蹤狂表現得又有點曖昧,我本來是覺得當事人應該表明心意,而不是含糊帶過(這似乎很常發生,有些人不想明拒絕,結果搞得別人自作多情),但更深入探討,反而發現這名女子是為了對方的家境而跟對方結婚,並將跟蹤狂犧牲(其實她好像比較喜歡他),結果最後也是如此,跟蹤狂為了當事人,不想破壞她的名譽和婚姻,最終被判入刑。其實很多事情都存在很多面向,而從每個面向切入都有不同的結果,在法庭上,就是判刑跟不判刑囉~而古門美只是用說話的技巧將那個面向強烈的凸顯出來而已。
第四集是關於日照權(其實我真不知道有這樣的一個權利耶~),下面那個推薦心得寫得很好,影片中我看到居委會們一開始為了日照的權利,因著人權律師的介入,逐漸轉而為補償金而鬥,完全失去初衷了,這樣就算拿到錢也沒有意義阿~另外,黛律師在影片中提到什麼是正義,這時古門美編了一個如果房地產輸了,就會有一個家庭家破人亡的故事,這是又不禁讓人思考,究竟站在哪一方才是正義呢?(儘管這是一個編的故事,但誰知道有沒有這麼的一個真實故事呢?)所謂的正義對每個人都適用嗎?那應該要用甚麼尺度去衡量呢?也許沒有這樣的一個完全的正義~只有誰得的利益多寡而已吧~而律師就是盡力捍衛委託人的利益罷了~
第五集一開始看想說應該會很精彩,因為這集牽扯到政治案,而且委託人還是一個99%準備入獄的議員,但這集只不過就是找證據,也沒上法庭,我想可能是時間不夠八~要不然也許會精采一點,最後竟然是以國會議員入獄結束,為什麼不把證據拿出來好好跟監察廳鬥一番呢?(還是這有伏筆!?)
第六集是古門美跟他的前妻之間的鬥爭,這次的主題是夫妻之間的談和,還滿平常,沒什麼能說的耶~只覺有的人也許能當一輩子的朋友,但不適合當一輩子的夫妻,當夫妻只是硬將兩人的生命綁在一起,遠不如當朋友來得自由。但我想找到一個終生的好朋友比一個丈夫或妻子應該是來得重要很多。
第七集是家庭間的財產問題,看到子女們各懷鬼胎的想要貪圖父親的遺產,就讓人作嘔(希望以後我和我妹不會發生),但除次之外還滿平常的。
第八集是斷絕親屬的官司,敘述一位童星不堪媽媽太過看重自己的事業,一而在,再而三地做出自殘行為(每逢童星的事業遇到危險時),提出斷絕親屬的關係,希望能讓媽媽脫離這種情況,雖然從直覺上來說,讓母女脫離關係似乎是一種大逆不道的作為,但說實在,母女之情豈是一張法律判決書就能輕易割斷或連接的呢?(從古門美和他父親的情況就能看出,儘管斷絕關係,他爸還是排了服部叔過去,兩人都是硬脾氣耶~)從這次事件來看,僅僅只是暫時的分離而已,因此藉由法律判決讓母女暫時放下對方,開始自己的人生,似乎是比較好的做法。
第九集和第十集可謂是這一季最精彩的一戰阿~不論是劇情或舌戰,儘管最後的轉折點完全是依靠編劇之力,但也是意想不到的點啊~哈哈~這集是開發跟環境的衝突,跟日照權那一集有點類似,但只是立場交換而已,當古美門說服被收買的那幾位村民的那幾分鐘,真是非常過癮阿~拿補償金就放棄抗議的那些吋民,說是在國家發展底下被放棄的移民真是貼切阿~(大概是這樣~詳細要自己去看才精彩阿~)。
第十一集~到了黛律師跟古美門決戰的時刻了~這次也是很精彩~看到黛律師集眾人之力,將古美門逼到最後一刻,最後去卻多此一舉中了古美門的陷阱(當然要這樣演阿~要不然會牴觸到角色設定的)這集黛律師跟古美門分別說出了對正義及法律的看法,黛律師認為人有追求正義的天性,法律及於此基礎之上建立。古美門認為人不是神,身為凡人的我們要去審判同為凡人的人,其實是很奇怪的,但法律以證據判決,不參雜個人情感於此,便能挑脫這個現況,正所謂勝利及是正義。但我認為,正義人人各有,但都不相同,因此每人依照自己的正義行事,不論勝負,也無關他人,僅僅對自己負責而已~
特別篇也是精彩得多啦~這集是討論校園霸凌的事情,最精彩的是最後面古美門的演講,欺凌的本質是"氣氛"這很合理阿~如同無知的罪惡一般,被氣氛約束後,大家都是無法思考的綿羊,只是隨著主流意識走而已,噯呀~為了迎合大眾,不受排斥,逼起每個人只能戴起偽裝的面具,而默默地活在群體當中罷了。其實這也是我一直想改善的點,我的確認為這樣的我不真實,卻不敢摘下面具見於世人,也許是不喜歡別人討厭我吧~不喜歡別人因為我尖銳地個性討厭我。

推薦心得:
http://tinyurl.com/hq68g5p(第一季)
http://tinyurl.com/zcxxrx2(第二季)
第八集心得推薦:
http://tinyurl.com/hpdmzuu
第八集大劇透:
http://tinyurl.com/hm6j6c9
日照權相關資料
http://tinyurl.com/z8rmq6g---(YAHOO)
http://tinyurl.com/h9q6n28---(痞客邦)

2016年11月18日 星期五

Teach teachers how to create magic之TED感想

挖~這集的TED講師真的如果他說的一樣,他懂得使人專注在他身上,讓我聽得很入迷。
也很切中當今普遍教師所缺乏的技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專注,而這也是所有身為教師最重要的技能之一,這讓我想到以前在上學時,老師都會抱怨,當老師很辛苦,每次上課都要在課堂上耍寶,講笑話讓我們打起精神。哈哈~~這部真的很精采,下方還有TEDXLoveRiver的懶人包喔~




2016年11月13日 星期日

罗辑思维 184 怎么样成为一个高手之心得感想

每一次看都有同ㄓㄤ
話說~這是我第二次看這部片了,每一次看都有同樣的感觸,就是我自身對學習的追求不到位,明明想爬上知識的巔峰,卻抵抗不了心中的那份懶惰感,依舊在自以為是的槍林彈雨中承受知識的衝擊,自以為這樣就能一步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識,而癥結就是在我並沒體會到學習是必需與知識互動,且脫離舒適圈的,也意味著伴隨不適,不順手的感覺。
這部片講了幾個重點,刻意學習(也就是持續的做我不會的事),及時反饋,學套路(也就是做事方法),讓自己處在"學習區",並說明學習的過程就是與知識互動(就是將新的知識和舊的知識縫接在一起)
最後,他認為人在面對互聯網,讓自己變得越來越淺薄(不同於'淺薄'這本書的結論),並表示人在面對新的便利工具時,不是應該躺在便利性上面睡大覺呢?而是藉著這個便利,讓自己的學習更進一步。




補充: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550362/answer/108769771?group_id=746631767447863296
影片提到的圖書: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1192906
(萬萬沒想到--用理工科思維理解世界)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CN10715146
(淺薄__互聯網如何毒化了我們的大腦)
http://m.sanmin.com.tw/Product/Index/005922035
(細節:如何輕鬆影響他人)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嫌疑犯X的獻身"之讀後感

今天會看這本書,是從冏星人的書評節目中知道的,放個連結分享一下XD(要是沒看,我才不會知道這麼好看的書,謝謝冏星人)
這本書也有電影喔~



這本書得的獎和作者都很有名,但我不贅述,因為書的內容比較重要,我就稍稍講述一下我的讀後感八~

這本書的犯案手法,就如同書中人物"石神"所說;直指人們自以為是的盲點,書中的警察和讀者都一起被耍得團團轉,但亦如同書中所說"凡人想以複雜的方法掩飾某件事時,往往因為複雜而自掘墳墓,可是天才不會這麼做,他會運用極其單純,但是常人想像不到,常人也絕對不會選擇的方法,將問題一口氣複雜化"但石神沒想到的是,對手不只是普通人的警察,也包括同為天才的"湯川學"。這或許是石神從來沒想到的部分。
我在這本書中,有幾個篇章是我比較有感觸的,第一個是湯川破解石神的計策時,石神說了這麼一段話"之前你問我自己想出答案和確認別人的答案,哪個比較容易,但你(湯川)一定會說出自己的答案,再來聽別人的答案吧"這段劇情可說是石神這一連串計策中的重大轉折點,我想裏頭也包含了石神面對不得已的情況,而掀開最後的底牌的那種壯士心情。另一段劇情則是當一切如同石神所策劃一般,石神代替花剛進入獄中,但花崗卻因為無法忍受心中的那份愧疚感,而跑來自首,石神在獄中大聲嘶吼的那一段,當下是痛徹心扉,因為自己為他犧牲了這麼多,甚至連後半輩子都犧牲了,為的就是要你幸福啊,但你卻辜負我的好意。這份心情,這種付諸流水的痛心感,真為石神感到憐惜阿(但這也是因為湯川把事實的真相告訴岡子的關西,以及石神所無法計算到的人性阿)。
另外,我也很喜歡石神在上課時面對學生因厭惡數學而對學數學感到疑問時的心裡話"對於要學習某種東西抱持疑問,是理所當然的。唯有當這個疑問解除了,才會產生求學的目的,也才能通往理解數學本質之路"大大推崇這句話阿~~
這本書給了我幾個啟示,一個問題往往有很多面向,長年依靠慣性解決問題的我們,往往只能看到一個面向,也因此產生所謂的盲點。另一個是石神的愛是真愛嗎?一味包庇所愛的人,甚至不惜賠上後半輩子,單純的"獻身"對方真能感受到嗎?你所愛的人又是怎麼想呢?(這邊似乎可延伸為"工具人的愛是真愛嗎?"XD)。


其他人的讀後感:
1.http://wuhsinyikate.pixnet.net/blog/post/24096856-%E3%80%90%E9%96%B1%E8%AE%80%E3%80%91%E5%AB%8C%E7%96%91%E7%8A%AFx%E7%9A%84%E7%8D%BB%E8%BA%AB%EF%BD%9E%E6%9D%B1%E9%87%8E%E5%9C%AD%E5%90%BE
2.http://sun3643.pixnet.net/blog/post/29631960-%E3%80%8A%E5%AB%8C%E7%96%91%E7%8A%AFx%E7%9A%84%E7%8D%BB%E8%BA%AB%E3%80%8B%E6%9C%80%E9%9B%A3%E8%A7%A3%E7%9A%84%E8%A9%AD%E8%A8%88%E3%80%81%E6%9C%80%E9%9B%A3%E8%A7%A3%E7%9A%84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哲五講座之"轉型文化與正義不可缺席的「非」虛構力量:故事敘述"之心得

這場演講呢~我認為最主要就是在說,在現今轉型正義興盛的情況下,如何用一個繪本,虛構的故事,大家都能了解的故事,去述說一個現實社會已發生,且嚴肅,複雜的事情,演講中以澳洲"被偷走的一代"和玻利維亞以他們民族英雄的雕像去代替哥倫布的雕像,這些都是轉型正義要表達的事情,其中也討論到今年蔡總統試圖模仿澳洲總理去向原民道歉,但卻因為沒有一個好的鋪成,導致他所引發的效應和澳洲是不能比的,而製作繪本並出版給社會大眾看,這其實很適合作為一個鋪成(其中也說到台灣本土出版的繪本可說是稀少,又不用說那些有深度的繪本),從這個演講中,我想到這應該就是所謂國際觀的不足,因為我對於這些事情,可說是完全不了解(該好好研究了XDD),和對轉型正義的一些了解,讓我開了眼界。


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20419664853400/
參考:http://www.sheaspire.com.tw/p2-weekly_column-detail.php?PKey=6734vrBRz1fqLFR7bQ6XfV78UZ_LdLldM0elaFSK4LI

http://eball.tw/about/news/29077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1023000924-260115

2016年9月18日 星期日

TEDxPSU ---Why \"scout mindset\" is crucial to good judgment | Julia Galef | 之心得

這演講指出兩個現象 "偵查兵心態"(根據現有證據,反覆改變自身立場)  "士兵心態"(以自己的想法判斷一切事務,毫不在乎是否矛盾或不合理)
這演講主要是在說,判斷能力的改變不是博學,聰不聰明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最後他問了一個問題,我最渴望的東西是甚麼?捍衛我的信念?盡可能看清這個世界?
/*當我們意識到我們誤會某些事情,我們需要學習我們如何為此感到驕傲,而不是羞愧。我們需要產生好奇心,而非防衛心,特別是遇到一些與我們理念相違背的事*\(演講核心)















網址:https://tw.voicetube.com/videos/40687

別落入不思考的鄉愿陷阱:蔡柏璋TEDxTaipei 2014 之心得

這篇主要是在說,為何我們都不思考,其中我最有感覺的是他最後說的那段話,如果你在嬰兒時期,能那樣大聲地哭喊,為何現在不行,這些是你不用學習就可得到的能力,發問也是。但我最感興趣的其實是下面的評論,表示這演講到最後已經跟獨立思考沒關西了,我其實也有這感覺,只是不太明顯,於是我試著來研究這演講的架構,首先呢~他提出冷漠--鄉愿---不問為什麼---沒獨立思考的能力--只看表面--為甚麼不思考--害怕思考過程(以及害怕不舒服的結果)---導出大家都不重示過程只重速成-----(只待在舒適圈---不打開感官---導出回歸本質---獨立思考)---以一個故事呼籲大家不要停止發問
我認為阿,這個演講的核心在於,發問代表你在思考,所以不要停止發問,否則你將只會注重表面及重視速成。
這樣應該算有指出獨立思考的重要性八,我想
"回歸本質,才能更透徹的獨立思考,做出選擇,發出提問,進而改變現況。"(裡頭最關鍵的話)

/*當社會蔓延著冷漠的沉默,速成式的思維扼殺了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失去了發問的好奇與慾望,只是不斷尋找標準答案,結果落入自身狹隘的舒適圈。
蔡柏璋強調:我們應該要回歸最原始的本質,打開所有感官,不被外在規範束縛,去思考、選擇、提問,如此我們的心才會發現更寬廣的世界*\(這句話貫穿他的內容)

但,獨立思考又到底時啥?補充 提出的看法滿能接受,但似乎跟講者的定義不同,這獨立思考的定義滿有趣的,值得想想XD。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UIgG3GIqd4
補充: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MW8UvGg6ro
(從思考的三個層面理解「獨立思考」)

2016年9月17日 星期六

鴻觀 103期 史達林為何與故鄉反目

這期講的是史達林跟喬治亞以及俄羅斯的關悉(這期是在講歷史阿),但說真的,一開頭講到喬治亞跟俄羅斯的關西,我真沒啥概念(這是否叫做沒國際觀呢?),這期後頭講到一個我認為很重要的東西,後來的人說,史達林那工業化做的爛,導致烏克蘭飢荒,但做一個邏輯推演,假如他不做工業化,在後面的蘇德戰爭,肯定會敗給高度機械化的德國,那今天的局勢肯定會大大改寫,因此,在這裡呢,他下了一個結論,改變世界的人跟平常人看得層次是普通人只看到現在,個人的主觀感受,但改變世界的人看到的是他對歷史的承擔責任,這句話滿認同的,但那邏輯推演有點粗糙,有點把合理當正確的感覺,不過重點是觀點的層次。
其他都是述說歷史,有興趣自己看看,但這讓我想補充中東歷史了耶~以及俄羅斯史了XD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dtlHxnkAk&list=PLwmPBqRou8AOb_RPjM4gwTqPkzmXcpQB8&index=1

2016年9月16日 星期五

邏輯思維 187楊秀清陷阱

"楊秀清陷阱"說的就是一個富有理想的團隊在成長的過程中面臨的問題---如何轉向實際?原本富有理想的團隊遇到這個陷阱時,要是不能跨越這個陷阱,一定會面臨到團隊毀滅的狀況,除非對現實一點一點的妥協,但我認為很多事情都是這樣,一開始,一定胸懷大志,滿口成功之類的,但隨著面對越來越多的難題,也不得不跟一開始的自己妥協,但最重要的是,包裝可以捨棄,但當初理想的本質可不能丟棄啊!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h7FfhJM6Is

2016年9月11日 星期日

邏輯思維 176 創新 認知升級與擺脫困境

這篇文章提出一個小公司成長的模式,高校研發的新科技--小公司將之轉之產品推向市場,其中需要很多投資人投錢進去,裏頭提出,沒有五至八年,三千億美元是很難成功的,但代價是啥,就是下一個五百強企業,下一個FB,但對投資人這就像簽樂透一樣,簽到價格漲好幾倍,簽錯就是公司倒,錢全部流光,但這模式是大公司做不到的,因為他們有"創新者的窘境",人多效率低,速度比不上小公司,但為何小公司人少,卻做得到,因為它們有深度協同,我的認知是互相協助,一個產品,拆成各個小步驟給很多專門的公司去協助。
這裡還有一句我認為不錯的話,在說明產學之間的關西,最厲害的不是研發一個新科技,而是能將這科技能力最大化,影片中舉了坦克跟閃電戰的關悉,我一直在想我以後要做啥,畢竟畢業後就要就業,如果沒能力想出坦克,那就努力成為想出閃電戰的人吧XD








參考;
https://github.com/shiningjason1989/knowledge-notes/issues/6
視頻: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SS-QxZHyrs

2016年9月10日 星期六

邏輯思維186及將到來的階層社會 之筆記加心得

這節目呢~談論的是在美國的教育分層未來可能在中國形成,這邊先說說我很感興趣的教育分層,底層階級培育的是社會工具,教育目的是為了讓你有口飯吃,也就是為了要讓你擺脫你的慣性,這裡的教育方式是應試教育,中產階級培育的是工藝品,為了讓你成為更優秀的人(這樣才會被高等階級的人挑走),因此他會培養你的各項才能,這裡說的就是素質教育,高等階級則是為了讓你選擇人才,改變世界,因此他們培育你的決策能力。
我在想,這也許稍稍可以對應到台灣目前的教育方式(這裡是我目前認為教育適合的模式),到國小前是應試教育,讓你有基本討生活的能力,到國中升高中間(這裡在劃一條線,約在高一,二那時),這裡則是素質教育,有了基礎之後,再向外分之,再來是到大學,則是培養決策能力,分之後,再加深內部的材質,如果看懂我的比喻,最後將是一顆堅固又枝葉茂盛的大樹,再來則是,依據每人的特長,來選擇你要結哪種果子又在哪裡結,這樣看來,似乎挺不錯XD
我認為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重點,就是改變思考方式,每人身在一種環境,階層,久而久之,就形成一種慣性,那將是你向上發展最重要的阻饒,一到無形的監牢,無論你多努力,都撞不破的阻礙,唯有轉換觀點,你才成長。
這也許可對應到影片最後談到的"英雄",跳脫命運的成功者,總是超乎旁人的想像~
參考文章:
http://www.wxrw123.com/jy/20160903/2693383.html
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emtBmvQSKE

2016年9月9日 星期五

"你到底是誰?人格特質的謎團"TED筆記+感想

這演講最重要的重點是"所以,到底是什麼使 我們不一樣呢? 是我們生命中所做的事 ——個人目標,   by小布萊恩"
過程中,他提到外向和內向的男人和女人的特質(雖然聽完後,我並不完全認同),說了,並不是所有人的性質都可以被分類的(跟我想的一樣XD),哦.....好像沒甚麼好講,前面的分析滿有趣,但不是重點,剩下也就上面那句話,如果還有我沒發現到的重點,歡迎提出~
我會持續學習,直到找到我的"個人目標"!!!


網址:
https://www.ted.com/talks/brian_little_who_are_you_really_the_puzzle_of_personality?language=zh-tw